康永和(1915年11月21日—2013年12月17日),曾用名康有德、张进真,出生于山西交城。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太原毛织厂党支部组织委员。1937年春后,任中共太原市工人工委组织委员、太原市委组织部部长,山西省总工会主任,工卫旅党委书记。1940年底后,任中央党校二部秘书科科长,抗大七分校政治部主任,太原市工委书记,晋绥八地委城工部部长,晋中区党委城工部部长。
人物生平
康永和,又名张进真,曾用名康有德,山西交城古交木瓜会村(今属太原市)人,生于1915年11月21日(农历十月十五日)。父亲康泽民,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地主。康泽民排行老大,因其兄弟七人中竟有五人抽大烟,导致家道破败。
康永和幼年在家乡上学,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家道败落,13岁就不得不听从父母之命,与邻村女子张娥子订亲结婚,并育有一女一子。康永和依靠岳父的资助勉强维持学业,1933年7月,他中学毕业回乡,在乡村小学教书。1935年8月,康永和再次离开家乡求学,后投身革命,直到1947年母亲去世才回家探亲,并与张娥子解除了婚姻关系。
康永和在太原明原中学读书期间,开始接触进步师生,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探求救国道路。考入太原并州中学高中部后,他与高德西、郝效烈、施幼章等进步同学一道,组织革命团体“呼声社”,后在刘裕民领导下改为“健风社”,并先后编辑出版《赤色呼声》和《健风》等刊物,传播革命思想,并与爱国学生一起,鼓动群众起来抗日。
1936年春,由苏应明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讨蒋抗日救国会,同年6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这一年,中共中央北方局相继派李宝森和张友清到太原恢复了山西工委(后改称省委),又派薄一波等一批党员干部回山西从事公开抗日救亡工作。1936年冬至1937年春,康永和先后被调任中共太原市工人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中共太原市委员会委员兼组织部长,工作重点是领导太原市工人工作委员会和工厂党支部。他带领工厂和企业里的广大共产党员,利用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的合法形式,迅速把全市工人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高潮。牺盟会是中国共产党与山西地方实力派代表人物阎锡山建立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康永和与太原工委根据党的指示,利用这种公开、合法的组织形式,开展党在工厂中的群众工作。
七七事变后,奉中共中央北方局之命与杨尚昆、林枫、赵林组成高级党团,专门负责组织山西工人运动,创建工会,建立工人武装。由他出任山西省总工会主席、党团书记,参与组建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并兼任党总支书记。1938年夏部队扩编为工卫纵队,他任党委副书记。1939年12月中句,改编后的207旅(工卫旅)旅长兼政委郭挺一(阎锡山亲信)参加赵承绶在兴县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回到驻地岢岚,召集旅部及各团侯俊岩、李明、康永和等军政负责人开会,并在会上压制讨逆支援决死2纵队的要求。与会干部同声痛斥王靖国、赵承缓对决死2纵队的诬陷和进攻,对郭则敷衍应付,以拖延时间,会后即向晋西北区党委报告请示,积极准备作战。1940年元旦之夜,他接到区党委关于加紧清理内部、巩固部队的指示,和晋西北抗日拥阎讨逆总指挥续范亭把部队开赴临县作战的命令,于1月3日凌晨与曲俊带1个营在暂1师37团协助下将郭逮捕,12日奉令在岢岚县东村黑龙沟将其处决。同年4月,他任工卫旅政治副主任,旅党委书记。10月起赴延安八路军军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曾任中央党校二部秘书科科长、抗大七分校政治部主任。
1945年夏,作为晋绥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后任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委会常委,晋绥分局第8地委城工部长兼太原市工委书记。同年8月初,由城工部派入伪山西新民总会的张正中将日、阎代表谈判所达成的反共《协定》(张任记录)内容传给进入太原接头的中共清徐县委书记洛风,经我部队电台发往晋绥军区转延安,受到党中央的表扬。1946年9月起,他任中共吕梁区委委员兼城工部部长,中共晋中区委委员兼城工部部长,晋中行署太原市郊区办事处主任,负责太原郊区的民主政权筹建和土改支前等事宜。人民解放军围困太原期间,组成对敌斗争委员会,他任主任,统一领导对太原的地下工作。1948年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并任中共太原市委委员、市总工会主席,中共晋中区委常委。1949年任华北职工总会太原办事处主任,中共太原市委职工工委书记兼市劳动局局长、公营工矿企业党委书记,太原军管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山西省委委员、职工工委书记,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总工会筹委会主任、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华北工委主任,世界工联国际农林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世界工联书记处书记(常驻布拉格处理日常事务),国家劳动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劳动人事部顾问,全国总工会顾问,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中国工运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是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康永和于1996年离休,2013年12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康永和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轶事典故
1940年10月,康永和到延安学习的请求得到组织批准,他与妻子王长秀一起奔赴延安。王长秀原是太原晋华烟草厂的包装女工,出生在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是个皮匠,曾雇用两名学徒。由于父亲早逝,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王长秀就和妹妹一起到烟厂做工。姐妹俩都是热血青年,在晋华烟厂工人的自发罢工中,她们作为群众代表为工人出头,双双被警察拘留。后虽经多方努力得以释放,但却被老板开除了。1937年10月,山西工人自卫队成立后,王长秀加入工卫队宣传队。在共同的革命工作中,康永和与王长秀结为伉俪。他们生育了七个子女,有两个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不幸夭折。
来到延安后,康永和作为从事职工运动的工人干部,曾经荣幸地被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选中,当面向毛泽东汇报山西工人运动的情况。见到毛泽东,康永和既激动又紧张,大冬天里竟然满头大汗,帽子都戴不住了。在延安,康永和先后进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之后任中央高级党校二部秘书科科长。1943年9月至1945年9月,康永和调任抗大第七分校政治部主任,大队政治委员。
在延安的生活非常艰苦,由于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夭折了)降生了,组织上为养育孩子的干部特供一些白面和灯油,星期天康永和回到组织部招待所的家里,王长秀就做了用灯油烙的白面饼给他改善生活,但是康永和坚决不吃,他说不能吃“孩子的白面”。在抗大工作时期,康永和还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他曾赋诗忆事,追忆在自己窑洞前担土造田,种出了“碧绿嫩鲜”的黄瓜。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康永和作为中共晋绥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
在陕甘宁边区,在军政学院、中央高级党校和抗大七分校,康永和学习和工作五年,参加了整风,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些经历使他终身难忘。1996年,81岁的康永和赋诗忆事,称:称“延安深造效果好”:
革命圣地度五年。先学后践务求全。
学风得益空前好,“抢救”过失教训残。
“七大”奇效结硕果,德能修养大增添。
延安精神国家宝,奋斗前程动力源。
代表作品
《康永和工运文集》
《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