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时
五彩瓷器的简称。当时五彩的发展有了重大突破,发明了釉上蓝彩以取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并将黑彩也用在釉上装饰,成为一种纯粹用釉上彩料绘制的彩瓷。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参见“五彩”。
早年间,琉璃厂古玩店九龙斋隔壁有一座上五间下五间的楼房,解放前是个茶馆,来这里喝茶的一般都是打鼓的,打鼓的买来货物之后就到茶馆聚会,琉璃厂古玩铺掌柜的就在这抓货,见好的就买,天长日久,自然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交易场所,这么一来茶馆的生意就很兴隆。说是有一个打鼓的在椿树九条里买了点东西,来到茶馆与掌柜的说:“我这儿有个茶壶,二十元钱卖给你,你多少不拘也能赚个一、二十元钱。”掌柜的看了这茶壶说:“你这茶壶没有把儿。”打鼓的说:“若有把儿,这把壶值二百元钱。”掌柜的要给十五元,讨了半天价,十八元谈妥,卖主说:“你先甭给我钱,等卖了茶壶后再给我钱。”
琉璃厂古玩店掌柜来茶馆见了这个壶,瞅了半天,问茶馆掌柜卖多少钱,茶馆掌柜说:“我花一百八十元钱买的这把壶,如果有壶把,值二千元。”最后一商量,古玩店掌柜出二百元钱把壶买下了。买下壶后,两人又左端详右端详,这时又来了一位古玩商,问壶的价钱,古玩店掌柜的说:“卖二千,少一个子儿不卖。”这买主瞅了半天,又讨价半天,卖主说:“这壶若有把儿卖两万元。没有把儿才卖二千。”商量到最后,买主花二千元买下了这把壶,后来这把壶被故宫博物院以七千元买下了,还给它安了一个赤金壶把儿。这是一件国宝,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实际上就是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康熙时蓝彩烧成后的色调,其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泽。康熙五彩所用的颜色比明代大大增多,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得娇艳动人。康熙五彩瓷光艳照人,很重要一点是在烧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炉中低温烧成的,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有些釉上颜色会流动或损失,炉温太低则彩料的光泽不足。康熙五彩一般都色彩鲜艳,光泽明亮。这说明康熙时烧造彩瓷的工艺已十分成熟。 《饮流斋说瓷》记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傅其上,微微凸起也。”“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 康熙五彩,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施彩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其余龙凤、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货之奇诡者。盖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陶雅》中对康熙民窑
五彩瓷器的评价是客观的。康熙民窑五彩器的纹饰,由于不像官窑那样受束缚,题材丰富多样,除了花卉、梅鹊、古装仕女以外,还有戏曲人物等。在描绘各种形象时,勾画的线条简练有力,在乎涂各种彩色后,给人一种明朗感。当后人以雍正粉彩与其比较时,雍正粉彩显得细腻而柔软,康熙五彩则显得劲利而结实,因此被称为“硬彩”,也被称为“古彩”。《陶雅》载:“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曰硬彩。雍窑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羼以他之淡汁,在诸色中推为妙品。 康熙五彩由于色彩丰富,红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画面色彩沉稳、热烈而不浮躁是其鲜明特色。康熙五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从陶瓷艺术基本要素——造型与装饰方面分析,有几点十分突出。造型方面康熙五彩选择的瓷料精细,拉坯修坯端正细微,一丝不苟,坯体接口不留痕迹,这一点和明代不同;瓷胎是经过精心修坯的,但造型气势不失,仍留有古拙、凝重、质朴的感觉,这一点与清后期造型过于雕琢、轻薄之风亦不相同。康熙时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造型都很规矩严谨、古朴端庄,这和原料制备、制坯成型等工艺技巧的纯熟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