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相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康相涛,男,1962年8月出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带头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地方鸡保护利用代表性科技人物,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2年8月,康相涛出生。
1985年7月,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5年7月—1996年9月,任河南农业大学畜牧站技术员、讲师。
1990年9—1991年7月,进修于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
1994年12月—2000年9月 ,任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副院长、畜牧站站长。
2000年10月—2011年12月,任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院长。
2009年12月,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6年9月—2007年7月,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育部西部访学博士生。
2011年12月—2018年1月 ,任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及学科(学位)与发展规划处处长。
2018年1月—2022年10月,任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2023年8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康相涛提出了地方鸡精准分类和优先保护次序理念,首创单流向和通用核心系配套保护利用理论,创新分领域保护技术,创建“四位一体”多元保种模式。创建地方鸡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体系,破解优异性状发掘和新种质创制共性关键技术难题。通过构建青胫黄麻羽鸡F2资源群,搭建地方鸡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康相涛形成了系统的地方鸡保护、新种质和制种模式创制“专利池”,创新兼顾高产与优质的快速平衡育种技术;创建地方鸡种业产业化技术体系,主持培育2个国审新品种,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21个通用核心系,创制15套高效低成本制种模式,攻克地方鸡育种制种技术难题;主持培育优质肉鸡三高青脚黄鸡3号和特色蛋鸡豫粉1号,均为农业农村部主推品种;组装国际首个鸡泛基因组,将鸡基因组信息由单个红色原鸡扩展至全球37个品种664个个体;首次解析鸡生长大效应基因IGF2BP1致因突变,研发出首款地方鸡液相芯片“神农1号”,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将中国地方鸡基因组选择育种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地方鸡重要性状低成本检测和早期快速精准选育奠定了基础,亦为破解畜禽种业“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截至2022年2月,康相涛主持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等科研项目20余项。
截至2022年2月,康相涛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MBE、Heredity、BMC Genomics、Genes、Poultry Science、中国农业科学、畜牧兽医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中英文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
截至2023年11月,康相涛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36项发明专利。
截至2022年2月,康相涛出版主要学术著作8部。
截至2022年2月,康相涛主持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科学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人才培养
截至2022年1月,康相涛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名。
截至2022年2月,康相涛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
荣誉表彰
担任职务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康老师唯一的爱好就是工作,简直就是‘拼命三郎’。(康相涛教授团队成员 评)
康相涛教授热爱祖国,作风正派,为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
作为老师,他是我们的大先生,作为科技工作者,他是我们种业振兴的带头人,勤奋、坚持、敬业、奉献都是康老师优秀的品质。(时任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贾磊 评)
康老师在团队里,年龄是最大的,但精神头是最好的,无论是做人、做学问还是做工作都是精益求精。(时任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李明 评)
康相涛为维护畜禽遗传多样性、打造“中国芯”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行业、产业亟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农民日报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4 21:2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