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
双鹤斋,位于
舍卫城东北面,是园中一组较大的建筑,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
廓然大公,后来也称
双鹤斋,仿
无锡惠山的
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
双鹤斋曰: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
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
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程颢说“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河南程氏粹言》卷二《心性篇》 )”,这里面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首先是忘我,将个人的私欲抛开,物我两忘,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第二,事物本来的道理,即天理,按照天理行事。按我个人的理解,做到第一层意思,可以叫做廓然半公;以一颗廓然半公的心去做每一件事,就是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终有豁然贯通,体贴出“天理”的一刻,那时就是廓然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