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希,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现移居香港,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诗人、演员,毕业于
西南大学(前西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早年经历
1979年,廖希考取西南大学(前西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后,开始了诗歌创作,是当年大学生诗歌创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1982年,廖希发起的与各高校大学生诗人万夏、李亚伟、赵野、胡冬、唐亚平等人,在西南大学的聚会中,和同校诗人郭绍才一起命名和提出了对后来中国诗歌发展有着颠覆性意义的“第三代人”诗歌的概念,并积极参与和推动了这一影响深远的诗歌运动。
1982年毕业后,曾在成都任职教师和编辑。1985年移居香港后,便渐渐淡出国内诗歌圈,将创作的重心转移至了香港。1986年获香港青年文学诗歌奖。廖希移居香港后,在与著名汉学家闵福德、白杰明等人的交往中,积极推介当时被视为地下文学的中国诗歌,对中国诗歌在海外的影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86年在香港文学刊物《大拇指》上,与香港诗人叶辉一起策划和编辑了欧阳江河、钟鸣、柏桦、翟永明、张枣、孙文波、廖希的专辑“受控的成长”,七位四川诗人也因此被冠以了“四川七君子”的称号。该专辑不仅在海内外诗歌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对当时仍处于地下创作状态的几位专辑中的诗歌作者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廖希开始经商。1999年旅居英国,2001年考取
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政治经济专业研究生,后因个人原因肄业。
演艺经历
2010年,廖希投身电影行业发展,开始了和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
章明导演的合作。
2011年,在章明导演的电影《
她们的名字叫红》中担任执行制片人和出演男二号,该片入围了“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3年度表彰大会”最佳影片,廖希个人也因此片入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3年度表彰大会”最佳男主角,并获得了《
青年电影手册》“年度新演员”奖。之后,廖希在章明监制的电影《紫香槐下》、导演的电影《九号女神》中担任执行制片人一职。其中电影《
九号女神》获得了陕西省“
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三十二届
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影片”的表彰。
2015年,廖希担任电影《
捍卫者》的导演、编剧、制片人,历时两年,领军打造了这部在中国战争片类型化发展上,做出了开拓性探索的电影;2017年6月,该片入围了第二十届
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展映单元”。2017年12月,入围第九届
澳门国际电影节、2018年5月,入围第二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8年6月,廖希担任制片人的电影《
阿拉姜色》入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评委会大奖 ”和“最佳编剧奖”;同年廖希担任制片人的电影《拉姆与嘎贝》在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 单元获最佳影片大奖。
2019年,《阿拉姜色》入围第26届北京大学生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最佳艺术探索奖” ,同年,入选《青年电影手册》“2018年度十佳影片”;5月,《冰下的鱼》入围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制作中项目;8月,担任第三届“86358短片交流周”评委;9月,《
拉姆与嘎贝》入围第六十七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10月,《拉姆与嘎贝》入围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单元并进行了亚洲首映;12月入选第二届
海南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
2020年6月,担任
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评委;9月,廖希应邀担任第7届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选片委员;10月,廖希担任艺术指导电影《
冰下的鱼》入围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展映单元电影;11月,电影《拉姆与嘎贝》入围第33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新片展;同年廖希担任监制的影片《日夜江河》在四川南部开机并入围第二十三届
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制作中项目”单元;
2021年,在获2020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H!Action创投会评审团的“三亚关注大奖”的影片《神明都在看》任监制和制片人,该片于2021年8月在福建泉州杀青。2021年10月,监制的电影《日夜江河》入围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竞赛单元,并获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奖。 2021年12月任艺术指导的影片《冰下的鱼》荣获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美术”三项提名,并赢得“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
2024年6月7日,参演的电影《日夜江河》上映。12月,担任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青椰计划”创投训练营评委。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制作电影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
青年电影手册》在颁予廖希“年度新演员奖”时,给出了这样的获奖评语,“廖希是一位非职业演员,继黄志忠、郭晓冬之后,在章明电影《
她们的名字叫红》中出演新一代的巫山警察,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及其朴实、生动,而又细致入微,特授予廖希年度新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