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奎
早期“台独”分子暨“台独”理论奠基人
廖文奎,早期“台独”分子暨“台独”理论奠基人。本名廖温奎,1905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县西螺乡。父亲廖承丕是地方上数一数二的大地主,母亲陈明镜则是现代知识女性。兄弟姐妹8人,排行老二,其弟廖文毅。
人物经历
廖文奎在日本殖民者设立的公学校毕业以后,进入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学学习。在此期间,受到创办同志社的美国教会的影响,萌生“以西洋方法研究中国思想之志”。1923年中学毕业以后,赴中国大陆进入教会办的南京金陵大学,专攻中国的政治思想。
1928年大学毕业以后,廖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哲学系。1934年获芝大哲学系博士学位,与瑞典裔美籍女子结婚。后赴任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金陵大学教授。1936年出版《人生哲学之研究》。1938年与其弟廖文毅因中日战火加剧离开上海回到台湾。1939年5月父廖承丕逝世,廖文奎成立“大承兴业株式会社”,并担任社长。由于廖文奎留学美国又曾到中国任教,引起日本特高警察的注意,为了躲避监视,廖文奎在返台两个月后再度远赴上海发展。
日本战败后,廖文奎返回台湾。1946年9月,他与廖文毅共同创办《前锋》杂志,批判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对国民党当局接收台湾的情况深感不满,进而萌生“台湾独立”的构想。廖文奎当时对台湾前途提出三种可能:“如统一意大利的萨丁尼亚,统一中国;如亚尔萨斯、洛林,被列强占领瓜分;如爱尔兰,独立建国”,这对其弟廖文毅等人影响至大。“2·28事件”爆发前数日,廖文奎一家4口和廖文毅、廖史豪、林纯章一起离台到上海。“2·28”事件后,廖氏兄弟等联合旅沪的6个台湾人同乡会团体组成“2·28惨案联合后援会”,鼓吹“台湾自治”。1947年6月,廖文奎、廖文毅等5人在上海成立“台湾再解放联盟”。同年8月,上海学潮频仍,情况不稳,廖文毅等从上海到香港,扩大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与此同时,该联盟向美国驻华特使魏德迈递交一份“处理台湾意见书”,提出“台湾的归属问题要由台湾人民投票决定,在举行公民投票以前,台湾暂时置于联合国托治理事会之下”。1948年2月,廖文奎在上海遭警备司令部拘捕,坐牢100天后被释放,遂入香港大学任教。20世纪50年代,其所写之《福尔摩沙发言(Formosa Speaks)》由“台湾再解放联盟”发表,此作奠定了其作为“台独理论鼻祖”之地位。1952年客死香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4 14:4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