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森泰,1962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1983年8月华南农学院蚕桑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农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食品学会、广东省蚕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农学会、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等理事。
人物履历
1986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被分配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工作。
1988年任助理研究员。
1993年任副研究员。
1998年开始任研究员。
1992年12月~1996年3月任蚕业研究所副所长,主管技术开发。
1996年4月~1996年12月任广东省田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广东科宇工厂化农业投资公司总经理。
1997年1月起任蚕业研究所所长。
1997年1月~2000年6月兼任蚕业所党总支书记。
1999年8月至2000年10月挂任茶叶研究所所长兼任所党总支书记。
2000年10月,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后曾担任广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院一级学科带头人。
2023年1月,任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农村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担任职务
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农村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青年科技协会代表、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广州市天河区人大代表
职务任免
2022年1月18日,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同意增补廖森泰为十二届省政协委员,任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荣誉称号
2001年获得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中国农学会“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全国星火先进个人。
专业成绩
主要从事蚕病防治、蚕桑和昆虫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农产品加工、农业规划及科技管理工作,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省、院科技攻关项目15项,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广东联合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国家和广东省重点科技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近100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8项。其中家蚕蛹人工培养巴西虫草研究项目,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巴西虫草的药用价值和家蚕蛹培养巴西虫草菌获得成功,开发出系列保健品和医药原料,开创了蚕桑和昆虫资源综合利用的先河。最近主持并执笔完成了《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规划》、《广州市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规划》、《乳源县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等十多个专项建设规划。组织和主持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研究,利用蚕和桑资源,开发出蚕蛹虫草、桑果汁、雄蚕蛾胶囊等系列产品10多 个,构建了蚕桑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新的产业模式。拓展热带亚热带果蔬深加工研究,对华南瓜类蔬菜进行系统鉴评、提升加工工艺,开发系列新产品。作为广东省农 业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主持完成了“广东省农业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广东省十一五农业科技规划”,目前正开展主持“广东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研究。
主要研究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1、家蚕蛹人工培养巴西虫草研究。该项目是省农业重点科技项目,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巴西虫草的药用价值和和家蚕蛹培养巴西虫草菌获得成功,开发出系列食品、保健品和医药原料,获得批文投放市场,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1997年通过技术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1998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蚕蛹虫草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廖森泰是主要完成人,排第二名。“蚕蛹虫草产品试产”1999年被列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成果孵化)项目。
2、主持蚕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研究
(1)桑果汁研制;(2)雄蚕蛾、雌蚕蛾药用开发;(3)桑枝栽培灵芝研究;(4)黄血蚕和桑叶抽提研制保健品等四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产品已投放市场,被列入广东省1999年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申请发明专利3项:一种桑叶多糖产品及其用途;一种保健食品的制法;一种对糖尿病治疗有辅助作用的保健食品的制法。
蚕病防治技术研究
先后主持和主要参加“八五”、“九五”国家攻关,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省科技攻关,省农业重点科技,省农科院院长科技基金,省农科院科技攻关等项目。与其他科技人员一道针对家蚕疫病——微粒子病在世界上尚未有药物治疗,微粒子病发生严重,我国每年因此损失过亿元;广东等华南蚕区高温多湿气候引发蚕病,而当时主要的养蚕消毒药物易失效等情况,研制出系列蚕药在我国13个省市蚕桑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1、防微灵治疗家蚕微粒子病。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药物——防微灵,生产防治效果达73—95%。该项目是“八五”国家攻关项目子专题“家蚕微粒子病防疫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1993年通过技术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199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廖森泰是主要完成人,排第二名。“防微灵”在全国13个省市推广应用,社会效益1亿多元。
2、养蚕新消毒剂—消毒净的研究。研制出广谱、高效消毒剂“消毒净”在全省推广应用,社会效益累计1500多万元。该成果1991年通过技术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消毒净”属省内首创,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廖森泰是主要完成人,排第三名。
应用昆虫开发研究
1、广东昆虫微孢子虫研究。系统地对广东发现的异型微孢子虫和蚕区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进行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从家蚕体内分离到辛孢虫属微孢子虫;获得了2株对斜纹夜蛾、小菜蛾病原性强,对家蚕病原性弱的微孢子虫分离株;发现了昆虫间微孢子虫交叉感染现象是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002年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廖森泰是主要完成人,排第三名。
2、利用昆虫病毒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1997年被列入省科技攻关项目。开展珍稀蝴蝶人工养殖及工艺研制项目进展良好。
农业产业化管理研究
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体系创建与实践。该项目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针对我国科技体制不适应经济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的实际,依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和目标,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自身学科优势和市场需求,找准科技与经济最佳结合点,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以科技创新为根本,研究、创新了一大批先进技术,科学组装集成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化关键技术群,建立了创办科技型企业、科技示范、技术支撑、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四种相互促进的成果转化模式,以科技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保障,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地构建了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科技体制创新、科技管理创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运作的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体系。经过十年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成果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2001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廖森泰是该成果的主要组织者。
农业规划
近年还从事农业观光旅游规划和区域农业开发规划研究工作,曾主持完成“东源县东江画廊农业生态科技旅游”、“乳源瑶族自治县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和“广州市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带”等十多项区域农业规划工作。目前主持“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规划”等国家和广东省重点科研项目。
1、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核心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经过5年的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投产使用的项目有农作物种子工程及良种试验示范区、现代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区、良种苗木繁育中心、良种猪繁育中心、新型农作物专用肥料厂、GMP动物保健品厂、功能食品及果蔬深加工厂、无公害农药厂等,建设了农业科技展览厅,在省内外广泛应用,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显著,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更好地推进科技园区的建设,在园区内新增了“农科迪斯尼”农业科技旅游项目。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科技推广、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将于2003年底内投入使用。
2、“东江画廊” 旅游项目总体规划
“东江画廊”是以东江流经东源县境河段为主建设的风景区。新规划的“东江农科园”面积400亩,设置了农业科技博览馆、大田种植区、坡地茶果景区、设施栽培观赏区、水产养殖区、竹文化区等观光旅游区。为我省新添自然景光的旅游项目,使广大市民节假日享受一种农家的风景。
3、广州都市农业产业带规划
在对广州农业现状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农业、城市建设、环境生态等相关学科的新知识,以建设与广州都市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产业带为目标,沿广从公路现有主要农业区域进行“广州市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带”规划。规划按功能打造安全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保鲜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生态旅游、科技研发组团5个功能组团,拟建设13个重点示范性项目,设立14个科技项目,3年内投入研究经费2400万元,建设资金4亿元。通过科技项目的启动与引导,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产业化体系;建立高品质、高安全性、高效益、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示范、检测监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环境优美、配套合理的休闲、观光、科普一体化的生态旅游区,使示范带成为富有岭南农业特色的广州新经济带、生态带、风景带,成为广州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