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东路隧道(Yan'andongRiveTunnel),是中国上海市境内的隧道,连接浦东与浦西,跨越黄浦江的一条主要道路。
建设历程
1980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关于计划建造上海市第二条过江隧道的请示》;同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批复同意。资金、材料由上海自筹。
1982年1月19日,国家建委批准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初步设计;同年,延安东路隧道北线(浦东往浦西)始建;同年9月3日,延安东路隧道3号竖井(盾构拼装井)破土动工。同年12月30日,上海市基建委批准技术设计。
1984年12月18日,延安东路隧道主体工程圆形隧道正式开工。
1988年12月,延安东路隧道北线建成试通车。
1989年5月1日,延安东路隧道通车运营。
1991年4月,延安东路隧道通过国家验收。
1994年,延安东路隧道南线(浦西往浦东)始建。
1996年,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建成。
2007年4月,延安东路隧道东西通道批复立项;同年12月开工建设。
2009年8月15日,延安东路隧道江西中路引桥段施工。
2015年8月,延安东路隧道北线恢复通车,南线也将开始封闭施工;同年12月25日,延安东路隧道恢复浦东往浦西方向的通行,实现双线双向通行。
隧道位置
延安东路隧道是上海连接浦东与浦西,跨越黄浦江的一条主要道路,隧道浦西出口位于延安路福建中路口,浦东出口则位于世纪大道荣成路口,直接连接浦东大道地道。
隧道设计
隧道结构
延安东路隧道由南线和北线2个隧道组成。
隧道参数
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全长2261米,北线全长2207米,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2400辆/小时,行车速度50千米/小时。
延安东路隧道设计通过能力按满足客运量每小时5万人次,即通过铰接式公共汽车每小时420辆(相当客货混合车辆双向每小时1000辆次) 计算。车道宽7.5米,净高4.5米。路面承载力为汽车—20级及300吨平板车。设计最大行车速度每小时40公里,最小限速每小时20公里。车道纵向坡度为3%。
隧道主体结构按5级人防标准设计。隧道口及竖井通风口、人员出入口均设置防护门。设备用房设在地面。
圆形隧道为单层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径11米,内径9.9米,由8块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成圆环,每环宽度1米,管片厚度0.55米。每块管片间用螺栓连接,管片接缝用氯丁橡胶弹性密封垫。在曲线段采用楔形管片,圆环的封顶块采用半纵向插入式。管片尺寸精度为±1毫米。
隧道出口引道位于延安东路北侧,宽7.5米,纵向坡度2.4%;隧道进口引道位于延安东路南侧,宽6米,纵向坡度3.5%。隧道内通风采用全横向模式。
设备设施
通风系统设置14台大型立式轴流隧道风机及配电设备。
给排水和消防系统设排水泵房6座、消防泵房2座,隧道沿线安装消防栓、水成膜泡沫灭火枪及灭火机。
照明系统由浦东、浦西引道设140只钠灯、隧道内2条3000支荧光灯管组成光带、洞口186只高压钠灯加强照明段共同组成。
供电系统的电源由市电网中3座变电站提供,3路电源可以互相补给。变电站共安装10千伏高压柜31台,10千伏/3千伏风机变压器4台,10千伏/0.4千伏动力变压器6台,电容器柜8台,升压柜4台,以及集控、远动的变配电设施。
交通监控系统共安装51台内部紧急电话及总机,17音区有线广播10台,摄像机39台和控制设备,以及各类报警装置。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2000年5月1日,延安东路隧道取消设卡收费。
通行事项
延安东路隧道贯彻“客运为主,货运为副”的运营原则。运营经过3个阶段:1988年12月,试通车阶段,以通行公交车辆为主,社会少数客、货车辆凭证通行;1989年5月,隧道向社会全面开放,大小客车取消凭证限制,货车凭证晚间通行;1990年5月1日起,增加公交无轨电车通行。
交通流量
1989年,延安东路隧道通车量158万辆次,收费386万元。
1995年,延安东路隧道通车432万辆次,收费5498万元。
1989年5月~1995年年底,延安东路隧道共通过各类车辆4087万辆次。
建设成就
技术难题
科研成果
1991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认为“隧道选址正确,总体设计合理,隧道与城市主干道连接畅通。隧道结构、隧道防水的设计和施工达到80年代同类隧道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1年,延安东路隧道北线工程获国家金质奖。
1999年,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工程获国家银质奖。
延安东路隧道工程先后被评为1949~1989年上海市十佳建筑之一、上海市优质工程金质奖、国家优秀设计奖、鲁班奖。
针对延安东路隧道设计、施工、设备制造中的技术关键,市隧道设计院、市隧道公司共进行了40项试验研究,其中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淤泥质粘土中圆形结构模型动力试验、直径11.3米网格挤压型盾构掘进机、1∶1实体装配式衬砌整环(水平、垂直)试验、高精度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821遇水膨胀弹性防水材料、851涂膜防水胶及其施工技术、TZS水溶性聚氨脂注浆防水技术、钻吸法沉井施工工艺、硅粉回收及在混凝土中应用等10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建设部、上海市科技成果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