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延边大学的二级学院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系和管理系合并组建而成。学院涵盖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是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延边大学共建重点单位。学院设有国家民委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研究基地、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跨境经贸合作研究基地,经济管理综合技能实训基地等6个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29人,专任教师112人,行政教辅人员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3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3人。 拥有吉林省学科评议组成员、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春苗人才计划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学院定期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日本经济法科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选派青年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与进修。
学院简介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03年7月由原经济系和管理系合并成立。学院成立以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8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世界经济学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专业、企业管理专业、西方经济学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会计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世界经济专业于2001年9月被列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并于2006年经吉林省高校重点学科验收评为优秀重点学科;设有东北亚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所、图们江地区开发研究所、东北亚旅游系统开发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
现有专职教师75人,其中正、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为了不断提高学院整体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在坚持青年教师听课制度、督导组听课制度、组织全院观摩教学等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每年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学院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化。为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仅2006年,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34篇论文,出版16部著作。
现有全日制学生2,121人,其中,本科生1,962人,硕士研究生159人。为了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每年选派部分优秀学生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深造之外,2006年开始实施“2+2”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拓宽了办学层次、提高了办学水平。同时,学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现有成宝集团奖学金等,拓宽资助渠道,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经济管理学院自创建以来,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同心协力、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已发展成为在全校学生规模最大、办学效率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发展势头较快的学院。今后,学院全体教职工将一如既往地为构建和谐学院、创建在东北亚区域有一定知名度的经济管理学院而继续努力奋斗。
组织机构
党委委员会
院党委委员会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党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委员无权决定或更改由委员会集体决定或更改的重大问题。其主要职责如下:
1.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教育方针在学院的贯彻执行。
2.保证监督学校的各项决定在学院的贯彻执行 。
3.参与讨论和决定学院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院长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4.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搞好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具体指导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的工作。
5.领导学院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
6.负责学院统一战线工作,做好非中共党员干部的选拔推荐工作。
7.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做好学院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考察和监督工作。
8.搞好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9.办好学院党校,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工作,搞好对非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
10.负责审批新党员和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
11.负责学院师生员工在出国出境、晋升、毕业等方面的政治审查工作。
12.领导学院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群团工作。
教授委员会
教授委员会是学院办学方针、学科建设与学术管理有关重大事项的审议、咨询和决策机构,是教授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形式,并在主任委员的主持下开展工作,并接受学院同级党组织、教代会和全体教师的监督。
1.教授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1)审议学院的办学方针、专业设置、学位点、学科发展规划。
(2)审议和决定学院的教学、科研及对外学术交流等重要事项。
(3)审议和选聘学院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审议和确定院聘教师岗位。按有关规定,审议专业技术人员聘任事项,审议和遴选硕士研究生导师。
(4)审议学院当年各类毕业生的学位事项,并向校学位委员会提出授予学位的建议。
(5)审议学院学科建设的资源配置及调整项目。
(6)审议和决定院长(系主任、所长)认为有必要提交议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2.教授委员会人员组成
教授委员会由教授代表组成。根据需要相关专业主任可列席教授委员会。
3.教授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和任期
院长为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另设副主任委员两名。委员人选经民主协商推选由院长批准,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每届委员任期三年。
教授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学院办公室。
4.会议的召集和会议间隔时间
教授委员会议由主任委员召集(或由主任委员委托副主任委员召集),一般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会议,根据需要也可临时召开会议。
5.议题的产生和处理
教授委员会审议的事项和重大问题的讨论方案,均由院长提出,审议结果要记录备案,教授委员会决议执行情况由学院办公室通报各委员。
经教授委员会审议需报学校上级主管机关审批的议题,由院长负责上报;需经学院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审议的,由院长负责提出。
院务委员会
院务委员会是学院行政决策的审议机构,是学院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形式。
1.院务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1)审议学院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招生计划。
(2)审议学院的重大改革方案,机构设置、重要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废除。
(3)审议学院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报告。
(4)审议其他重大问题。
2.院务委员会人员组成
院务委员会由院长、党委书记、副院长和学院办公室、工会、共青团、各专业(室、所)负责人组成。
3.院务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和任期
院长为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另设副主任委员一名。委员人选经民主协商推选由院长批准,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每届委员任期三年。
院务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学院办公室。
4.会议的召集和会议间隔时间
院务委员会议由主任委员召集(或由主任委员委托副主任委员召集),一般每学期召开四至五次会议,根据需要也可临时召开会议。
5.议题的产生和处理
院务委员会审议的事项和重大问题的讨论方案,均由院长提出,审议结果要记录备案,院务委员会决议执行情况由学院办公室通报各委员。
经院务委员会审议需报学校上级主管机关审批的议题,由院长负责上报;需经学院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审议的,由院长负责提出。
院长办公会
院长办公会是学院行政最高决策机构,是学院贯彻民主集中制,实现院长优化决策的重要途径。
1.院长办公会的内容和任务
(1)传达上级文件、指示、研究贯彻落实文件、指示精神的措施和方法。
(2)研究决定学院行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3)研究通过工作计划和重要规章制度、财务预决算、奖金分配方案、学院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方案。
(4)研究讨论教职工人事调动。
(5)研究决定教职工和学生的重大奖惩事宜。
(6)研究决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
(7)研究决定学院机构设置和重要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废除。
(8)研究决定学院其他重大问题。
2.与会范围
院长办公会由院长主持,党委书记、主管教学副院长、工会主席、学院办公室主任参加,必要时可召集有关专业(室、所)负责人列席。
3.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与检查督促
在认真听取与会人员意见并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院长对讨论的议题作出决策。会议研究决定的事宜,由院长责成有关副院长或部门贯彻执行,
学院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并向院长汇报执行情况。
4.会议间隔时间
院长办公会一般每两周召开一次。必要时,院长可临时召开会议。
教学各系
经济学系
主任 王国臣教授 延边大学经济学专业设立于1983年,隶属于经济法律系。1989年4月,由原经法系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经济系,1996年经济系与原工学院管理系合并成立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98年初根据学校总体改革的需要,经管学院解体,经济系并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3年7月,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调整的需要,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一分为三,经济管理学院再次成立,经济管理学院下设七个系,经济系为其中的一个系。经济系秉承了延边大学经济学科多年来积淀的养分,成为承担全校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建设的重要力量。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的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经济学系建系以来,根据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为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发展战略作了大量的咨询工作。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7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名,硕士学位教师10名,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4名。崔龙鹤教授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经济系设有经济学本科专业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专业。自1989年经济系建立以来,已培养了700多名经济专业本科生,“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点成立以来共培养了300余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400多名,硕士研究生150多名. 近年来,经济学系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横向和校级科研项目,在《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研究》、《人口学刊》、《中国审计》等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多部学术专著;获得省级社会科学成果奖2等奖1次。
经济学系通过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工作,按照教育部颁布标准,进行全面的检查回顾并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和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经济学系教师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争取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的同时,打造精品专业、教职工队伍,使教学、科研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主任 崔文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于1993年,设立时属于经济系,2003年9月成立经济管理学院时,从原来的经济系分离出来,成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省重点学科-世界经济学科所属的骨干专业。目前,在校学生335人,在编教师13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有7人,获得国内外博士学位者7人,在读博士5人。
多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教学质量作为专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依托民族院校,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语言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确立“以优取胜,以特色建系”的发展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尊重学科发展规律,根据社会需要,适度拓展人才培养口径,已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科学发展体系。积极实施“专业+X”内复合培养模式,以及 “2+2”合作办学机制和“3+1”交流模式,2007年被评为延边大学特色专业。
教学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社会实践、实验教学、学生学术活动、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实践环节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科研方面,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编著等,数量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推动了教学、科研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直接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密切,市场上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本专业今后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善于创新、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立足地方,服务全国,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计学系
专业主任 金兰教授
会计学专业成立于2000年,2001年开始招生,现有学生近300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目前,会计学专业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1 人,助教 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硕士学位的6 人(其中 1 人在读博士,在读硕士1人)。除此之外,离岗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有 2 人。
会计学专业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传承国内会计学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利用本地区的区位优势,与国外同行们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较高水准的会计类人才培养体系。在加强国内兄弟院校之间交流的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同国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先后同韩国、朝鲜、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举办了十余次双边国际学术会议,先后派遣多名教师赴国外进修或深造,使我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该学科的教学研究人员相继承担了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了多篇极具价值的研究论文。目前正承担着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延边州与学校重点科研项目5项。科研经费达121万元。发表相关论著9部,论文90篇,其中针对中日韩国家的财务管理研究水平已在学术界得到认可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会计学专业深刻认识自身的环境优势,把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东北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面向民族人才,在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会计管理专门人才和民族人才。
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成长历程。八年来,校、院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多次投资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创造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
工商管理系
专业主任李京勋副教授、
工商管理专业成立于1998年,其前身是1984年延边大学工学系成立的企业管理专业(管理工程专科)。2003年,新的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下设工商管理专业等六个专业。2005年本专业申请成立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2007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已经拥有了一支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学术思想活跃的师资团队。目前在编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正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本专业师资队伍来源丰富并多样化,其中国外博士3人,国内博士1人,国外硕士4人,国内硕士4人。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专业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的进修、培训和学习,并在专业内部不定期地开展科研教学研讨会。
本专业立足区域优势,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跨文化管理和多语言能力的企业管理人才为宗旨,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采用了“专业+X”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教系统的了解学院内其他专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本专业不仅重视理论教学,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案例讨论、文献阅读和双语教学的教学实践,也强调实践教学,现建有实习基地27个,供学生在大学三年级结束时进行为期4周的课程实习。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管理的理解,本专业会根据学院的教学安排,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短期交流或者继续深造,专业内部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学术活动节”等活动。
经过20多年的办学实践,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教学科研团队和一套科学适用的培养方案,伴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工商管理专业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将会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团结合作,把工商管理专业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市场营销系
专业主任 安国山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截止2009年7月)在校学生有204名。市场营销专业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严谨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专业在编教师11名,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8名,助教2名;博士学历4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学历5名。本专业教师90%以上都经过国内名牌大学进修培养,具有较丰富的知识体系和较好的市场营销理论功底。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具有明显专业特色和独特专业优势的系科,其专业特色是: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知识,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查研究与预测、广告策划、渠道管理、市场营销战略、服务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品牌战略、推销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了解并掌握从事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实务工作的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专业从事营销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提供营销方面的专业服务,特别在民营企业营销战略研究及实战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
我们倡导“知识改变命运,实践改变行为”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本专业有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4个,使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能够深入企业,与企业亲密接触,学生的实践活动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指导教师也积极将科研成果贯穿于教学中,真正做到科研促进教学。我们将为合格营销人才的培养,为市场营销专业发展、为民族地区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市场繁荣而不断努力,创新进取。
世界电影展(WFF)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当代青年作家李亢先生等曾在此就读。
旅游管理系
专业主任 徐哲俊教授
延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于1993年,是吉林省高等院校设立的第一个旅游专业,2000年升为本科,2003年8月,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正式成立。到目前为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300多人,现有学生200多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项目3项、吉林省项目5项、“211工程”项目2项等,编写了5部著作,同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博士6人、硕士2人、在读博士2人。同时还国内外著名高校聘请了3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在16年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多语种应用型旅游管理中高级人才作为专业定位,力争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从2002年开始,结合社会旅游发展的需要,把韩国语、英语、日语列入专业必修课的范围,满足了目前社会对多语种旅游人才的需求。在多年的精心培养下,本专业为全国各地的旅游管理机构及旅游企业输送很多优秀的毕业生,每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5%。
今后本专业发展方向是结合社会旅游发展需求,以培养实践性和理论性兼顾的中高级旅游人才为培养目标,力争发展成东北亚区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多语种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专业主任 崔基哲教授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为了满足延边州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于2001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同意设立,2002年9月第一次招收了58名学生。目前设的课程有:外语、大学语文等10门公共必修课;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信息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等12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处理基础与信息处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等8门必修专业课。
2003年8月学科调整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9名在编教师,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4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为了满足延边州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于2001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同意设立,2002年9月第一次招收了58名学生。
目前设的课程有:外语、大学语文等10门公共必修课;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信息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等12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处理基础与信息处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等8门必修专业课。2003年8月学科调整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9名在编教师,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3名。由于该专业设立时间短,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有待于调入若干名专业教师,以及培养一批年轻的专业教师,为今后的专业建设打好基础。目前本专业管理由2002年10月建成的经济管理多媒体模拟实验室。
一、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信息管理系共有9名教师,在职教师中3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助教。
二、信息管理专业介绍
学校共同课以外的课程:学院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选课;专业任选课相近专业任选课(详见信息管理系教学计划书)。
三、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和优势
既掌握现代信息技能又学习现代管理科学,培养复合性的现代管理人才。
学院领导
经济管理学院现任院长 权哲男教授,
党委书记张杰教授,党委副书记宋成岩老师;
副院长李京勋教授、徐哲俊教授。
合作交流
2003年7月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以来,在上级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在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正确领导下,进展顺利,发展很快,在学术交流与合作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管理学院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事工作格局,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数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外事工作更加注意搞好重大活动,做好重点项目,不断提高水平与效益。
(一)交流与合作
2003年以来学院成功地接待了美国VERMONT大学、韩国市场营销科学会、韩国最高经营者学会、日本拓殖大学等单位诸多专家、学者来访,并开展了宽领域、深层次的多项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在学院外事工作史上留下了长远的印记。
2005年至2007年是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国内交流十分活跃,国外诸多大学和学术研究团体来访频繁。
2004年与韩国市场学会举办双边学术会,2005年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举办东北亚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以及经济管理杂志社联合举办“边境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双边学术会议,2007年与韩国商业学会共同举办双边国际学术会议。尤其是在2005年8月份召开“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期间,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同来自国内6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究。到会的有:中国世界经济学会顾问冯舜华、程极明,会长余永定,副会长陈继勇、程伟、伍贻康、李晓、佟家栋、张宇燕、周茂荣,秘书长陈沙等常务理事53名,专业委员会顾问温伯友,学会理事及特邀代表50名;来自韩国延世大学、釜山大学、昌原大学、明知大学、草堂大学、木浦大学、HANBAT大学等1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名代表;来自日本亚细亚大学爱知淑德大学岛根县立大学大阪国际大学、国家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等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名代表。会议期间,以“中国经济走势分析与东亚区域合作”为主题,分别进行了《中国经济》、《东亚金融合作与能源合作》、《国别经济》、《东亚区域合作》、《营销与管理》等研究领域的广泛交流和研讨。
(二)外国留学生
2003年以来,学院招收来自韩国的14名留学生,截至现在,在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共计9人,来自韩、日2个国家。其中本科生8人、硕士生1人。
发展规划
一、建设定位
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总体改革思路和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特色为依托,建设一支富有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并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从而把学院发展成为在东北亚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经济管理学院。
二、建设目标
建设成为在东北亚区域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科研、咨询、培训基地。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拟增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财政金融专业”,扩宽会计学专业的“财务管理”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饭店管理”方向,使学科门类更加齐全。
三、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一)教学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强理论基础的同时,努力培养和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即逐步建设既能反映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又能反映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大学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努力做到每门课配有二名主讲教师,每门课都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课程设置规范化、科学化。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模拟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推广多媒体授课;根据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模拟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使实践教学稳定化、长期化。
4、.教材建设。积极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管理学院各个专业的实际,有计划地安排教学骨干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统编教材,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规划教材、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不断提升本专业教材建设的水平层次和竞争力。
5、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教学研究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发挥教育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建立完整的教学研究体系。
6、教学质量监控。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时跟踪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每学期学院与专业分别举办一次教师观摩教学;每学期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员的教学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各任课教师进行反馈;要求专业主任每学期都要对专业教师的课程进行听课,及时总结教师在教学上的经验和不足;要求具有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旁听其他教师的课程4学时以上。
7、学风建设。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延边大学学生手册,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组织学术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专业特色及优势。实行学分制,建立了“专业+X”内复合培养模式,前两年学院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打通,重点培养宽厚的基础,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其具备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后两年按照专业学习相关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任选课。同时本专业充分利用民族地域的文化、语言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学习英语、日语和韩国语的机会,使学生走出校门时,多掌握一门外语。
(二)师资队伍建设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指导思想,按照“充实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工作思路,加大教师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认真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强化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中的基本功训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知识更新教育,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师结构。按照学校所确定的岗位编制的基础上,通过博士、硕士学位点申报,扩大正、副高级职称编制;中青年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达到50%以上。
2.师资的引进和培训。在教师引入和使用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切实加强学科梯度建设。把国内外名校毕业的博士作为引进人才的重点,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各领域的高级别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应选派1-2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尤其是注重培养双语教学的年轻教师。
3.教风建设。根据学校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明确认识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教学+科研+服务”,激励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尽职尽责、倾情奉献,全院范围内形成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风尚。
(三)科研和产学研合作
科学研究是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又反映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的特色。经济管理学院的主要科研方向确定为东北亚比较经济研究、朝鲜半岛经济研究、大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研究、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研究、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研究、少数民族民俗旅游研究、东北亚地区企业管理比较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财务管理研究、民族地区企业营销管理研究等等。
(四)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
本科专业建设的硬件条件由学院统一负责提供,各种规章制度上严格遵守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专业内的各项措施的执行由各专业主任、支部书记和学生工作辅导员分工负责,以保障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站前大街5588号
邮编:13330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8 14:03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