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至元14年(1277年),改
建昌军为建昌路。
明太祖洪武2年(1369年),改建昌路为肇昌府,寻改肇昌府为建昌府,府治南城(在今江西省南城县)。明初辖南城、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县)、广昌(今江西省广昌县)三县。辖:南城、泸溪(今江西省资溪县)、新城、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广昌共5县。1913年废。
行政区划
南城县辖9个镇、3个乡:建昌镇、株良镇、上唐镇、里塔镇、洪门镇、沙洲镇、龙湖镇、新丰街镇、万坊镇、徐家乡、天井源乡、浔溪乡。共有21个居委会、150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建昌镇。
建昌镇 面积:124.3k㎡ 人口:88192人
辖建国路、体育路、拥护路、胜利路、解放路、交通路、生产路、城东路、跃进路、临江路、北门外路、凤凰路、城西路等13个居委会,新桥、光塔、黄家围、骆家坪、秋水园、姚家巷、庙前、义仓上、花楼下、邱坊、万年桥、五里庄、宋家排、尧家边、杨龙湾、麻源、麻姑山等17个村委会。
辖株良居委会,毛家坪、脊江、世厚、融坊、湖边、双湖、株良、杨梅、古竹、城上、宏富、尧村、路东、田南、泷油、云市、中云、吴家山、骆家塘、红米丘、江头塅、长安等22个村委会。
辖上唐居委会,上唐、塘湾、东湖、棠下、姑余、坊头、包坊、李敖、上乌石、太平、余公头、源头、何家、下崔、上舍、德溪、黄家等17个村委会。
辖里塔居委会,新街、里塔、厚源、谢坊、欧坊、渔良、都军、水南、廖坊、下湾、徐兰、昆塘等12个村委会。
洪门镇 面积:155.1k㎡ 人口:13782人
辖洪门居委会,徐田、庄上、曹源、红岭、沙坪、付前、渡口、大源等8个村委会。
沙洲镇 面积:95.3k㎡ 人口:14589人
辖沙洲居委会,沙洲、珀玕、余家墩、黄狮、水口、曾家、临坊、邓坊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塘家。
龙湖镇 面积:270.5k㎡ 人口:20030人
辖龙湖居委会,龙湖、王坪、竺由、小竺、北源、凤洲、案科、五角口、严和、上兰、蔡坊、黄源、池源等13个村委会。
辖新丰街居委会,新丰、杨桥、田东、梅溪、汾水、林坊等6个村委会。
辖万坊居委会,东港、徐家桥、鄱阳、西坑、双港、黎家边、大徐、游家巷、上湖、万坊、邓家边、钟家边、南坑、上岭等14个村委会。
辖排头、刘湖、白洲、下弓、陈家、贺家、湖东、江家、严家、游家、圳上、五帝、厚坪等13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潭市桥。
辖曾坊、周坊、南源、河垅、罗坊、蔡王殿、良湖、田螺石、尧坊、新建、港下园、曹坊、天井源等13个村委会。
辖石磺、墩头、浔溪、高岭、大竺、太坪、敖家湾等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墩上。
自然地理
地势东、西高,中部成南北贯通的河谷平川地带,山地分布在东西两侧,盱江由南而北经城垣贯穿全境。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属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8℃ ,年降水量约1642毫米,无霜期277天左右。
山地:主要分布于县境东西两侧边缘地带,海拔高程在200—1000米以上,面积约有298.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8%,主要山脉东部有:大嵊、金鸡等,西部有芙蓉山、王仙峰、麻姑山,尤其以芙蓉山海拨1170米为最高。土壤主要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而成,自然土多数为红、黄壤土,耕作层多属于麻沙泥,或棕红土,山地植被条件较好,农田大部是山垅和山坡梯田,以种植一季稻为主。
丘陵:主要分布在盱江、黎滩河、抚河西侧低山之下,高程在100~200米左右,面积约1313.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7%,地表分割零碎,波状起伏,可分高、中、低三种,高丘一般位于山前地带,有些是山地延伸,中、低丘,一般靠近沿河地带,植被较差,部分山丘,有一些稀疏林地和低灌木,大部分高、中丘陵地,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的地方甚至基岩裸露,寸草不生,中低丘地带由于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大部分已开垦成农田,是县商品粮的主要产地。
河谷平原(包括抚河一级阶地和低丘岗地):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多属河谷型冲淤平原,地势平坦,海拨高程在66~100米之间,面积为84.8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土壤多为冲积土,间有第四纪红粘土,零星分布于岗地,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良好,是本县的水稻高产区,但沿河低田,易受洪水威胁。
气象水文:南城县属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主要特点是冬夏长,春秋短,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多偏东南风,春秋为南北气流交替过渡期。春夏之交多雷雨,夏秋之际经常干旱炎热,多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10.5℃。本县四季降雨极不平衡,4~7月为丰水期,占全年降雨量的54.6%,多年平均降雨量1642毫米,最多年降雨量2308.3毫米(1997年),最少年降雨量903.4 毫米(1963 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547.4毫米,最多年蒸发量1893.2毫米(1963 年),最少年蒸发量1217.6 毫米(1997年)。南城县位于抚河中游,抚河及盱江、黎滩河的水文条件,对南城县的国民经济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
自然资源
水资源:年平均径流量952.3毫米,多年平均来水量66.22亿立米,其中,境内
地表径流量16.42亿立米,境外过境径流量49.8亿立米;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从地形地貌看,四周低山区属补给区,丘陵区属径流区,中部洼平属排滞区,县内地下水多属浅层水,径流途径甚短,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大气降水制约明显,抚河和盱江、黎滩河两岸岩性结构是松散堆积层孔隙水,水位埋深3~6米。水资源的丰枯主要受降水影响,故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几乎与降水同步,4~7月,降水集中,为地表水的丰水期,地下水位高;9至次年1月,为地表水的枯水期,地下水位低;在空间分布,地表水受降雨影响, 东西部略高于南北部,地下水量河谷两侧和低丘区明显高于高丘区和山地区。本县已开发水资源总量约14.9亿立米,其中洪门水库[大一型]13.5亿立米,全县中小型蓄水工程1.22亿立米,提水和引水工程0.18亿立米,全县水资开发利用量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22.5%。
名优特产
南城县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省柑橘出产重点县。农特产有麻姑米、麻姑米粉、淮山、
南丰蜜桔、板栗、鳜鱼、洪门蛋。
南城县素称“鱼米之乡”,全县主要产粮食,盛产瘦肉型猪、活鲜鱼、五黑
鸡、淮山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建立了连片淮山基地、以三元杂交瘦肉型猪为主的生猪基地、淡水
养殖基地、无公害
蔬菜种植基地。
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53.7亿元,工业产品主要有:水泥,饮料酒、建筑用砖、服装等产品。全县已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即水泥建材业,主要产品有水泥、釉面砖、机制砖等;食品饮料业,主要产品有白酒、黄酒、啤酒、米粉、饼干等;服装纺织业,主要产品有成衣、色织布、绣品等;机械铸造业,主要产品有空压机、精密铸件等;木竹制品业,主要产品有家具、保健竹制品、课桌板凳等;纸品包装业,主要有卫生纸、餐巾纸、纸箱包装等。
麻姑酒
为江西传统名酒,以香气浓郁、味美甘甜、酒性柔和、醇度适中而名。此酒选用麻姑山优质糯米和泉水精心酿制,并采集麻姑山芙蓉峰特产首乌、灵芝等20余味中药材,陈年封缸三年以上而成。麻姑酒液呈琥珀色至棕红色,晶莹光亮,具有性温滋补、舒筋活血、清脑提神、驱风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开发出“麻姑玉液”系列产品。
麻姑茶
产于山高磅礴、云雾缭绕、瀑布飞流、森林郁闭、气温凉爽的旅游胜地---麻姑山。麻姑荼早在东汉年间就有“金炉伏火长烧药,宝鼎浮烟旋煮茶”的记载,后又有“麻姑云雾旗枪秀”的赞誉,因其历史渊远,又有“满被毛茸,青黄相间,酷似雀屏”的独特品质,故一直与麻姑山山齐名。1986年、1989年均荣获省农牧渔业厅优质名茶奖,1990年再次荣获省食品工业协会优胜奖,被誉为绿茶之珍品,1998年全县麻姑荼栽植面积达3735亩,产量22000公斤。
麻姑米
产于南城县麻姑山乡余家源村,栽培历史悠久。据清同治五年所撰《麻姑志1志》载:“麻姑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九月方收。宋时取以作贡,今山多系地种,麻姑米,亦鲜矣!”.麻姑米是全国名贵大米之一,1959年被选为参加印度“
世界农业博览会”展品。
淮山
又名山药,为薯费科山药,属植物,我县清代乾隆年间就广为栽培,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淮山可药莱兼用,块根主要鲜食或加工人药。1998年全县淮山种植面积达3万亩,产量达6万多吨,为全国三大淮山生产基地之一
五黑珍鸡
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名优鸡种,已有2000多年的饲养历史,经1981年江西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筛选确定为地方名优鸡种,该产品具有黑冠、黑羽、黑皮、黑肉、黑骨“五黑”特征。此鸡黑色素含量高、氨基酸品全质优、脂肪量少、胆固醇超低、肉质细嫩鲜美,既是天然营养保健食品,又是治病强身的中医良方,可治慢性
营养不良性水肿病、肝炎、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妇科等病。1998年全县五黑珍鸡饲养量已达200万羽。五黑珍鸡种蛋、种苗远销内蒙、河南、贵州、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市场前景广阔。
赣东黑猪
俗名
南城黑猪,繁育历史悠久,是江西省七大优良品种之一。具有耐粗饲、产仔率高、哺乳力强、瘦肉比例高等优点,是进行二元、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南城县畜牧良种场是
江西省农业厅定点的省级
赣东黑猪原种场。1998年,以赣东黑母猪为基础的三元杂交优质瘦肉型猪,出栏32.9万头,远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倍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
建昌帮
南城县是古时称建昌府,“建昌帮”是我国源于东晋、兴于宋元、成帮
于明清的一个古药都,为全国13大药帮和中药炮制的主要流派之一,与樟树帮合称江西帮。明末清初,建昌府以医药为业,基本垄断江 西、福 建、广东、湖南、湖北等省,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至今仍有立业商药者,中外药界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之说,是中医药宝库中一个有显著地方特色的药帮。
交通编辑
206、316国道、昌厦一级公路和福银、鹰瑞高速公路交汇贯穿,
向莆铁路和济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阜鹰汕铁路及吉武铁路与向莆铁路在南城接轨,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南城火车站(南城站)是向莆铁路昌福线上的四等客运车站,隶属于南昌铁路局南昌车务段管辖。南城站坐落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建昌镇庙前村(环城路以西300米左右),背靠蛤蟆山,距离县城1.5公里左右。南城站正式通车运营时间是2013年9月26日。
旅游
旅游景点有醉仙湖、麻姑山、祥岗山、登高公园、滨水公园、双江公园、盱江书院、麻源三谷、沸珠泉(天下第三泉)、明益王府遗址、唐代宝方寺、明代万年桥等,其中麻源三谷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第四批水利风景区”。
名胜古迹有麻姑山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醉仙湖、万年桥、
潮音洞、仙都观和唐《
麻姑山仙坛记》等。
醉仙湖
醉仙湖(洪门水库)是江西省第三大型水库,位于
南城县东部16公里处,面积40余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2亿立方米,水域开阔,湖内岛屿1000余个,有近万亩
丹霞地貌,树木葱郁,水鸟飞翔,风景秀美。湖区曾是西汉时期南城县治所在地,“醉仙岩”是该区主要景点,相传古时有仙人醉酒于此,故而得名。附近有明代益藩王墓群和洪门帮发源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区。
麻姑山
麻姑山位于江西
南城县西,离城约十余华里。这里山势秀丽,万木葱笼
,鸟语花香,物产丰富,不仅有奇特壮观的飞瀑“玉练双飞”,还有千古流芳的“鲁公碑”,著名的“半山亭”、“仙都观”、“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仙境依然,故《名山志》上说“中国有三十六洞天,
七十二福地,分布在九州四海,唯独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
聚星塔
聚星塔位于江西省
抚州市,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于
乾隆十九年(1754年)。塔高30米,共7层,呈八角形,塔檐锯齿形,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内收,叠托而上,基部砖石皆用糯米汁浇浆垒砌而成,塔梯在内外塔身夹墙之中,分左右盘旋而上,全塔根据地势、风向、风力设计成略向北倾斜的斜塔,虽经2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
登高阁
登高阁是
南城陆路和公园的标志。县委、县政府确实在凤凰山周围规划建设城市公园。凤凰山(登高山)是县城规划内和公园的至高点,登临凤凰山顶的登高阁,极目眺远,山峦叠嶂,虚谷飘云,洞天福地的麻姑山,雄鳌欲飞的从姑山、“俊秀”著称的毕姑山等名山美景举目可得;东入的黎水、南来的盱江、北去的抚河、蜿蜒流畅;俯瞰山底、四通八达的交通,现代化的新南城,尽收眼底;给人一种“山水回环楼底抱”之感。既是南城人民旅游休闲、学习娱乐和养生健体之所,更是南城陆路与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万年桥
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
抚州市
南城县城东北六里的歇洋渡,横跨在 盱江上,下临武岗潭,为闽、浙、赣三省重要通道。桥长410米,宽5.8米,高20米,共有23孔、24墩,跨径14米不等。为江西省现存最长的石拱古桥。该桥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聚星塔交相辉映,其建筑艺术精美、雄伟坚固,被誉为“南城八景”之首。
从姑山
从姑山,也写做“丛姑山”,座落在南城县东南五公里的从姑山,临江竖立,气势雄伟。整个山系,皆岩石结构,交相组合。从姑山分东西两峰,东峰为“飞鳌峰”,西峰为“天柱峰”。两峰之间有素称“从石天光”的一线天,中间架一天桥,长约2米,宽1米,沟通两峰。岩壁陡峭,高耸数十丈。在从姑山的另一侧,有“屏玉洞天”,其左有“棋盘石”,右有“涵虚石”,南有“步蟾石”,北有“蹑云岩”、”狮子岩”等,山石古怪,形状各异,或若睡莲含苞,或若飞鸿展翅,或若蟾蜍欲跃,或若老人屹立,难怪古人诗云:“麻姑以瀑奇,从姑以石怪”。
毕姑山
毕姑山,主峰海拔402.1米,坐落在
南城县东南方上唐境内,距县城五十余里,与西南方的麻姑山遥遥相对。毕姑山山势陡峭,山峰突兀,素以险、幽、奇、秀著称。山路崎岖,岩壁陡峭,茂林修竹,风景秀丽。
其山何谓“毕姑”,据《南城县志》所载:“前五代宋梁时,鞋山毕姑喜其山灵,飞身潜修于此 ”,故得其名——相传在前五代宋梁时,鞋山有个叫毕姑的仙女(相传为麻姑的小妹),云游四海,路经此山,被山上的灵气所吸引,翩然降临此山修炼,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山叫毕姑山。山上名胜古迹不少,有“毕云峰”、“郑坑岩”、“鞋迹岩”、“虎踞岩”,还有”龙眠书院“等遗址。
历史人物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觏祖居麻源谷口,家有田地数顷,生活尚可自给自足。少年时聪颖能文,l 4岁时丧父。天圣三年(1025年)李觏17岁,守父孝期满,出游求师。
景祜三年(1036年),觏赴
汴京拜见修撰
宋庠、李淑和记注
聂冠卿、集贤
叶清臣等朝官,均得嘉许。这年朝廷贡举事暂停,觏返回家乡。景祜四年,李觏乡试落榜,遂往鄱阳拜访
范仲淹。康定二年(1041年),郡举觏京试茂材科。庆历二年(1042年),觏试制科,仍落第。从此退居家中,不再以功名为意。庆历三年(1043年),李觏创办“盱江书院”同年.南城奉诏始立郡学,郡守请李觏出主学事,课业授徒,四方慕名来南城求学者甚多,弟子达数百人。皇祜元年(1049年),范仲淹守
饶州,对李觏十分赏识,遂向朝廷推荐,附呈李觏著作《礼论》、《明堂定制图序》、《平土书》、《易论》等共24篇于仁宗皇帝,称觏“讲论六经,辨博明达,释然见圣人之旨;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义”,申明李觏“以母老不愿仕”,请求仁宗就地封觏一官,使觏既能侍奉老母,又能为国尽忠。皇祜二年,李觏应范仲淹之邀赴杭州。仲淹再次上疏荐觏。经范仲淹、
余靖等人几番举荐,仁宗才召李觏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嘉祐二年(1057年),李觏任太学说书。嘉祐三年,朝廷下诏特授李觏
通州海门县主簿衔,仍寄禄太学说书职,并令觏详究太学制度。嘉祐四年(1059年),天章阁侍讲兼管勾太学胡瑗患病告假,朝廷诏命李觏权同管勾太学。同年,李觏请假回乡迁葬祖母,归家后于八月病逝,葬于城西之凤凰山(即登高山)东麓。年仅51岁。李觏一生潜心讲学与写作,著述极为丰富。觏去世后,其门人、尚书左丞
邓润甫辑其遗作编成《后集》6卷,连同觏生前集的《退居类稿》、《皇祐续稿》等俱上于朝廷。明成化年间,吏部主事
左赞辑集李觏诗文37卷、年谱1卷、附录外集2卷,总名《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文集》),刊印发行。1981年,中华书局整理、校点出版了《李觏集》,全集共37万字。
李觏所学以推明圣经为本.不拘泥于汉、唐诸儒旧说。深为东南人士敬重,皆推以为冠。觏常痛惜斯文衰敝,疾呼“坠地已甚,谁其拯之!”他潜心钻研文、武、周公、孔子遗文旧制与当世之务,悉著于翰墨。无论讲学还是著述,觏处处以“康国济民”为意。其著作多为“愤吊世故,警宪邦国”的政论,广泛地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现实。首开宋理学之宗,人们誉之为“皆从大处起议论”的“医国之书”。他的《潜书》、《礼论》、《周礼致太平记》、《庆历民言》以及《富国》、《安民》、《强兵》等策论,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经济、法学、军事等方面的主张和思想,而《易论》、《删定易图序论》等则较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哲学和自然观。李觏认为,“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以谓太极,其气已兆,非无之谓”,进而又指出“吾以为天地之先,强名太极。其言易有太极,谓有此名日太极者耳,非谓太极使有形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李觏比
王安石大12岁,曾有交往。王安石对李觏也十分推崇,曾在《答王景山书》中写道:“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为无能文者,而求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焉”。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拜相推行新法,邓润甫向朝廷呈上李觏著作并参与变法。李觏的政论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宁新法均有一定的影响。李觏认为:“人所以为人,足食也;国所以为国,足用也”,民无衣食,国无财用,任何王朝都保不住自己的统治。他还认为根本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是故土地本也,耕获末也。无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责之战”,“地力不尽,则谷米不多。田不垦辟,则租税不增”,提出以“平土之法”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后世人对李觏益加仰重。
宋高宗绍兴年间,南城建十贤楼、四贤堂,李觏与
陈彭年等共祀,并于郡学大成殿绘李觏像以风后学。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立兴文堂以祀之。明成化元年(1465年),建昌新建李泰伯祠堂;成化八年,特旨准左赞状重修李觏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觏的哲学思想被列为重要研究项目。2011年,南城县人民政府在已经辟为公园的登高山下重修盱江书院,以纪念这位南城先贤。南城二中将校园广场命名为泰伯广场,主体办公楼命名为泰伯楼,以“立人以善,成善以教”作为了办学思想之一。
历史事件
硝石战役
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50万兵力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先是9月28日,敌北路军第八纵队
周浑元部(3个师兵力)侵占中央根据地的北面门户黎川。掌握红军领导权的博古、
李德等人,摒弃
毛泽东、朱德、
周恩来在前几次反“围剿”中克敌制胜的正确战略技术,而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堡垒对堡垒”、“阵地战”等一套错误打法,他们震于黎川失守而急于收复,于是严令东方军于10月上旬向
赣东北回师就敌(此时东方军正入闽东征作战)。7日,东方军在洵口与敌遭遇,歼敌第6师之18旅。敌周浑元部受此打击后,龟缩于
黎川县城固守待援。东方军奉军委命令继续西进,攻打南黎公路上的重镇硝石,意在截断周浑元纵队与南城之敌的联络,并乘胜收复黎川。
南城战役
渭水桥位于徐家乡潭市桥偏东二公里。一九三二年红军在此阻击国民党驰援金溪
许克祥部。是役《
周恩来选集》中称之为“南城战役”。
一九三二年十月底,红一方面军于东征途中突然由闽回师,十一月二日再度占领黎川,十七日克资溪,十九日攻克敌之军事要地金溪。国民党军政部长
何应钦为重占金溪、资溪,急令驻浒湾
孙连仲之二十七师(五团兵力)和驻南城许克祥之二十四师,从西、南两路夹攻金溪;并令驻南丰李云杰之二十三师赴南城增援。红军取迎战姿势,令红一军团之三、四两军及第二十二军阻击西面之敌孙连仲部;令红三、五军团阻击南面之敌许克祥部。
红三、五军团二十一日由金溪开至南城圳上一带,迅速占领了
马鞍山,誓发山高地,钳制住金南公路沿线之敌。随即,敌浒师赶至,发现前面有红军阻击,仓徨抢占了游家、单家、郑家一带低丘陵与红军对峙。激战很快开始,红军以数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和凭借有利的地形,居高临下向敌军猛烈攻击,于二十二日将许师出溃。此时,敌李云杰二十三师的一个旅赶来增援,红军一部迅速向敌后迂回包抄;增援敌军发现后路被截断,惊慌失措,失去指挥,纷纷抱头向南城方向逃窜。同时,西路正与红军激战的孙连仲部获知南面许师失败。遂星夜逃回抚州。
历史传说
万年桥
很久以前,盱江边上有一位姓万的牧鸭少年,因为他出生的那天恰巧是大年三十,所以取名叫万年。万年童年失去双亲,只靠替财主放鸭子糊口。
岁月流逝就象盱江的水一样迅速,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万年已是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这年正逢大旱,盱
江干得只剩中间的
一泓清水。一天,万年赶着鸭子来到这儿嬉戏,偏偏有一只鸭子不安分,钻进对岸的芦苇丛中间去了。
万年急忙到对岸寻找,他转过一丛芦苇,发现这也有一弯清水,一个美丽的姑娘正在洗衣服。
姑娘约摸十七、八岁,长得真美呀!那白净的脸庞象一盏明月,弯弯的柳条眉象是画过一般。当她看见这个惊吓得手足失措的楞小伙子,不禁“嗤嗤”一声地笑开了。万年腼腆地问道:“呃,大姐,您看见刚才过来的一只鸭子吗?白翅膀上有几根杂毛。”听了他的问话,姑娘随手拿起棒槌朝芦苇中一指:“瞧,那儿不是有只鸭子在下蛋?”小伙子没有立即去打扰那生蛋的鸭子,用感激的目光望着姑娘。姑娘问:“你叫啥子名?”“万年”。“你爷娘呢?”“早死了。”万年答道,由于他们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因此这一对邂逅的青年便自然地攀谈开了。
原来,这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翠姑,是对岸朱老财家的养女。她也是从小死了爷娘,因欠下姓朱的租谷,只有卖身还债。姓朱的原指望收容翠姑当下“望郎媳”,谁知自家老婆直到翠姑长到这么大也没有放个“庇”。翠姑于是以一种莫名其妙的身份在朱家生活着:说是女儿吧,本不是;说是媳妇吧,又没有男人;说是丫环吧,又没个小姐。她只是整天干着家务事劈柴,做饭,洗衣,打扫庭院等,累得不可开交。
共同身世和苦难的生活,把万年和翠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天,万年赤着脚趟水过河,帮着翠姑先把衣服洗了,铺在河滩上晒,然后两人就一边拾贝壳和云母片,一边交谈。有时翠姑还会带来针线帮万年缝补衣服。他们俩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
有一天,万年和翠姑多玩一会,又生怕走散鸭子,便把一大群鸭子也一道赶来了。谁知鸭子到了陌生的地方,港岔多,芦苇又多,竟四下里跑散了。两个年轻人慌作一团,拼命地来回赶着。万年焦急地打着唿哨,甩得竹鞭噼啪作响。突然,翠姑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随手拾起土块往四下抛散,先往远处散,再慢慢缩小圈子,不一会,鸭子全都赶到身边来了。万年又惊又喜,感激地握着翠姑的手说:“翠姑,你真聪明,真有办法!”翠姑白嫩的圆脸上早涨满了艳丽的红霞,周身的热血快要沸腾了,眼看夕阳渐渐西沉,一对身不由已的恋人又不得不分手了。临别,万年解下腰带给翠姑做礼物,翠姑也取来一个小铁铲安在竹竿上送给万年,从此,万年就用这小铁铲竹竿牧鸭。
万年和翠姑相好的事很快地传开了。早已对翠姑垂涎三尺的朱老财气得两眼直翻白,八字胡子一翘一翘,象是两条正在争斗的蜈蚣。起初他还半信半疑,暗地里干着跟踪盯梢的勾当。一天正窥见翠姑与万年在河滩上亲昵地娓娓长谈,恨得差点咬碎了两颗门牙。等翠姑回来,便皮笑肉不笑的装着关心的样子对她说:“翠姑,你到咱家来,我也没亏待你,是吧?你也长这么大了,以后给你找个好婆家,享一辈子清福好了。”翠姑听了不理会,没好气地回答道:“老爷,我可没那个好运气!”正反转身子要走开,不料老蠢驴朱老财又死皮赖脸地纠缠着:“嗳,不管怎么样,我总是你的养父吧?不是我供养你,你长得大?不是我给你做这么好看的衣服,你怎么能打扮这样漂亮?”说着,顺手在翠姑胳膊上捏了一把,随即便哈哈地干笑几声。眼睛眯成一道缝。翠姑气愤地挣脱身走了,把房门紧闭着,象吃下一只苍蝇,不停地恶心,胳膊上那被魔爪接触过的地方,象有无数条山毛虫在爬。
朱老财的这幕丑剧被他的老婆冷冷地看在眼里。不过这婆娘一向看丈夫眼色行事,也奈何朱老财不得,便干脆顺水推舟,献出一条毒计。她悄悄地对朱老财说:“老色鬼,你要真想她,何不将那贱丫头用绳子绑在床上,扒光了衣服,不怕她不依?要是生个男儿,也不会绝了朱家的后……”恼怒的朱老财顿时眉开眼笑,喜不自禁;翠姑却听得真切,惊呼起来,眼前一黑,昏迷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少时晨,翠姑才醒过来,她头脑中闪过逃跑的念头,于是慌忙藏了万年给她的彩带,打开房门,从后院翻墙走了。她要和万年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的生活。她象鸟儿飞出了牢笼,径直朝盱江岸边奔去。可是,来到河边,她呆了。原来,就在她昏迷的时候,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昔日干涸的河床浊浪排空,正象有无数的怪兽追逐着,咆哮着。翠姑站在盱江岸边伤心地哭泣着。
……
嗓子哭哑了,眼泪哭干了,也无济于事。突然远处飘过来一叶扁舟,待船靠近,翠姑对艄公说明原委,深得艄公同情,就在她准备上船的时候,岸上来了一伙打手,不由分说,把翠姑抓走了……
自此以后,万年就没有见着可怜的翠姑了。有人说,几天后在盱江边的一颗松树上用腰带吊着一个年轻的姑娘;也有人说,翠姑根本就没有死,一个樵夫亲眼看见一个女子在盱江上游的一个高入云霄的山洞里栖身;还有人说,有个少女用腰带缠在头上,竦身一变,变做一只鸟,整天在野外喊:“呀哥哥……呀哥哥……”。
艄公自然把一切告诉了万年。万年思念翠姑,神志恍惚,终于大病了一场,病愈之后,万年变得一言不发,人们都说他病成了哑巴。而他也只把一腔苦水强往肚里咽,真的象哑巴一样地打发光阴。他不声不响地赶着鸭群,手里拿着翠姑给他的牧鸭竹竿,经常目不转睛地望着彼岸,有时眼里蕴含着脉脉深情,有时又喷射着熊熊烈火……
不久,朱老财的房屋突然起火了,朱老财被活活烧死在烟棍上。他的臭婆娘刚从屋里逃出,又被人按捺在粪坑中淹死了。对于这件事,善良的人们都暗中拍手称快,只有万年总是傻笑着,使劲地摇摇头,表示他什么也不知道。
有一天,万年又来到盱江边牧鸭。他坐在岸边,对着一江大水出神,也许是太困倦了,他抱着竹竿悠悠地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的鸭群凌空飞起,横江搭起一座鸭桥,那只白翅膀上有几根杂毛的鸭子领着他踏着鸭桥走着走着……。河对岸也走过来一个美丽的少女,他一眼看出正是翠姑。万年正要上前扶持,不料自己脚下一滑,竟咕噜一声掉进河里。他挣扎着……醒来之后,发现刚才是做梦,他怪脚下泥土搅乱了他的甜梦,恼怒地用小铲使劲地掘土。掘着,掘着,忽然,土里露出了一小木盆,样子并不难看,盆上的红油漆也已经败落了不少,盆上的边沿还缺了一个口子。万年心想,这个木盆虽然破旧,装点鸭食倒也无妨。于是便把它洗干净带回去了。
这真是个神奇的木盆!万年头天用它装了点鸭食喂了鸭,不料第二天就无缘无故地出现了一大盆鸭食。接连几天都是这样。万年心想:“它莫非就是‘聚宝盆’吧?”于是,他试着将一枚铜币放进盆里,过了一个晚上,满满一盆尽是铜币,他喜出望外,向财主辞去放鸭的差事,带着那根翠姑送的牧鸭竹竿和捡来的破旧木盆,抱走了那只白翅膀上有几根杂毛的鸭子走了。
万年虽然有了钱,可从不奢侈挥霍,一颗善良的心总是向着穷人。在他流浪过的地方,穷困潦倒的人常常会在路上拾到金银财宝。
大约是万年流浪的第十个年头,万年故乡有人们计议造一座横跨盱江东西两岸的石桥,于是人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经过几年的功夫,眼看大桥快要建成,却遇到了意外的困难,桥的第二十一孔最难建成。这不但因为地处武功石,深达千尺,基底尽是浮动的泥沙,而且这桥孔下还蛰伏着一头神牛,桥墩务须落到这畜牲的身上方能成功。而这头牛很不听话,每晚要爬到盱江岸上吃草,吃饱了方伏在原地不动弹。但是第二天晚上,这头“牛”仍然又感觉肚饿,又要起身上岸吃草,因而使砌好的桥墩又掀翻了,这样反复折腾了许多天,大桥迟迟不能竣工。
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说,必须用大量的金银财宝投到河床的最底层才可成功,因为这样做,一可以治理流沙,二可以制服神牛。但哪儿来的这许多金银财宝呢,那些豪门巨富,纵然能拿出相当的金银财宝,又怎么舍得往水里丢呢?人们焦急万分,无计可施。
有一天,从盱江上游来了位仙姑,如花似玉般的美丽。她乘坐一条小船悠悠忽忽地来到二十一孔桥墩上,告示大家说,谁可以在岸上用金银投中她,她便可以做他的妻子。顿时,盱江两岸人如潮涌,往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许多王孙公子,纨绔少年都想娶这位仙姑做妻子,于是拼命地向她投掷金银。奇怪的是,不管谁,也不管投去多少金银,都不能打中这位仙姑,那些金条银绽都只纷纷落在她身旁的深水中,溅起一串串水花,这样,东南五省的阔少都到这儿来碰过运气,也都一一扫兴而归。
由于投下大量的金银,流沙可以治理了,但神牛并没有被制服,那个桥墩仍然建不起来,因为那条神牛每晚仍然饿得发慌,常常要吃草,它力大无比,金银财宝也镇它不住啊!
这时,远离故乡的万年听说故乡在造桥,喜出望外,闻讯而来。他日夜兼程,风尘仆仆,他一手拿着一根牧鸭竹竿,一手抱着一个木盆,他的肩膀上还站着一只鸭,那只白翅膀上有几根杂毛的鸭。
他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他阔别十余载的故乡,他的出现,使许多人大吃一惊,人们万万没想到他还能活着。于是,人们亲切地叫着他的名字,簇拥着他走到盱江岸边。万年一眼看见那位仙姑,仙姑腰间正缠着当年万年送给翠姑的那条腰带,他看得真切,热泪不禁夺眶而出,多年的哑巴竟开口说话了。他高声地对着仙姑叫喊:“翠姑——,我万年回来了——!”的确,那位仙姑就是他日夜思念的翠姑,翠姑悲喜交集,顿时伤心地哭成个泪人儿,岸上的父老乡亲都感动得声泪俱下,憾声雷动。
事不迟延,只见万年用力地把那聚宝盆朝翠姑抛去,聚宝盆在空中旋转着,放射出万道金光,准确地飞向翠姑,翠姑用双手接住了,随即从头发上取下一条金发簪变成一束金稻草,盆子里很快便出现了一大盆金稻草。她将聚宝盆迅速地沉入水中,便乘着那条小船向万年急驶而来,万年登上了小船,随同翠姑悠悠忽忽地朝盱江上游飘然远去了……
聚宝盆沉到水底,那条神牛嚼食着金稻草,吃完一盆又一盆,金稻草永远也吃不完,它自然不会肚饿,也自然日夜蛰伏着不用动弹,大桥于是大功告成。为了永远铭记万年和翠姑在建桥中的功迹,人们把这座横贯盱江的大石桥命名为“万年桥”。从此,万年桥和早年落成的聚星塔相映成趣,使得建昌古郡另添风彩。
时至今日,每当夏夜纳凉,民间常有一些艺人们走村串户,手持着竹制小长鼓,一边唱一边讲,传扬万年桥的优美故事。
麻姑山
南城从姑山,有座天柱峰,天柱峰下有两个洞:一个是油洞、一个是米洞。
传说,油洞和米洞,洞很神奇,天天会流出油和米,数量不多不少,恰恰够从姑山上庙里和尚吃用,按口出油粮,从来不多出一点米和油。
那个时候,庙里有个贪心的和尚,名叫法痴,法痴游手好闲,爱吃懒做,心贪手长,他天天到洞里取油取粮,每次不多不少,恰恰够吃,心想这洞里不知藏了多少粮油,年年吃、年年有,我总有一天要把它全捞出来。
有一天,山下来了不少逃荒的群众和外地游方的僧道进庙来挂单(吃饭),法痴一看,足足有一百零八个人,心里一慌,连忙进洞取米,看看洞里从来没有出过这么多油粮,这回来了这么多人怎么办?谁知一爬进洞来,满洞的米,满洞的油,扛出油米来称一称,恰恰够一百零八个人吃的,法痴和尚想,我暗暗每份扣他二两米、五钱油,留下来到山下换酒吃,于是把私下扣落的油米放在柜里,让大家吃个半饱。
一百零八个外客在庙里住了十天,和尚每天暗暗克扣廿斤米五斤多油,算起来不少了,和尚心里暗喜,等大家一走,便准备悄悄取出油米,拿到街上去卖,这天,逃荒的群众、僧道走了,他拿着锁匙开柜取米,谁知柜子里的油和米一米也不见了,油米又回到米洞油洞去了。
这下法痴和尚恼火了,便拿起铁锤爬进米洞油洞,想把油洞米洞的洞口凿大来,然后爬进去把洞里油米全捞出来,他举起大锤啷啷当当打通洞口,把石缝凿开,心想,这回洞里的油和米全是我的吧。
敲呀!打呀!铁锤打下石火四溅,只听得崩隆一声,天崩地裂,电光闪闪,接着是几声振耳的霹雳,洞打开了,石壁打穿了,油和米一点也不见了,贪心的法痴被雷打死,米洞油洞从此再不出米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