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期
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耗用的时间
建设工期(construction period)是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所耗用的时间。即从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开始,到全部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在建设过程中因国家基本建设计划调整,经上级正式批准而停缓建的时间,在计算建设工期时应予以扣除。但在建设过程中的节假日以及由于设备、材料供应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停工时间,则不应扣 除。全国或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在分析建设工期时,通常采用平均建设工期。
简述
工程建设工期是指工程项目从正式破土动工、按设计文件规定全部建成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所用的全部时间,包括建筑、安装、试车、验收、交付使用等所需要的时间,但不包括施工准备时间。
组成单项工程的某一个单位工程(如厂房建设或设备安装)的工期,是自该单位工程正式动工至完成的时间,也称之为施工工期。
建设工期同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一起被视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
建设工期是作为具体安排计划、签订经济合同、组织施工、检查工程进度的依据。合理的建设工期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及效益。相反,拖延工期必然导致人力、物力、财力陷入未完工程中,长期不能发挥其经济效益,造成损失。大中型项目要按合理工期一次安排建设计划,分配投资和材料,落实建设条件和相关项目的同步建设,分年实施,以保证工程开工后能连续建设,按期建成,并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工期责任制,工程按期或提前投产,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工作失误,拖长工期应给予经济惩罚。
影响因素
影响建设工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而且许多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管理因素。
1.内部因素。
包括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功能、规模以及项目建设中采用相应的施工组织措施和施工技术方案等。不同项目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同类项目,由于建设规模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及流程、工程结构的不同,影响建设工期的因素也不同。内部因素主要反映不同建设项目或相同项目不同建设规模、标准之间所存在建设工期的差异。
2.外部因素。包括:
(1)建设地点的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直接影响到内部因素所涉及的建设工程量、建设的难易程度、交通运输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气候条件主要是指建设地点的海拔高度、冬季施工期、年度降雨天数、年大风或台风天数、最大冻土深度等,气候因素影响了建设的年有效工期以及由此导致的降效。
(2)供应条件。主要指建设项目的资金、材料设备、劳动力、施工机械等的供应及其质量。供应条件受整个国民经济和建筑业发展的影响。实践表明,供应条件是影响建设项目工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不少重点建设项目,由于资金到位率高,物质供应有保障,加上主管部门和参与建设各单位的科学管理,项目建设工期明显缩短,使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反也有相当一部分工程项目仓促上马,建设资金不足时搞“钓鱼”工程,严重影响了材料、设备的准备工作,致使工期一拖再拖,形成了“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状况,不仅造成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差,还给参与建设的各方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扯皮”或纠纷现象。
3.管理因素。建设项目的实施涉及计划、建设、财政等行政部门和业主、设计、施工、咨询等诸多单位,就建设工期或建设速度而言体现了上述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协调配合能力。
按照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划分,项目的施工阶段在整个建设工期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征地拆迁、招标、材料设备采购等建设前期工作都将对建设工期产生影响。我国的建设管理水平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当一部分项目建设工期的确定带有随意性。如招投标过程中,违背施工客观规律,盲目压缩工期,打乱了正常的施工和建设程序,造成一些难以弥补的质量问题。因此加强建设工期的管理必须有科学和严格的法规作保障,以提高参建各单位的管理水平。
优化
建设工期的优化是运用系统分析和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确定一个具体建设条件下项目建设的合理工期。优化工作是加强建设工期科学化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建设工期的优化不仅限于建设前期,从时间上说包括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空间上说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人力、投资、设备材料供应的均衡情况。优化工作应综合考虑可预见的或已发生的各种影响建设工期的因素,并不断地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管理。通过建设工期优化工作不仅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而且能够保障其实施。
建设工期优化工作的目标是充分协调工期、成本、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际操作过程中,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主要是工期与成本之间的优化,即寻求最低成本下的建设工期或确定工期条件下的最低成本及资源供应均衡。优化的方法有简有繁,主要根据项目建设的难易程度及进度计划表现形式,如横道图、关键线路、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采用不同的方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0 22:57
目录
概述
简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