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年轻时就立下兼济之志,虽然一生坎坷,兼济之志屡屡受挫,但是直到晚年,他的兼济之志并未泯灭。就在他七十四岁高龄那年,仍然亲自主持完成了开凿龙门八节滩这一壮举。
概要
晚年的白公经常住在龙门香山寺。初冬一天夜里,天空飘着大雪,诗人觉得周身寒冷,便拥着火炉睡觉了。忽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阵阵啼饥号寒的声音,声音久久不能停息,白公也久久不能安眠。
后来,连续几夜如此,他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了。这天夜里,他在家仆的搀扶下,冒着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西南方向走去,终于在伊河的八节滩,亲眼看到了这样一幅触目惊心的图景:八节滩七拐八弯,象一条巨蟒盘踞河面。滩上怪石嶙峋,险象环生;河中急流,忽儿似脱缰野马,奔腾直下,忽儿又如乌龙绞柱,回旋翻滚。这时,一支船队正顺流急驶而来。快到滩头时,船上的艄工纷纷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用尽全力拖住船身,减缓船速,一步一步,艰难地把船护送过滩。
就在最后一只船将要过滩时,只听得一位年老体弱的舵手一声惊叫,船撞到了峭石上,船身碎了,老舵手被摔成重伤。夜幕中,顿时响起呼天唤地哭叫声……白公回到香山寺住处后,脑海里总在翻腾着八节滩上那令人悲伤的情景。这一夜,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他想到:八节滩必须开凿,再不能让它吞噬船工们的生命了!可是,谁能来主持这项艰巨的工程呢?谁能出这个资呢?
经过苦苦冥想,他拿定了主意,下了决心。天不亮,他就敲开了香山寺主持僧的房门,又一连几天在洛阳城内的富绅们面前游说,反复向他讲述八节滩是吃人滩,开凿八节滩,胜造九级浮屠?他的精神感动了香山寺主持和众多僧人,以及一些富绅。于是,香山寺里摆出了几个功德箱,善男信女纷纷投入银两,一些富绅纷纷捐款。两年过去了,开凿八节滩的资金基本筹积齐备。
白公和大家决定利用冬季伊河水量较小时开山控河。伊河流域的船工们、龙门一带的老百姓的石工,听说白大人有此壮举,纷纷自带工具前来,在八节滩红红火火地干了起来。白居易三天两头亲自来八节滩察看。经过一个冬天的施工,八节滩内的九峭石被凿掉了,伊河河被疏浚了。?
就在八节滩正式通船的那一天,白公两首《开龙门八节滩》的律诗,刻在河边的一堆巨石上。其中一首写道:“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律。夜舟过此无倾覆,钥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存,暗施慈悲与后人。”?
两年后,即会昌六年八月,白公在重病之后于世长辞,时年七十五年。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将他安葬在松柏长青的香山琵琶峰上。在他入葬那天,远近的船民和老百姓都赶来送葬。从此以后,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经常来到他的墓前洒酒祭奠。因此,白公墓前的泥土总是芳香而湿润。
八节滩
bā jié tān ㄅㄚ ㄐㄧㄝ ˊ ㄊㄢ 八节滩(八节滩)
(1).在 河南省 洛阳市 附近。 唐
白居易《开龙门八节滩诗》序:“ 东都 龙门潭 之南,有 八节滩 、 九峭石 ,船筏过此,例反破伤。”
(2).为险滩之称。 宋
周紫芝 《
竹坡诗话》:“ 鲁直 诗曰:‘春来诗思何所似? 八节滩 头上水船。’” 金
元好问 《寄英禅师》诗:“倾身营一饱,船上 八节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