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70b是已知表面温度最高的
行星,其表面的平均(6904
摄氏度)温度高于
太阳表面温度(5505摄氏度)。2011年由斯特凡·查比涅发现。
开普勒70b(英语:Kepler-70b),旧称KOI-55.01(有时候称为KOI-55 b),是一个环绕B型次矮星(sdB)开普勒70的类地行星。该行星系统亦另有一颗行星,开普勒70c(英语:Kepler-70c),而这两颗行星均相当接近母恒星。开普勒70b的轨道周期只有5.76小时,从发现至今是公转周期最短的系外行星。截至2013年,这颗行星是表面温度最高的系外行星,其平均表面温度为7,178 K。其密度为5500 kg/m。
开普勒70b距离地球3849 ± 310光年,其
质量下限为地球质量的44%,而半径则为地球半径75.9%。其密度为5500 kg/m3,与地球
密度(5,515.3 kg/m3)相若。
开普勒70b的
半长轴为0.006
AU,即约897,587公里,是水星半长轴(0.387 098 AU)的1.55%。其
轨道周期仅为0.2401 ± 0.000004天,是水星轨道周期(87.9691天)的0.27%。由于这颗行星与恒星的距离过于接近,致使其平均表面温度高达7,178 K,是至今已知表面温度最高的系外行星。
该行星是一颗环绕B型次矮星开普勒70的
类地行星。该行星系统共有两颗已知行星,一颗是开普勒70b,另一个是开普勒70c,而这两颗行星均相当接近母恒星。开普勒70b的轨道周期非常短,只有5.76小时,是
水星轨道周期(87.97天)的0.27%。
斯特凡·查比涅(Stéphane Charpinet)于《自然》期刊上,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这两颗行星发现的论文。查比涅认为,这两颗行星在母恒星是
红巨星的时候,曾经被并吞进母恒星中,但并没有被蒸发掉,却反而幸存下来。尽管如此,这两颗行星并非首次在恒星成为红巨星后,剩余下来的恒星遗骸旁发现的行星。在这之前,天文学家已发现了大量环绕着恒星遗骸脉冲星公转的
脉冲星行星。但在发现这两颗行星之前,天文学家都尚未发现轨道周期如此短的行星,不管其母星是否主序星。
这两颗行星很可能曾是
类木行星。但在母恒星变成红巨星时,这两颗行星以螺旋状轨道逐渐接近母恒星。当这两颗行星非常接近母恒星时,它们除岩石核心外的其他外层都被蒸发。因此,在母恒星成为
白矮星后,这两颗行星便成为了
类地行星,并环绕着白矮星公转。根据《太阳系外行星百科》指出,这两颗行星的母恒星在1,840万年前脱离红巨星阶段,成为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