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英文: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是指跟国家规定的正体字(标准字体)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例字有“吴”是正体字,“吳”和“呉”是异体字。
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所组成的,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
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根据国务院2013年8月19日公布的《
通用规范汉字表》,“皙”“瞋”“噘”“蹚”“凓”“勠”调整为规范字,不再作为“晰”“嗔”“撅”“趟”“栗”“戮”的异体字。
同时将“迺、桠、耑、钜、昇、陞、甯、飏、袷、麴、仝、甦、邨、氾、堃、犇、龢、迳、缐、釐、脩、絜、扞、喆、祕、叚、蒐、淼、椀、谿、筦、澂、劄、吒”等字,除了少数几个字外,在人名、地名、姓氏或
化学元素中应用时为规范字。
1955年12月公布的
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发布了《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规定了810个
正体字,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异体字为不规范字,除姓氏和某些特殊场合外,不再使用。
2.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
简化字总表》恢复“䜣、䜩、晔、詟、诃、䲡、䌷、刬、鲙、诓、雠”等11个字为规范字。
3.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恢复“翦、邱、於(yu)、澹、骼、彷、菰、溷、徼、薰、黏、桉、愣、晖、凋”等15个字为规范字。
4.1997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言文字规范手册》,从“粳【稉粇秔】”中删去了“粇”;删去了音义不同的“谄【謟】组。
这样,经过修订的《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整理异体字795组,其中规范字是795个,共淘汰异体字10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