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抗坏血酸
化学物质
异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相对分子质量176.13。白色至浅黄色结晶,干燥状态下在空气中相当稳定,而在溶液中暴露于大气时则迅速变质。其抗氧化性能优于抗坏血酸,并且价格便宜,虽然无抗坏血酸的生理作用,但是也不会阻碍人体对抗坏血酸的吸收。在肉制品中应用广泛。
物化性质
化学性质
异抗坏血酸是维生素C的一种立体异构体,因而在化学性质上与维生素C相似。异抗坏血酸为白色至浅黄色或晶体粉末、无臭、有酸味,熔点166-172℃,并分解,遇光逐渐变黑。干燥状态下,在空气中相当稳定,而在溶液中暴露于大气时则迅速变质,几乎无抗坏血酸的生理活性作用,其抗氧化性能优于抗坏血酸,但耐热性差,还原性强,重金属离子能促进其分解,异抗坏血酸易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40g/100ml,溶于乙醇,5g/100ml,难溶于甘油,不溶于,1%水溶液PH值为2.8。
抗氧化性能
异抗坏血酸钠的抗氧化能力远远超过维生素C,无强化维生素C作用,但不会阻碍人体对抗坏血酸的吸收和利用。人体摄取异抗坏血酸,在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C。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980)将本品列为一般公认安全物质。
物理特性
异抗坏血酸钠为白色至黄白色晶体颗粒或晶体粉末,无臭,微有咸味,熔点200℃以上分解,在干燥状态下暴露在空气中相当稳定。但在水溶液中,当有空气、金属、热、光时,则发生氧化,易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16g/100ml,几乎不溶于乙醇,2%水溶液的PH值为6.5-8.0。
生产方法
生产方法一: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发酵成葡萄糖酸来制得。日本藤泽药品公司采用的工艺过程是:由玉米淀粉制得葡萄糖,然后制成2-古罗酮糖酸甲酯(Methly2-ketogluconate),用甲醇钠处理得到异抗坏血酸钠,再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脱盐,即制得异抗坏血酸。
生产方法二:由荧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ce)或球形节杆菌(Arthrobater globifomis)使葡萄糖或淀粉通气发酵(28℃,50h),得α-酮葡糖酸钙,接着用甲醇和硫酸使其形成甲酯。添加甲醇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烯醇化反应而得。
安全性
大鼠经口LD50为18g/kg。按FAO/WHO(1985)规定,ADI为0~5mg/kg。
应用
在日本,异抗坏血酸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鱼肉制品、鱼贝腌制品及冷冻制品的抗氧化作用。异抗坏血酸还具有防止鱼贝类的不饱和脂肪酸发异臭的作用。对肉制品,异抗坏血酸的添加量为0.5~0.89/kg;对鱼贝冷冻制品,在冷冻前用0.1%~0.6%的异抗坏血酸水溶液进行浸渍处理;对果汁等饮料的使用量为0.01%~0.025%。异抗坏血酸已经逐渐用于水果、蔬菜罐头以及奶油和奶酪的抗氧化。
参考资料
异抗坏血酸.中国化工企业联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1 16:50
目录
概述
物化性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