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邑
汉语词语
弊邑,汉语词语,读音:bì yì,意思是指偏僻的小城镇;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用于称臣于他国时自称。
释义
1、偏僻的小城镇。2、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3、称臣于他国时用于自称。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
例句
1、偏僻的小城镇。
晋·左思《吴都赋》:“习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2、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
《吕氏春秋·审应》:“公子食我 至於 魏,见 魏王 曰:‘大国命弊邑封 郑 之后,弊邑不敢当也。’”
《战国策·秦策二》:“赵王喜,乃案兵告於秦曰:‘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欲以解伐,敢告下吏。’”
《战国策·西周策》:“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不如令弊邑阴合於秦而君无攻,又无藉兵乞食。’”
宋·欧阳修《与王郎中道损书》:“值某迁郡淮南,扶挈老幼,凡再登舟,再出陆,始至弊邑。”
示例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五:“签书枢密院何铸、知合门事曹勋进誓表于金。表曰:‘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敝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2 09:37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