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探教学法
教育学术语
引探教学法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80年代初,为了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弊端,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教学体现当今的教学要求、教学新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在深圳创立的一种新教学方法。
内容
这种方法经过连续十多年大面积的试验和运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引探教学法是我国新教法百花园里盛开着的又一朵鲜花,是深圳经济特区教育改革的一项研究成果。
所谓引探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正确的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去努力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用
“引探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也不同于国外流行的发现法,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探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新内容,其核心是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其主体思想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特点
有机结合
以思考题为思维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引”与“探”有机结合,教学生扎实地学好新内容。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适合学生回答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先学先讲,然后是教师的后讲后帮。“先学”是课前先学,课初再学,课中又学;“先讲”是学生就对预习所掌握的情况先讲述和表达;“后讲”是教师的补讲,包括补讲学生进述和表达中的不足和对学生答问的点拨、纠正、扶正、疏理、归纳;“后帮”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慢进学生学习。由于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研究学生的学习思维,给予质疑解惑,研究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求,所以,教与学形成了“引”与“探”和谐、融洽的教学局面。
突破传统
改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四个环节: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引探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是十个环节:课前初学→回想准备→课初再学→回答思考题→教师补讲解→问疑提新解→总结归纳→集中解题→回归评价→布置作业(巩固作业、预习作业)。
问题循环
教学过程展示三个问题循环。
用引探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三个问题循环:从布置预习作业,提出初学思考题开始到引探准备是第一个问题循环;从引探过程到引探总结是第二个问题循环;课内实践是第三个问题循环。第一个循环是初学,侧重于自学新知识的全部轮廊;第二个循环是再学,侧重于掌握新知识的细节联系,这是个主循环;第三个循环是集中解题,侧重于新知识的实践体验。每一个循环都是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都是“问题→学习→解答→小结”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循环教学都要从问题和目标开始,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解答,最后进行归纳小结。
八个改进
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了八个改进。
(1)把课前不学改为课前先学;
(2)对新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改即时提出为课前提出;
(3)把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讲授得好,改为重点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探求得好,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思维;
(4)把教师的系统讲解改为教师的补充讲解。教师的作用主要着重于点拨(理通思维思路)、扶正(纠正思维偏差)、纠错(改正思维错误)、肯定(肯定答问和解题的正确性)、归纳(总结新学知识的特点和方法)、讲清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由具体、抽象到理论、规律;
(5)把课上没有质疑改为插有质疑、解惑;
(6)把突出单一练习改为突出题组练习;
(7)把课尾不予评价改为课尾及时评价;
(8)把预习定为作业。
意义
“引探教学法”就是“引”和“探”的结合。这一概念就已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传授知识,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是不断的前进的,教育也必须不断的前进,为生活的现代化服务。教育与人类文明同步,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迈向更高层次。在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教育教学方法也势必受到影响。
“引探教学法”就是顺应社会发展产生的。现代社会更注重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教育中也更强调其人文性。在“引探教学法”中把原来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提到了与老师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真正的关怀。因为引探教学法就体现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求两个方面。
理论依据
理论基础
是启发教学思想。它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原则。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符合小学教学教学的心理原则,具有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
哲学依据
教学法 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在事物的外因。毛泽东同志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教要通过学起作用。引探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先学后讲”,“学生先练习、教师后评价”。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指导下学的,这充分体现了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教与学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引探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是迁移规律。“迁移”是已学知识在学新知识时的运用。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运用迁移规律去探求学习新知识。引探教学法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是知识迁移的初用;接着,在引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讲(回答思考题),这是知识迁移的再用;然后是教师的补讲,弥补学生讲的不足,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知识迁移的提高;接下来是学生质疑,这是知识迁移的深化;最后是题组练习,这是知识的检验。
引探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论思想。现代教学论思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 “三基”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发挥学生个性作用,在课堂上教学完新知识后安排一定的时间激发学生质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疑难。这些具体的做法,都有效地促使学生学好知识,发展智力,体现了现代教学论对教学的要求。
引探教学法的学生论依据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好奇心强,很喜欢问也喜欢答。运用引探教学法上课,在布置学生初学时,学生会出现第一个疑问:下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去学习理解新内容?
到上课时再学,学生会出现第二个疑问:新的内容我懂了多少?老师的问答思考题我能回答几个?当教学程序进入到让学生质疑时,这些问题在引探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机会让学生提出来。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疑问得到解决,独创思维得到发展。
。“迁移”是已学知识在学新知识时的运用。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运用迁移规律去探求学习新知识。引探教学法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是知识迁移的初用;接着,在引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讲(回答思考题),这是知识迁移的再用;然后是教师的补讲,弥补学生讲的不足,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知识迁移的提高;接下来是学生质疑,这是知识迁移的深化;最后是题组练习,这是知识的检验。
引探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论思想。现代教学论思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 “三基”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发挥学生个性作用,在课堂上教学完新知识后安排一定的时间激发学生质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疑难。这些具体的做法,都有效地促使学生学好知识,发展智力,体现了现代教学论对教学的要求。
引探教学法的学生论依据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好奇心强,很喜欢问也喜欢答。运用引探教学法上课,在布置学生初学时,学生会出现第一个疑问:下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去学习理解新内容?到上课时再学,学生会出现第二个疑问:新的内容我懂了多少?老师的问答思考题我能回答几个?当教学程序进入到让学生质疑时,这些问题在引探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机会让学生提出来。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疑问得到解决,独创思维得到发展。
推广
引探教学法是深圳陈永林先生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开始于1983年春天,成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最初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后来在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品德等学科教学中。
随着引探教学法的不断成熟、完善,引探教学法也由深圳走向全国许多省市、乃至国外一些地区,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引探教学法实验基地,参与实验的学校有几千所。在众多的基地和学校中,许许多多的领导和教师参与实践研究,使引探教学法的特点、优点更加突出,运用引探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学效果明显,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实用。
引探教学法它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发展:1989年获得深圳市建市十周年科研成果奖,1994年获得广东省教育科研成果奖,1995年被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批准设立引探教学法研究部,同年底在深圳市召开了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创立者
陈永林,广东罗定市人,现任广东深圳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小学数学教研会会长、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沿海版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教授、国家教委科研项目小教大专系数学教材编委。 陈永林从教34年,一直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教研工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8 19:29
目录
概述
内容
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