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入洛
小浪底南岸灌区建设工程
“引黄入洛”是小浪底南岸灌区建设工程,是小浪底工程造福洛阳人民的最关键工程。
概要
洛阳一直以来从南线引陆浑之水入洛。投资2.3亿元的浩大“引黄入洛”工程将完成后,洛阳将实现从北线黄河引水入洛。这项工程的实施,使黄河水自黄河小浪底南岸引水枢纽工程自流而出,向南经过穿越邙山的20公里隧洞,被送至位于西工区红山乡的涧河支流——金水河水库,然后通过水库开闸泄流至涧河,由涧河流入洛河、中州渠;黄河水注入金水河水库后,另一路往东经邙山渠流入瀍河。这样,使得黄河水从北部入市区,盘活了整个洛河以北城市区的水系。不仅确保近期洛阳城生态用水的需求,长远来看还能解决城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势在必行
洛阳市依托穿城而过的伊、洛、瀍、涧4条天然河流和纵横交错、相互贯通的人工渠系,自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并付诸实施洛阳市城市水系工程,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风景如画的洛浦公园和蜿蜒曲折的新区水系为代表的水系景观。
但从长远看,无论是城市生态用水还是生产生活用水,均隐藏潜在危机。生态用水方面,依托穿城而过的伊、洛、瀍、涧4条河流,目前已建成景观水系长120公里,形成水面900万平方米,蓄水量2300万立方米。按照现有水面面积和蓄水量计算,要维持水体流动、水质良好、保持水位,平均每天通过伊、洛、瀍、涧4条河进入市区水量至少要320万立方米,折合流量约为37立方米/秒,其中满足水体交换27立方米/秒,渗漏及蒸发10立方米/秒。而实际情况是除主汛期7月、8月外,伊河、洛河来水量平常不足30立方米/秒,有时甚至出现断流。瀍河、涧河基本属季节河,汛期有水,非汛期基本无水。以洛浦公园水面和新区水系为代表的河、渠争水问题已经凸显,在河渠水量分配、调度方面已经出现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状况,如不开辟新的补充水源,城区水系势必将成为臭水沟。
在生产、生活用水方面,目前城区日供水能力约为72万吨,实际供水量40万吨左右。看似有所富余,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现在富余的供水能力很快饱和。在72万吨/日供水能力中,采用地下水为60万吨/日,采用陆浑水库地表水为12万吨/日。而市区地下水补给水源主要靠伊河、洛河和天然降水,随着河流上游两岸城乡用水量的不断增加,通过河道进入城区水量在逐年减少,地下水补给量自然也随之下降。若持续开采,会出现超采现象,采补失衡会形成地下漏斗,引起地陷、地裂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和社会问题。
陆浑水库地表水源近期也不可能增加供给。一是陆浑水库库容有限,二是作为省管的陆浑水库,还承担着向郑州等其他城市供水的任务。据了解,郑州在着手启动“引陆入郑”工程。从长远来看,要想满足洛阳城生产、生活用水需要,途径就是启用黄河小浪底水库向洛阳市城市供水工程。
诸多有利
“引黄入洛”已经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水源可靠,小浪底水库属于多年调节的特大型水库,小浪底南岸引水口位于库区,距大坝仅700米,具有良好的引水条件;二是饮用水源为水库上层水流,入库河水经库区沉淀后上层水清澈优质,供水线路全为隧洞,沿途水质不易污染,引水水质有保证;三是引水形式为自流引水,引水渠线全为隧洞,运行费用低,不涉及地面征地和拆迁。
最为有利的条件还有两个:其一,国家投资1.26亿元的小浪底南岸引水枢纽工程已于2003年建成,一直没有利用。等于说出水口是现成的,实际上眼下启动的工程是“引黄入洛”后续工程。其二,早在2001年,水利部已经批准了我市黄河用水指标,这一指标在当前黄河沿线各地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尤其宝贵。
工程简介
小浪底南岸灌区建设工程,是小浪底工程造福洛阳人民的最关键工程。该工程中的自流灌区部分,即引黄入洛工程。这项工程投资2.3亿元,设计工期3年,2010年3月中旬该工程全线开标。
工程发展
洛阳市委、市政府早在小浪底水库建设初期,即安排开展南岸灌区前期工作,1998年8月,在小浪底水库建设过程中,南岸灌区渠首(即引水口)工程开工建设,2002年6月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完成投资1.26亿元。
2009年,小浪底南岸灌区被列入河南省粮食和新区规划建设项目。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引黄入洛工程驶入“快车道”——
2009年4月,小浪底南岸灌区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并正式上报;6月,市政府决定向银行贷款9.5亿元,用于小浪底南岸灌区建设;8月,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同意市政府贷款议案;9月至11月,项目水保方案、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先后通过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的批复。
按照总体报批、分期实施、争分夺秒、交叉施工的要求,2009年10月,南岸灌区自流总干渠即引黄入洛工程开始进场施工。
2010年2月,项目可研报告通过省发改委批复,标志着小浪底南岸灌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灌区设计引水流量28.6立方米/秒,规划为引水灌区、提水灌区、自流灌区三大部分,设计灌溉面积61.77万亩,工程总投资12.02亿元。小浪底南岸灌区建成后,将有效发挥农业灌溉、城乡饮水、改善生态等工程效益,对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3月12日,投资2.3亿元、分11个标段的引黄入洛工程全线开标,施工企业确定。3月内,10家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将陆续进场,全线开展施工。
工程主体
打通从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工程分水枢纽到西工区红山乡文家沟全长20公里的隧洞;再从文家沟分水枢纽,修建两条分别通往金水河水库和邙山渠的支渠,疏通清理邙山渠。
工程作用
近期目标是解决涧河、瀍河城市区段的生态环境用水,改善邙山渠沿线的灌溉条件;远期目标是用于城市工业和饮用水……涧河、瀍河注满黄河水,再流入洛河、黄河,等于黄河水在洛阳转了一大圈又转回去了,却改善了洛阳的河流生态环境。
工程关键
穿越邙山的20公里隧洞是工程的关键。
“引黄入洛”工程中,金水河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国家投资了600万元正在进行之中,预计年底完成;绵延20多公里的邙山渠大部分畅通,修复的任务也不大;涧河、瀍河经过多次治理,也具备泄流条件。从整个工程来看,其难点和关键是穿越邙山的20公里隧洞,这将几乎占整个工程的全部投资。
隧洞初步确定采用城门洞型,宽4米,高5.5米,设计引水流量17立方米/秒。计划施工工期为3年。隧洞线路与小浪底专用线基本平行 薛振声指着工程示意图说,引黄入洛工程设计工期3年,工程的主体是打通从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工程分水枢纽到西工区红山乡文家沟全长20公里的隧洞;再从文家沟分水枢纽,修建两条分别通往金水河水库和邙山渠的支渠,疏通清理邙山渠。工程竣工时,涧河、瀍河都将具备通水条件。
20公里邙山隧洞,其中11公里为石质围岩,5公里为沙砾石围岩,余下4公里为土质,最大埋深150米。工程分11个标段,设计开凿6个竖井、5个斜井,建4个明埋洞,由10家具备相应资质和承包工程经验的企业承揽施工任务,可同时开设24个工作面,完全可以保证如期、争取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隧洞线路与小浪底专用线基本平行,在孟津县常袋镇交叉向西。根据设计,隧洞最小断面为宽4米、高5.5米,最大断面为宽4.84米、高6.2米,汽车都可以很轻松地通过;隧道进口洞底高程336米,出口洞底高程326米,比降1/2000,坡度平缓,未来完全可以建成一个“漂流洞”,供游客乘船漂流。 为充分利用水能,在隧洞出口设计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2850千瓦,可实现多年平均发电量1520万度。
前景展望
金水河水库将成休闲好去处,涧河瀍河将常年有水。沿310国道西行,距红山乡樱桃沟风景旅游区入口处不远,有距离市区最近的小型水库——金水河水库。金水河是涧河的一条重要支流。金水河水库总库容73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45万立方米,因缺水常年干涸。2008年至2009年,洛阳市抓住国家实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机遇,投资1350万元,对金水河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和库底清淤。和2008年看到的杂草丛生、淤泥满池相比,如今的金水河水库堤坝坚固光洁,库底平整,静待黄河水到来。按照兴利库容,引黄入洛工程完成后,金水河水库将形成800多亩的水面。由于距离市区近,又在通往樱桃沟的半道上,这里定将成为市区周边又一休闲好去处。据悉,西工区已提出了开发金水河水库周边旅游及其他产业的设想。
瀍河平时无水,涧河平时污水多于上游来水。目前,瀍河污水已截流,河道已得到治理,并建成了橡胶坝。涧河治理将于今年实施。按照引黄入洛工程17立方米/秒的设计流量,工程完成后,涧河、瀍河将实现常年有水,极大改善市区这两条重要河流的生态环境。涧河、瀍河注满黄河水,再流入洛河、黄河,等于黄河水在洛阳转了一大圈又转回去了,却极大改善了洛阳的河流生态环境。
小浪底黄河水质可满足工农业乃至饮用水需要。相关规划提出,在解决涧河、瀍河河道用水的同时,引黄入洛工程还可利用与市区40米自然高差建设水厂,解决涧西区、红山工业园区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并解决中州渠灌区、邙山渠灌区10万亩农田的灌溉。洛阳市环境监测站站长段国禄说,近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小浪底段黄河水质达到了二类到三类标准,在地表水中属于很不错的水质,完全可以满足景观、农业灌溉乃至工业用水的需要,未来用于饮用水也是可以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30 18:12
目录
概述
概要
势在必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