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劳恩霍夫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总部位于
德国,协会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
约瑟夫·冯·弗劳恩霍夫(Joseph von Fraunhofer)的名字命名,是面向应用程序研究的世界领先组织。
组织简介
弗劳恩霍夫协会(德语:Fraunhofer-Gesellschaft),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
应用科学研究机构,成立于1949年3月26日,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约瑟夫·弗劳恩霍夫(Joseph von Fraunhofer, 1787-1826)的名字命名。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德国有74个研究机构,约28,000名员工(截至2017年5月),每年的研究额为28亿欧元,其中23亿欧元用于合同研究领域。
2016技术发明数达6762件,已申请专利为608项。不同于马克普朗克研究协会,弗劳恩霍夫协会致力于面向工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塑造技术,设计新产品,改善卫生,通信,安全,节能,环保等生产方式和技术。
2016汤森路透最新发布了全球最具创新力政府研究机构25强榜单。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在该榜单上名列三甲。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大陆入榜的政府研究机构,名列该榜单第16位;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央研究院位居该榜单第22位。
弗劳恩霍夫协会致力于开展国际合作,在美国设有研究中心,在亚洲若干国家设有代表处,通过这些机构协会,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业务与合作,展现未来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弗劳恩霍夫协会与中国科技、企业、教育界的合作有超过25年的历史,其间由众多弗劳恩霍夫协会研究所参与实施的研发项目,已经成为中德两国科技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促进弗劳恩霍夫协会与中国各界的合作,协会于1999年在北京设立了弗劳恩霍夫北京代表处,即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发展历史
1949年3月26日,103名德国科技工作者在慕尼黑加入公益协会“促进应用研究弗朗霍夫学会注册协会”,标志着这家政府资助/协会管理的自发组织的专门面向工业应用研究的科学研究促进机构——弗朗霍夫协会的正式诞生。
1952年,德国联邦经济部宣布FhG为德国校外三大研究组织之一(与
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和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并列)。关于德国夫琅禾费学会是否应利用自身的设施对应用研究予以支持的问题引发了长时间的争议。
1954年起,该协会成立了第一个研究所。至1956年,它与德国国防部合作建设研究设施。在1959年,FhG由9所研究机构组成,雇员135名,预算为360万德国马克。
1965年,FhG被确定为一个应用研究支撑机构。
至1969年,FhG拥有19个研究所和超过1200名雇员。预算为3300万德国马克。与此同时,“夫琅禾费协会发展促进委员会”为FhG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规划。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种融资模式,使协会与自身的商业成就紧密相连。这一模式便是后来著名的“夫琅禾费模式”。 该模式于1973年通过了联邦内阁和联邦与州委员会的批准。同年,FhG的执行委员会及其中央行政机构迁入慕尼黑Leonrodstraße 54号。 FhG的中小企业研究咨询促进计划设立,并在日后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
1977年,FhG的部分行政所有权归属德国国防与。
1984年,FhG拥有约3500名雇员和33所研究所,研究预算3亿6000万德国马克。
1987年,夫琅禾费集成电路研究所开始开发一种音频压缩算法,成为了后来ISO-MPEG Audio Layer-3标准(ISO/IEC 11172-3和ISO/IEC 13818-3)即MP3。
至1988年,国防科研只占FhG全部支出的10%左右。
至1989年,FhG拥有近6400名雇员,37所研究所,总预算7亿马克。
1991年,德国统一,FhG面临将众多前东德研究机构作为
分支机构与现有研究所合并的挑战。
1993年,FhG总预算超过1亿德国马克。
2000年,在FhG的使命声明中,将FhG定位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国家和国际化的积极的应用研究机构赞助组织。
2000与2001年间,德国数学和数据处理协会GMD(Gesellschaft für Mathematik und Datenverarbeitung)下属的各研究所和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德国联邦教研部的倡议下与FhG合并。
2002年,原本隶属莱布尼茨联合会(WGL)的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柏林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划归FhG。该合并使FhG的预算首次超过10亿欧元。
2003年,FhG总部迁至慕尼黑。 FhG制定了严格具体的使命声明,声明总结了协会的基本目标,协会“文化”所需的“价值与指导原则”也得以确立。声明中,协会承诺将增加女性员工的机会,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并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2004年,原夫琅禾费集成电路研究所下属“夫琅禾费电子媒体技术工作组”取得独立研究所地位,成为了夫琅禾费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IDMT。这种新的盟友和课题组,能够帮助FhG在现有的权限下提高自身的市场运作就绪水平。
2011年,时任协会主席汉斯·约克·布凌格教授(Hans·Joerg Bullinger)与广东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强领域合作。
主要职责
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公助、公益、非营利的科研机构,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协助企业解决自身创新发展中的组织、管理问题。
团体会员
建设宗旨
弗朗霍夫学会是为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国防安全等提供合同科研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电子、制造、信息与通讯、材料与零部件、
生命科学以及工艺(surface technology)与表面技术和光子学等。
弗劳恩霍夫协会的目标为实用研究,为工业界、服务性企业和公共部门委托科研项目,在经济界客户的委托下,致力于技术与组织环节的可实际运用的成熟方案的开发。中心目标为科技知识的实用转化;同时为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在实用研究领域中进修的可能性;第三是经济与科研的全球性布局使得国际合作不可或缺。在欧盟技术项目的范围内,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工业协会中参与提供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近15000科研人员(包含德国合作院校的教授与参与实习的学生与研究生)一年为3000多企业客户完成约10000项科研开发项目,年经费逾21亿欧元。弗劳恩霍夫(Fraunhofer)的约70%的订单来自工业界以及公共资助的研究项目。 联邦和州政府将大约30%的资金作为基本资金投入使用,因此这些机构已经可以开发出问题解决方案,这将在几年内对企业和社会至关重要。
弗劳恩霍夫协会各研究所为企业及各方面提供
科研任务,主要采取“合同科研”的方式。实践证明,这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捷径。通过“合同科研”的方式,客户享有弗劳恩霍夫协会各研究所的研发科技积累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的服务,通过研究所的多学科合作,可直接、迅速的得到为其“量身订做”的解决方案和科研成果。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其研究所组成了若干科研联合组,通过联合组内相关研究所、学科、题目的密切合作,以适应当今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对工艺技术的需求。
弗朗霍夫学会非常重视学会及各研究所的战略计划制定与评价工作。 与马普一样,弗朗霍夫学会对研究所的评价由研究所从外部聘请的学术委员会承担。但专家的构成与聘任方式上与马普不同,来自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专家各占一半,每个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人数约10人,50%的专家来自国外;专家由研究所聘请,并且一般为终生聘任。评价的程序与马普相似,包括阅读研究所状态报告与到研究所实地考察两个部分,实地考察的评价时间也是2-3天。因其应用研究的特征,其评价内容与标准与马普不同,弗朗霍夫学会对研究所的评价主要考察研究所的科技竞争力以及完成战略计划的情况,特别关注的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所获得的年度总经费中外争经费是否达到70%的比例、在外争经费中从企业获得项目经费的数量以及从欧盟获得经费的数量、专利数量、客户满意度、提供的技术与成果情况以及人员状况等。出版物一般不作为考察指标。专家撰写的评价报告主要用于指导研究所的发展,同时提供给学会主席,但总部一般不将评价结果用于研究所的资源配置等方面,这与其经费来源主要为外争项目有关。弗朗霍夫学会对研究所的评价每年一次。
协同创新
尽管弗劳恩霍夫协会的70%的科研经费来源于公共竞争的企业及政府项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协会旗下的研究所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实际上,对于科研本身,弗劳恩霍夫模式持有一种极其开放的态度,对于属于其协会的各个专业领域的研究所,只要符合基本的弗劳恩霍夫治理框架的理念,研究所通常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各个研究所拥有自己独立的财务预算和决策中心,并能有很大的研究自主性,协会通常情况下极少干预其运营。
反观各研究机构和
企业之间的关系 ,技术上的重合和业务上的竞争通常都是鼓励的,并且是一种良性的竞争,谁拥有更敏锐、更优秀的科研创新能力,谁就能够做得更好,获得更多企业的关注。然而,研究所之间通常更多地是选择分工合作的方式 为企业提供更强健和全面的解决方案,各学科和领域之间的互相依存要求研究所之间更多的是协同合作,而非直接的强硬竞争。
因此,弗劳恩霍夫还经常以自身的号召力主导创新聚集区,整合局部地区关键企业、技术、高校等机构,针对某个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和推广,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协同机构创新实例。
例如,2016年由协会发起的面向工业大数据的
旗舰项目:工业数据空间,即是由十二个协会旗下研究所共同来承担研发任务 ,目的在于凝聚各方的研发力量解决工业4.0的数据共享的重大难题,比如位于慕尼黑的弗劳恩霍夫应用集成信息安全研究所(AISEC)负责提供工业4.0跨领域数据可信任共享和信息安全、北莱因圣奥古斯汀郡的智能分析和信息系统研究所(IAIS)则负责智能大数据分析的课题研究等。
科研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弗劳恩霍夫协会在这方面也有其特殊的模式。
在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中,既有核心的资深科研人员,也有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合同制研发人员,这部分人员占到了60%的比例。正是因为弗劳恩霍夫面向企业合作的特性,常常会要求人员常驻企业内部开发项目,这种人才共享机制本质上保障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转移,而产学研的本质上就是创新科研人才的培养和转化。此外,担任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所长以及主要负责人通常都是合作高校中的全职教席教授(Lehrstuhl),这一方面保障了研究所的人才供给,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的基础科研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向客户的实践平台。
国际合作
2019年9月10日,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和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宣布建立伙伴关系,联合研发量子计算机。协会主席雷蒙德·诺伊格鲍尔说,与IBM建立伙伴关系对德国科研机构和企业来说是向前的关键一步,在欧洲安装IBM的新型量子计算机“史无前例”,这也为弗劳恩霍夫协会开展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