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学派
心理学术语
弗洛伊德学派(Freudian school)是指西方现代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世纪末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广义既指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亦指一种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常作为“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学说”、“弗洛伊德学派”的同义语。狭义指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文化的理论,即依据动力学和泛性论的观点,揭示精神(潜意识)的东西是人类历史、道德、科学、宗教、国家、法律、战争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20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哲学领域中的扩展和应用,远超出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范畴,几乎成为一种世界观,范围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神话学、宗教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法学、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
弗洛伊德晚年试图建立应用于一切心理状态的综合心理学体系,称心理玄学或元心理学。这种社会学化和哲学化,并趋于一种意识形态的精神分析打破理性定义的传统,肯定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社会文化领域中重视心理动因和心理分析之先河。但亦将人自然化,将社会心理学化,将心理生物学化,陷入心理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主要著作有《图腾与禁忌》(1913)、《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1921)、《自我和本我》(1923)、《一个幻觉的未来》(1929)、《文明及其缺憾》(1930)、《为什么有战争?》(1933)、《摩西与一神教》(1939)及文学艺术方面的一些论著。参见“精神分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9 22:2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