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福建省传统武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相传是北宋末年由道士张三丰经过整理内家拳所创。张三丰(辽宁义州人)生于南宋,卒于明朝初年。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传入河北刘德宽,后传赵鑫洲,赵鑫洲又传万籁声。万籁声定居福州后,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便广泛流传于福州、闽南泉州、闽北南平、闽东、香港、南洋等地区。
武术特色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之所以称为“原式太极拳”,就在于它古老原本、朴实无华,某些动作甚至还带有外家长拳的风格,是一套内外双修,刚柔相济,阴阳互助,体用兼备,技击性较强的典型传统武术。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又名长拳,亦名十三式。长拳者,有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十三者,即棚、挤、按、捌、探、靠等之八卦,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停,定此五行。张三丰原式太极拳讲究腰、裆、腿三功,练起来快慢适中,步法灵活、运行自然、裆法可低可高,气随意运、身随神行、随屈就伸、柔中有刚、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体现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在技击方面的五大特点: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以巧胜拙、以寡御众。张三丰原式太极拳讲究运动须知往返,往返必带折叠,折叠之中必寓挫之,斯其根自断,乃毁之速而无疑。这也是张三丰太极拳具有起手如闪电,发手如迅雷的原因。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在其修炼方面,注重心身兼修、德艺双修、性命双修。在习练过程中注重心静体松、纯任自然地进入练功状态,遵循自然规律、运动规律,使自身按照内家的功理、拳理、要领、方法和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达到天人合一、精气神合一、意气形合一。习练张三丰原式太极拳时,通过对人体“意”与“气”的培养,把动作和气息完美配合起来锻炼,不仅提高了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还进一步促进了人体气血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运行。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不仅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多重要义,同时也突显其修身价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更深层次的道德、教育价值。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以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和直觉体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练习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人的身心升华到一种轻松自如的境界,对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格调、内在心境都颇有裨益。
传承人物
陈金夏,汉族,福州市长乐人,1954年4月生,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金夏少时即拜当地多位民间拳师为师,奠定了坚实的武学根基。1977年考入福建省体校,师从“武林泰斗”万籁声得意大弟子洪正福教授,习练张式太极拳。1982年,经由洪正福举荐,正式拜万籁声为师,专修苦练张三丰原式太极拳达十年之久,系统地掌握了其武术套路及技击要领等。学成之后,陈金夏多次参加武术大赛,并获得大奖,如在“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比赛中,取得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太极剑两个项目的一等奖。多年来,他注重培养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后继人才,通过开办培训班等形式授徒传艺,弟子遍天下,有不少人在大型武术赛事中获奖,其中郑磊石在第10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南拳项目的冠军。
保护措施
1932年,万籁声在倡办湖南国术训练所时,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影印成《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图解出版发行。
社会影响
展演活动
1982年12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武术工作大会期间,万籁声应邀表演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2020年6月,福州市举办系列活动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其中,长乐区在金峰镇芦峰山公园展示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现场传授群众太极拳并发放宣传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05 09:06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武术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