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臣(1940年—2024年),锦州义县人,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药学家,原
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中药系(现中药学院)主任,中药研究所所长,卫生部药政局副局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司长,精通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现任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分会专家组组长。
1993年至1998年,任
卫生部药政局副局长期间,在领导支持下,推动完成了全国中成药整顿工作,组织完成了藏、蒙、维三个民族药上部颁标准的工作;贯彻《国务院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启动开展了中药品种保护工作;推动了戒毒中药新药的研发、审批工作;推动了濒危物种中药新药的研发、审批工作,如人工麝香、人工虎骨、人工牛黄等;推动了癌症病人疼痛“三阶梯止痛”工作;推动了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加快实施GMP的工作。其间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1998年至2000年,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司长期间,在组织修订《新药审批管理办法》时,提出了中药复方二类、一类新药的理念,并形成了相应条文;建议并设置了“注册受理办公室”,使药品注册工作实现了受理、审评、审批三分离;建议并制定了《药品注册工作程序》,促进了药品注册工作的规范、透明;顶住压力,排除阻力,批准“亚砷酸注射剂”(砒霜注射液)为新药,体现了中药的优势和特色,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药,并走在了美国FDA的前面;启动、开展了将中药纳入法国药品法定标准进行管理的政府间合作的工作。
2000年退休后,应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邀聘,赴港襄助中药管理相关工作(中药注册相关规定,中药GMP、GCP制定,与内地部分省市药检所、新药临床研究基地的合作等)。
作为中药炮制学科的领军人物,张世臣先生精通中药炮制技艺,对中药的炮制方法、工艺流程有着深入的研究。他首倡“中药饮片是处方药”的思想,厘清了中医药界对饮片定位的模糊认识;他提出的“读本草、问临床、搞科研”的学术理念,为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获国务院批为“有突出贡献专家”,并获发“
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三部委“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张世臣先生的离世,让我们感到无比痛惜和惋惜。他的一生,是对中药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缩影。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中国中药协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