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临
元朝平民教育家
张临,邹平市人,明朝张延登《长白先生祠堂记》记载:“邹平县南十里,层峦叠嶂,亘绵如翠屏者,长白山也。元张先生临,字慎与,尝读书山中,淹贯经史,教授生徒,三征不起,称长白先生云。明兴建‘征士坊’以旌表之。县东七里,相传为先生读书故址………称长白先生祠。”
人物简介
张临,字慎与,元朝邹平人,先世枣强人,以水患来居邹平县张氏庄,再迁罗氏庄。临幼时家贫不能延师,随村童就师他村。每晚归来,父必亲自验试所学,倘有误,父即不悦,竟至不食,母怜子,亦不食,父无奈,只好动箸。故临自幼不敢怠于学。及至50余岁,父亦常询其学习有无进益。临至70余岁,而每晚尚伏案苦读,终成为一代名儒,临布衣时,曾读书长白山中,自号“长白”,世称“长白先生。”终生致力于讲学。父克忠,提举宿迁,临曾以朱子书讲淮上,一时名噪遐迩。1311年(元武宗至大四年)七月,诏令征荐儒士,适值许师可持宪节山东,临友翰林学士张养浩极力荐引,师可力言于朝,授国子司业。至泰定初,又官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门生成才者数十人。
一生好学
张临小时候并不聪明,自己家里请不起先生,就到别人家学习,每天晚上回家,父亲张克忠必定检查他的作业,如果有错误就不高兴并不吃饭。因为是独子,他的母亲心疼孩子,也不吃饭。直到张临回答正确之后,他的父亲才肯吃饭,母亲也才吃,所以,张临养成了日日读书的习惯,时刻不敢懈怠,70多岁后,虽然晚上看书眼睛有些模糊,张临仍坚持读书。张克忠提举宿迁时,张临已经50岁了,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和父亲在一起,每逢见到儿子有所闲暇,张克忠就严厉地说:“读书!”于是,张临赶忙拿起书来读,这时,张克忠就面有喜色。
开办书院
张临在长白山中读书并开办书院,以一介布衣闻名天下,被人们称为长白先生,从辽东半岛到中原一带的读书人,不远千里慕名前来求学。他的门生知名的有状元张起岩,中丞张朴,张诚,李宪等。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仁宗即位,下诏征荐天下知名儒士到国子监担任教官,说:“勿限资格,果材而贤,虽白身亦授职。”张临因为德才兼备,也被推选担任了国子监司业,但是,他不愿意为官,仅半年就返回长白山中继续主持书院。
张临虽然是布衣,却与当时的知名学者都是好朋友,如张养浩等人。他非常敬仰范仲淹。延祐六年(1319年),长山修范公祠,次年开工并完成。张临作记,他说:“余虽老,不觉壮心如昔,是以不让,乐为书之。”
长白先生祠
嘉庆年间,因为长白先生祠的祭田,曾经引起过诉讼。有张珊、张敷求二人互相控告对方侵占祭田。代理知县张继荣把涉案人员全部召集到祠前,他当众写下祭文:“不有先生何以裕后昆,不有后昆何以嗣先生。今以祭田之故告之有司,有司不能决,请决之先生。先生之高,巍巍峨峨;先生之灵,昭昭明明。是者,默佑其衷;非者,天夺其魄。神其不远来,格来凭上飨。”读后焚毁。他自己则坐在柳树底下,观察了众人有羞愧的反应后,断案说:“此田,置者无据,种者无据,嗣者亦无据,且无赋税,何事争执?相应官收官租春秋祭,令张珊四分等,轮转值年,领租资以供牺牲,余资以光祠宇,庶香烟易永而庙貌常新矣。”张继荣的断案赢得了当事双方和士绅们的一直称赞,7年的官司,一朝冰释,嘉庆五年(1800年),大家相约立碑纪事并请张继荣撰文。张继荣则谦虚地将事情的圆满解决归功于长白先生的恩德。
清朝末年,长白先生祠败落,张开东《过长白先生祠》:“寂落荒祠怀古余,茂草残碑周道左。软尘日日飞十丈,静若南山云归壑。石桥一线引河流,激断横田分百曲。霜暗空庭杳苍烟,数鸟爰集啼枯树。任将后乐见希文,岂以清操拟仲子。于人浓处独能淡,奔趋世风愧仰止。”
参考资料
张临.邹平市人民政府.2019-05-13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6 18:49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一生好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