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楠,男,1974年8月出生,汉族,山东曹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95年7月毕业于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院,1995年7月至1998年6月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1998年6月任职于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任副市长。2008年6月起任职于中国行为法学会,先后担任副秘书长、副会长,并就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
《用“中国国家形象片”突破冷战思维》、《宋濂的佛学思想》、《方孝孺被诛十族的政治文化意义》、《林兆恩的人间佛教思想》、《中国传统和谐观念与现代外交》、《宋濂笔下的中日禅僧交流》。
宋濂所撰写的佛教文章,被看作是发扬光大佛教的文字,《武林梵刹志》卷八云:“宋濂……护教编记,则宗镜之末光也。”宋濂所作的这些关于佛教的文章,被晚明著名僧人云栖袾宏辑录为《宋文宪公护法录》,此书向受佛教中人重视,如近代印光大师曾言:“彼不知佛法者,读《文宪公集》,既钦其文之洪阔,又服其理之高深。能不断疑生信,愈入愈深大明儒佛之心法,企出生死之樊乎!况其中发挥佛法者,有一百七十余篇之多乎!”可见宋濂佛教水平之精深如此。
宋濂虽然以发扬儒家之道自任,但有些理学家并不认同,更多的是以精通佛教视之,陆世仪就曾说宋濂学术淹贯佛典而不纯:“宋景濂一代儒宗,然其文大半,为浮屠氏作。自以为淹贯释典,然而学术为不纯矣。不特非孔、孟之门墙,抑亦倒韩、欧之门户。八大家一派,宋景濂绝其防矣。”全祖望在论金华学术时,提到宋濂佞佛:“婺中之学,至白云而所求于道者,疑若稍浅,观其所著,渐流于章句训诂,未有深造自得之语,视仁山远逊之,婺中学统之一变也。义乌诸公师之,遂成文章之士,则再变也。至公而渐流于佞佛者,流则三变也。”全祖望说宋濂佞佛,是从理学的角度而论的。但宋濂本身就虔诚地信仰佛教,不存在佞佛的问题;不过言其佞佛,说明了宋濂的佛学水平很高。与宋濂同为明朝开国重臣的刘基,评价宋濂之佛教水平则曰“升其堂而入其室”:“(宋濂)上究六经之源,下究子史之奥,以至释老之书,莫不升其堂而入其室。其为文则主圣经而奴百氏,故理明辞腴,道得于中,故气充而出不竭。至其驰骋之余,时取老佛语以资嬉戏,则犹饭粱肉而茹苦茶、饮茗汁也。”刘基说宋濂对佛教和道教都登堂入室,这是实情,不过比较起来,宋濂精通佛教要甚于道教。
宋濂与方孝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求“道”上,宋濂是“任道为宗”,方孝孺是“惟道之趋”。在政治上,宋濂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宠待,方孝孺则深受建文帝的重用。在政事上,宋濂是以“讲道为务”,方孝孺是“以道辅政”。在最终命运上,宋濂因为儿子宋璲和孙子宋慎卷入胡惟庸案而受到牵连,死于流徙途中,方孝孺因为不肯为明成祖朱棣草即位诏书而被诛十族。师生二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绝唱,二人之事迹,令读史者不仅唏嘘感叹,感其不屈求道之理想,叹其命运之不幸。
现代外交除了一般人可以看到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交往之外,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深层的文化理念外交。各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虽然受到当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本国的民族文化、心理、习惯等方面也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对外交往产生重大且深层的影响。对中国来说,一些传统文化观念一直对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政策的制定,如建国以后一直强调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中国传统外交中的一个重要的观念。这些原则仍然在中国的外交中发挥着重要原则。胡锦涛同志在?????中提出了“和谐外交”,“和谐”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和谐外交”与建国初期就强调的“睦邻友好”的相比,不仅仅是一个原则层面上的问题,而是一个外交理念层面上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外交在理念层面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