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1935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国际知名经济学家,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
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1935年,张五常出生于香港。
1942年,日军攻占
香港,张五常随母亲逃难到
广西,在逃难期间张五常整天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这段艰苦的经历给张五常留下深刻的记忆。
求学经历
1945年,日军投降后,张五常返港。10岁的他求学于广东佛山华英中学,考学不入,升学后又降级,最后被开除。
1948年,张五常就读香港湾仔书院。
1952年,张五常就读香港皇仁书院,第一年留级,重读一年后中文仍差一分才及格,因而又被开除学籍。
1959年,张五常曾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学习,其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于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
1967年,张五常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推翻了200年来经济学家们在此问题上的传统认识,轰动西方经济学界。
1969年,张五常到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读博士,几年后,张五常被该校聘为
教授。
工作经历
1982年,张五常任
香港大学教授、经济
金融学系系主任。
1991年,张五常作为唯一一位未获
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2000年,张五常退休。随后开始在内地高校巡回演讲,先以满头直竖的白发冲击视线,继而用直接、大胆的论断冲击思想,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
2017年2月,张五常在《凤凰财经》发文表示:十年之内,深圳将超越硅谷。两年过去了,张五常仍然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有挑战,但还有八年,这推断不需要改。”
2019年4月20日,张五常用粤语发表题为《深圳是个现象吗?》的演讲。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白发苍苍的张五常毫不掩饰对深圳未来发展的信心:“深圳将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张五常的妻子名字是苏锦玲。
兴趣爱好
张五常的专业是经济学,但是他和香港三位名
摄影家一起出摄影集,而书法成就,则被
上海中国画院授予了画师的称号。
相关作品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张五常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交易费用、合约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张五常凭《佃农理论》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返港后以中文专栏文章如《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等在华文界广获影响。其巨著《经济解释》三卷本及英文学术文集《张五常英语论文选》集其学术大成,被视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纳德·科斯在诺奖盛会上,高度评价张五常的“卓越贡献”,令世人惊讶并肯定张五常作为世界级经济学家的地位。张五常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
80年代起,张五常运用纯粹制度分析探讨中国农业、企业、金融改革及腐败问题,启发了中国经改思路,奠定理论基础。他首创新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为转轨经济研究提供深刻启示。
经典之作
张五常的《
佃农理论》以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研究合约问题,对现代经济学贡献显著。他强调合约作为资产流转形式的重要性,指出交易物品性质各异导致合约形式多样。合约选择旨在最小化交易费用,最大化效用。该研究奠定了现代合约经济学基础,使《佃农理论》成为该领域的开山之作。
2014年,张五常更新出版《
经济解释》,这一著作囊括张五常毕生的学术思想精髓,被公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著作。
人物评价
很多人关注张五常,往往不是因为他的经济学家身份,而是因为他的不循规蹈矩、狂傲不羁的形象带给世人的惊奇。这个有着一头蓬乱卷曲的白头发的人(很难用“老人”来定义他),虽然六十几岁,看上去仍然十分卡通。他的经历也是卡通化的,有一种现实世界缺少的简单和戏剧化。(
新浪财经 评)
“他这个人有良好的史感,知道生命的诞生本是个概率很低的偶然事件。一生短暂,应该记住过往美好的、忘记不快的,才是智慧的选择。对那些对他个人和学问不知其可的批评,他往往一笑置之。据我所知,他是不大在意的。”(陈建利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