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芝
中国河北籍艺术家
张仁芝,1935年10月7日生于河北兴隆。祖籍天津蓟县。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1995年从北京画院退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参加展览
1957·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升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1958·创作年画《敬老院》,创作《百花山牧马》。
1962·自中央美院国画系毕业。同年进入北京中国画院。
1964·人物画《炉前》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北京中国画院收藏。
1973·《创业年代》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北京画院收藏。创作年画四扇屏《油田赞歌》,北京画院收藏。
1975·与王为政合作人物画《军队要整顿——邓小平、叶剑英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参加北京市美展。
1976·与张松鹤、周思聪合作《毛主席在庐山》参加北京市美展,北京画院收藏。
1977·人物画《创业人》参加全国工业学大庆专题画展。北京画院收藏。人物画《带头人》参加北京市美展,北京画院收藏。《岳麓山爱晚亭》参加 “北京市首届山水花鸟画展”,《岳麓山爱晚亭》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1978·《三湾毛主席旧居》参加解放军全军美展。
1979·《峨眉山谷》参加北京画院与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画联展,北京画院收藏。
1980·加入中国美协。《峨眉山谷》获北京市80年度美术创作甲级奖。
1984·《屹立千秋》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评为优秀作品,中国美术馆收藏。河南新乡首次举办个展。
1985·《峨嵋清音》参加《中国环境报》主办“祖国环境美”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获美术创作一等奖。《岁月·涛声》参加北京画院新作展。
1986·《漓江梦幻》参加北京市“七一”美展,获优秀作品奖,《潜流》,参加北京市八十年代中国画展,获优秀作品奖。天津美术馆举办第2次个展。
1988·《后湖桥影》等8幅山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去澳门“北京风光十人联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第3次个展。
1989·《金色年华》(荷)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0·《早春》参加中国美术馆在日本河口湖美术馆、大阪美术馆主办“现代中国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2·《静谷之二》参加“北京画院建院三十五周年画展”《春天的足迹》参加 “美哉北京”画展。深圳中国画廊举办第4次个展。台湾台南老爷艺坊举办第5次个展。
1993·《雨中上班的人们》等6幅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瑞士达渥斯国际会议中心主办“中国画展”。《早春》(中国美术馆收藏)参加中国美术馆《近百年山水画展》。
1994·《林泉图》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第六次个人画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
1997·《荷塘清趣》等2幅荷花参加中国美协主办在美国旧金山艺术中心“中国当代名家作品展”。第七次个人画展在汕头画院举办。
1998·参加文化部组织集体创作山水画“锦绣中华”,赠香港特区政府。
1999·《三月风》《燕山雨后》《山村金秋》参加庆祝建国50周年及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多彩的北京——北京画院院展”。《梵净雨后》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
2000·《屹立千秋》(中国美术馆收藏)参加 “百年中国画1901——2000”画展。
2001·《茂林归隐》参加炎黄艺术馆的“情系西部·中国画展”,获黄胄美术基金会优秀作品奖。《皇城故宫》等10幅山水参加 “名家画北京“山水画联展。
2002·《雪中游峨眉山寺图》参加 “画说世界遗产28”中国山水画展。《库区新姿》《渝乡滴翠》《峡江颂》参加 “新重庆·中国画展”。《林泉隐居》《山居秋瞑》《夏日山居》《茂林归隐》参加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匠之门——北京画院建院45周年作品大展”。
2003·《山村秋色》《山居图》参加在中华世纪坛美术馆的“今日中国美术大展”。《景山万春亭》《颐和园佛香阁》《北京之春》《豳风夕照》参加 “北京风韵系列·园林胜境作品展”。
2004·《神农架传奇之一——武当山南岩望金顶》等4幅 “从传统走来——中国山水画联展”。《自景山万春亭俯瞰紫禁城全景》《残阳》参加 “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故城寻梦”。
2005·《神农架顶》等9幅山水参加 “北京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
2006·《古老菖蒲河重展新容》《丹心碧血照千秋——文丞相祠》《恭王府邀月台》参加 “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城池漫游”。
2008·《施工中的北京南站》参加 “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古都新貌”。
2009·《自景山万春亭俯瞰紫禁城全景》《颐和园佛香阁》《施工中的北京南站》参加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华彩北京美术作品展”。
2010·《层岩叠嶂图》参加 “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2011·《林泉山居图》《灵岩古寺图》等10幅山水参加在贵阳的“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书画名家展”。
2012·东莞艺展中心举办第8次个展。
2013·第9次张仁芝个人画展在济南举办。
2014·第10次张仁芝个人画展在北京莹宝泰美术馆举办。第11次张仁芝个人画展在郑州河南省博物院举办。第12次张仁芝个人画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北京元素举办。
艺术特色
张仁芝国画写景写意写情
张仁芝是画坛受人注目的一位画家。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注意,不是靠宣传和吹捧“包装”,而是靠他的创作成果。他通过勤奋的劳动和默默的探索,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完善,使自己的个性风格不断强化,从而在艺术界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尊重。
张仁芝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走的是以中为主适当融合西画经验的道路,主要是研究传统、深入观察、研究自然和不断地做创新的尝试。他研究传统,通过观摩、写临体会其精神与技法;他通过不倦地写生,观察和研究自然。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稿。有些写生本身就是创作。他的画风不断在变,反映了他不满足于自己、希冀有所突破的愿望。他的功底深,即写实造型能力强,传统修养好,生活体验丰富,所以他的创作路子很宽。他的画有的偏重于写实,有的偏重于写意,有的有较强表现与抽象的意味。他主要画山水,时而涉足花鸟,荷花画得尤其精彩。西画写实的痕迹在他的作品中还明显地保留着,但他努力把它们纳入中国写意画的审美规范之中。因此,他的创作愈来愈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读他的画,也明显地看到他在努力加强画面的整体性和简练性,加强笔墨的力度与韵味。他作为成熟的艺术家,愈来愈意识到绘画创作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要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但绘画创作是有别于生活,有别于客观自然的另一个世界。丹青最难写精神,写出来的这“精神”,仅仅寄寓于客观物象的,还是浅层次的;发自画家内心世界的,才是最充足、最有力量、最感动人的。当然,中国写意画是注重意象创造的艺术,不同于西画的抽象画,画家的思想、感情,他的主观世界不是通过抽象的点、线、面来加以表现,而是通过“似与不似之间”的自然物象,用水墨媒介、笔墨技巧来加以表达的。写客观物象,写自然景色,与抒发自我的内心感情,表达自我人格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张仁芝掌握了中国画创作的这一规律,游刃有余地在中西融合上施展自己的才能。西画的写实造型被他渐渐融入中国水墨的天地之中,成为中国水墨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张仁芝中西融合的水墨画,整体来说是中国传统的,有些细部和有些因素来自西画,而这些细部和因素又是经过他消化、吸收和改造过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融合,不觉生硬和勉强。这大概是张仁芝不同于一般受过学院写实训练,而后虽走入中国画创作领域,但始终被写实造型束缚,不能深入领会中国写意画奥妙的画家们的一大特点。
近几十年来,在中国画界,人们一提起“创作”,就意味着画大画,画精心制作和繁复构图的画,逐渐地把中国写意传统的“自由书写”丢掉了。“做”画成风,“写”味减弱。我这里说的“做”还不包括那些用“特技”手段制作的画,那些我认为离中国画更远,我这里是指那些为大型展览会评委们青睐和重视的、过分雕琢的大画。中国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绘画,就在于它是通过作者运用笔墨来直接书写的,在书写中去表现出作者的心情、灵性,寄托某种思想和感情。画可以“做”,但必须是在“写”的基础之上“做”,“写”必须为主要手段。那些涂满画面、精心雕琢而忽视了书写的画,貌似有气势,但缺乏趣味,感情不真切,不耐看。张仁芝在“写”与“做”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他不论写生还是创作,都注重书写。他的画是有情有味有看头和经得起琢磨的。
张仁芝山水画艺术评价
山水画,在中国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唐宋元明清乃至近百年来,人才辈出,佳作浩瀚。历史,给我们留下一份非常丰厚的遗产。但是,我认为最可宝贵的,是大自然给我神州大地的慷慨赐予。它几乎集中了全部的神奇和灵秀:我们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有世界最低的盆地吐鲁番;有山舞银蛇的北国风雪,有蜿蜒雄浑的黄土高原;更有山清水秀的江南景色和绚丽浩瀚的海域风光;绵延几千里的黄河长江横贯祖国大地,正是这片神奇壮美的太好河山,为中华民族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最最宝贵的,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应该说,山水画家是太有福分了。文革结束以来,山水画犹如火山喷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批批山水画作,登堂入室,进入从中央到地方的楼堂馆所、宾馆饭店,独占鳌头,成为中国画的主流画种。21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家,占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如画的山河之上,拥有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迎未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如今,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化的宏伟进程使祖国日新月异,神州大地又增添了许多崭新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壮美景观,进一步开拓了文化艺术创造的天地。然而很可惜,有的人只埋头于古人的笔墨之中,照着旧程式依葫芦画瓢;有的人则运用自己习惯了的语言,便抱住“专利”不放,拿它来套生活,套东西南北不同的山水,以不变应万变;有的人出了点名,便闭门炮制,不食人间烟火,还冠以“天人合一”,把山水画引向虚无飘渺、玄妙神秘的境地。张仁芝从艺几十年来,走遍大江南北,沉浸在多娇的山水之中,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惠赐。在祖国宏伟壮丽的山河面前,甘当小学生,拜自然为师。热爱它、尊重它、感悟它,从这无穷的、丰饶的源泉里汲取养分,提炼出艺术的精华。看他的山水画作,总有一股大自然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山川之美与笔墨之美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自然中真实的山水与画中的山水合二为一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把你吸引进去,跨过张仁芝为你架起的桥梁,去感知祖国的太好河山,去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美妙境界。张仁芝一方面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同时,又非常注重学习传统,钻研技术,锤炼笔墨,提高艺术技巧,吸纳中西,广取博采,探索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当他面对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时,能够根据各不相同、反差很大的感受调动各不相同的艺术手段,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心中的独特感受和大自然的美景。由此产生的作品,每一幅都相互不能代替,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美感。他在《水榭初春》、《小园春色》、《陕北春色》、《塞北早春》等作品中奏出明朗、轻快而旋律优美的小步舞曲,画面以绿和白作基调,简练扼要地抓住春景的主要特征,用流畅的笔法和少量的重墨建构起画面的骨架,再用绿色点染。因张仁芝善用枯笔,故其线条虽顺畅而不油滑,虽灵动而不浅薄,这应归功于可染先生用笔之道的教诲。所以,在略含生涩又结实的墨底上赋色仍觉层次丰富、厚实,并不轻飘和单薄。这种手法其实也体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之中,呈现出张仁芝的艺术特色和审美取向,即以简代繁,简而不空。张仁芝说:“不愿我的画太象古人”,“我要求在艺术上不断突破自己”。纵观张仁芝的作品,他的确是这样追求,也是这样做的。其实,我们这一代中国画家,大多数都想这样做的,只是做起来很难,实现就更难。这是一辈子的事情。艺术如马拉松,能否跑到终点,能否冲线,需要时间来检验。我认为,张仁芝毕竟攻克了许多难题,业已跑在第一方阵之中,衷心祝愿他锲而不舍、坚持到底,一定能品尝胜利之果。
出版图书
个人作品
作品图集:
参考资料
张仁芝.中国美术家协会.
.雅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10:35
目录
概述
参加展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