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家
张兴栋,男,汉族,1938年4月7日生于四川南充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家,四川大学国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执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
人物经历
1938年4月7日,张兴栋生于四川南充
1956年9月—1960年6月,在四川大学固体物理专业学习并毕业。
1960年6月—1980年3月,担任四川大学物理系教研室副主任。
1972年9月—1973年4月,到山东大学进修学习晶体生长专业。
1980年3月—1998年11月,担任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1987年10月—1988年4月,到英国玛丽王后学院进修学习生物材料专业。
1992年3月—2005年6月,担任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99年12月—2006年12月,担任国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014年2月6日,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5年10月20日,被聘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一级教师岗位)。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70年代,张兴栋主持四川省超硬材料协作组,研发出立方氮化硼、高强度人造聚晶金刚石及其磨具、刀具,以及等离子喷涂超深井硬地层人造金刚石钻头。
20世纪80年代初,张兴栋开始从事生物活性材料研究,研发出生物活性人工骨、涂层牙种植体和人工髋关节等。
20世纪90年代,张兴栋发现材料可诱导骨形成,建立理论雏形,首创骨诱导人工骨并推广临床应用。
21世纪初,张兴栋发现材料亦可诱导软骨等形成,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Tissue Inducing Biomaterials),即无生命的生物材料通过自身优化设计,可诱导有生命的组织或器官再生,开拓了生物材料发展的新方向。
2024年8月,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兵教授团队、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联合乐普心泰医疗,在张兴栋院士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理论指导下,历经十年协同攻关,突破多个关键难题,最终研制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据2020年3月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官网显示,张兴栋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10余项。
截至2014年2月,张兴栋有SCI收录论文300余篇,有《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师昌绪主编)生物医学材料分支》等专(编)著10余部。
人才培养
张兴栋认为,一个科学家必须勇于坚持真理,敢于创新和挑战传统的未被认识的观念,坚韧不拔地在崎岖的小路上攀登,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挫折,不可能不遇到阻力,特别是来自“社会”或环境的干扰。
张兴栋告诉学生三句话:“成功靠自己,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梦想永远也无法实现,要让梦成为现实,那就是勤奋地、坚忍不拔地投入工作;二是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如果要因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或者坚持,很可能迷失自己;三是自己不倒下,没有谁能打倒你。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才能赢得最终的成功。”
张兴栋认为,培养人才一定要着重对年轻科学工作者的培养,一个有生命力的科学工作者,一定是经历了摸爬滚打出来的,在自我奋斗中,引导支持都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落脚于提高他们的“自我奋斗”能力,书呆子出不了科研成果,要去做实验,不能光模仿,要有创新和挑战传统的精神。
张兴栋认为,要对80、90后加强意志和性格教育,做任何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反反复复经历很多困难才会到达终点,要克服思想上的脆弱,经受得住挫折,对年轻科学工作者的培养,不仅仅是科研能力,还有信念、人生观、意志的培养更为重要。
2012年2月13日,中国工程院张兴栋院士在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逸夫楼第一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生物医学材料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学术报告。
2015年10月20日,张兴栋到西南交通大学作了题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发展的新纪元”的报告。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张兴栋担任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编委,印度生物材料学会终身会员,国际生物陶瓷学会常务理事、主席,国际组织工程技术标准化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组织工程学会亚太大陆理事会理事,国家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四川省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罗马尼亚生物材料学会名誉会员,荷兰莱顿大学客座教授,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技标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生物材料中心研究顾问,上海张江高科技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NAE)外籍院士,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生物材料专委会顾问,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国际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名誉理事,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国际委员会委员,全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获奖荣誉
2021年6月,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公示为“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拟表彰对象。
个人生活
2014年2月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评选出的2014年院士名单,张兴栋因在生物材料领域的突出贡献而上榜。“当晚同事打电话给我,我才知道这件事。”张兴栋说,“美国院士是‘背靠背’由科学家提名评出,并不需要个人申请。”
“这个发现经历了18年,才得到国际认可。”张兴栋说。
1983年,张兴栋开展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涂层植入体研究,1991年,他发现并确证无生命的多孔磷酸钙陶瓷可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特有的诱导骨再生的作用,提出“骨诱导性生物材料”。“简单来说,就是把一种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医用陶瓷植入体内,隔段时间陶瓷就会慢慢消失,转变成人的新骨头。”
这一发现却引来非议。“一个学物理的,他懂分子生物学吗?真是一个怪异的想法。”张兴栋说,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活性生物物质才可以诱导骨和组织的形成,无生命的材料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为了向世界证明自己的理论,拿出群体性统计结果,张兴栋带领学生做动物实验,给60多只兔子、20多条狗、100多只鼠作了上万张切片,经过“一张张统计”,共花费6个多月时间,最终交出研究报告。
2008年,在第八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上,他的研究报告被列为大会“第一个报告”。历经18年的努力,他的理论终于得到国际生物材料科学界的认可。
2002年,张兴栋注册了实体公司—— “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当时,有人嘲笑他: “不像教授,倒像个商人。”
“在产品研发中发现理论问题,然后反哺理论研究,形成良性循环,这是科研成功的关键。”张兴栋供职的研究中心,一年能创造数千万元的市场销售额,生产的“骨诱导人工骨”等产品已让不少患者受益。
2013年,张兴栋又建了新工厂,准备将生物新材料进一步加快推广。
张兴栋一心扑在科研上,经常熬夜做科研,比年轻人还拼命。
“出差下了飞机,他首先不是回家,而是到实验室。”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蒋青说,“一年中,他只休息大年初一那一天,平时基本也没有周末,要么出差,要么做研究,一心扑在科研上。”
人物评价
张兴栋院士对中国生物材料界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评)
张兴栋是中国生物医学材料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西南交通大学评)
张兴栋是国际著名的生物材料专家,开创了中国生物活性人工骨研究,对促进中国生物活性人工骨和植入体跨入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川大学人事处评)
张兴栋院士对骨骼肌肉系统新疗法及生物材料产品研发方面的贡献突出。(美国国家工程院评)
参考资料
主要学历.中国工程院.
主要经历.中国工程院.
张兴栋.中国工程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6 10:2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