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仪(约1880年~1930年),字来庭,
西和县南关街人。凤仪少年时,家庭毁于战火,一贫如洗,便寓居于水南书院研习苦读,卖字为生,文墨长进很快。民国《西和县志》称: “清末叶岸生张凤仪……以翰墨蜚声,而大草尤佳。”
凤仪愤世嫉俗,不满时世。光绪中期,西和有一姓潘的武官,喜爱弄墨吟对,想以诗酒交会凤仪。但凤仪对他收受不义之财,营私舞弊的作风极为不满,厌与交接。一次,县城陛庙唱春台戏,潘武官在戏院设宴,招待县上绅僚,气势逼人。凤仪便授意他的几个学生,用竹筒做成水枪,吸上污水,趁武官与乡绅们酒酣意狂时,四周水枪齐发,射向武官一伙绸缎服饰、珍贵酒肴,剧场观众为之轰动,笑“赃官污吏”的声语此起彼伏。
民国17年(1928年)11月,军阀王佑邦围攻西和城。县长陈清芝事前毫无准备,在指挥失误的情况下,城被攻破。王佑邦部大肆抢杀劫掠而去。陈清芝调离,樊希智接任。樊在任后,第一件事对县民团进行褒奖,给团总发缓带,上写“守城有功”。凤仪见此,愤愤不平,对群众说: “新任县长,不思夷平战创,抚孤恤寡,却为弃城揖盗之辈,庆功授赏,岂非咄咄怪事。”便回家给自己的黑狗(县民团总穿黑衣)身上绑一条红布,并大书“守门有功”,放狗游街,路人无不掩口。
凤仪晚年,贫病交加,于民国19年(1930年)病逝。临终,让人将平生珍爱字匣放在枕边。亲眷不知其意,只当殉葬之物。此时,家中一贫如洗,正为盾葬犯愁。不料兰州一位客人慕名求字,见凤仪已逝,连说“一步来迟”,叹息不已,强留几十两纹银,以作莫仪。当与逝者告别时,发现字匣,打开一看。皆为凤仪手迹珍品。客人爱不释手,凤仪家人执意相赠。所赠银两,恰好完成丧葬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