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林
捻军首领
张凤林(不详—1863年),原名升,后易名凤林,河南正阳县人。捻军首领。
人物简介
幼年丧父家境贫穷,靠母亲给地主当佣人,他外出要饭维持生活。成年后,为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他不再外出流浪。农忙时给地主扛活,农闲时到汪冢集上“搬宝桌子”,抽些头钱,以添补生活。清咸丰元年(1851)春,张凤林、张效先、张效宣、张明连等人,因向姓杨的财主讨赌账发生欧斗,打伤了财主家的人。杨家秀才杨虎雷勾结正阳县衙,抓捕张效先等人。张明连因未逃脱,被抓到县城杀害。但杨家仍不罢休,组织“乡团”,伙同官府对张凤林等人进行追捕。张效先除两兄弟逃跑外,家中其余7口全被杀害。为了报仇,张凤林、张效先、张老标等人,秘密组织“义勇队”,夜集明散,与杨家开展斗争。是年夏,县衙派1名班头带13个衙役抓捕张凤林等人,追到袁寨北八里丁庄张老标的妹妹家。张的妹妹越墙逃走,给其兄及凤林送信。张凤林遂集合义勇队员20余人,设下埋伏,派张老标把衙役引诱到预定伏击地点,一举杀掉12名衙役。官府大为震惊,急增派官兵追捕。百姓不堪官兵骚扰蹂躏,纷纷加入张凤林领导的义勇队。同年冬,张凤林联合鲁店的陈双喜、单店的单清尚、李庄的李尚林等部众,组成150余人的农民武装。
树旗起义
咸丰二年(1852)春,在太平军和沿淮捻军影响下,张凤林在袁寨(起义后改名为张岗)树旗起义。提出“抗官府、杀财主、救穷人、不纳粮”的口号。义军势力迅速扩大。县北部、东部,新蔡、息县的西部,北起汝河,南到淮河的广大地区都成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张凤林主动率领部众与平舆(原属汝南)的陈大喜部捻军会师后,探知汝南县北王霍寨的几个豪绅勾结官府镇压捻军,欺压百姓。是年冬,与陈联兵,先后3次带人攻打该寨。打开寨圩后,杀死寨主,将其粮食财物全部分给穷人。陈、张住寨40余天。陈提议拜张凤林为大帅,统一号令,共同反抗清政府。张凤林回师张岗,整顿队伍后,率部众攻破新蔡同善。
咸丰七年三月(1857年4月),张凤林同张大安捻军集结于汝、正交界之郭店、张岗一带。五月,同张占据宋店诸处。他们游击作战,与清军周旋。咸丰十年(1860)春,张凤林与秦暄、袁耀春等在沈邱、新蔡再次结捻起义。失败后,转战于汝南、正阳等县。五月,攻破正阳东杨桥,杀团练杨永绵等,军威大振。冬,张凤林乘汝宁府兵力空虚,率千余部众攻打府城,与前来截击的清军参将柏英,激战于臻头河、官庄一带,毙官兵数百人。回师正阳后,令所属部众蓄发,称附太平军(太平天国军队),并挖壕筑寨固守,抗击官兵。县东各乡均被张凤林捻军控制。咸丰十一年(1861)春,张凤林与陈大喜各树一帜。张凤林部以黄旗为号令,驰骋“三府”(汝南、南阳、归德)一州(信阳)。三月七日(4月17日),张凤林与陈大喜联兵攻打汝宁府城,未克。遂率部奔袭上蔡,并突袭商 水县城,后转战于新蔡、息县包新等地。十月十四日(12月6日),张率部配合霍广玉、岳得洋捻军攻打息县县城,击毙县令李鸿藻。十一月,同肖文信部占据陡沟。深壕高垒,与戴应华部捻军互为犄角,四面出击清军。曾打得罗山县令多次称病避退。他同肖文信、田伦、田恒等率部众出击信阳平河、尚家楼、出山店及洋河,屡败清军。占据明港驿,卡断信阳、正阳、信阳、确山、桐柏与湖北的驿道交通,使清政府军用物资不能南运。十一月二十九日(12月30日)、十二月七日(1862年1月6日),两次围攻信阳州城,捻旗直竖于护城堤数日,未克。年底,张凤林捻军发展到数万人,地域延及东西千余里。捻军势力的迅速发展,使清政府大为恐慌,急抽调重兵到豫南镇压。同治元年(1862),张凤林为解陈大喜围,曾率部众转战确山、遂平,牵制清军兵力。他同息县、新蔡、项城 等地捻军及皖捻张耀林部联兵,入屯平玉郭楼一带,围攻高平寺护粮道清军尹嘉兵部。毙清军参将巴彦克喜、守备卢东成等以下官兵甚众。是年冬,在河南巡抚张之万、团练大臣毛昶熙、总兵张曜重兵围攻下,战斗失利。陈大喜率部游击出走。张凤林势孤,派军师单清尚向安徽捻军首领张乐行求援,不幸被虏。张凤林在外无增援,内失谋主,成孤军困守的情况下,于年底接受了“招抚”。不久,陈大喜率部众转战陡沟,张凤林谋将队伍拉出,重举义旗。事发,被清将张曜诱捕。同治二年正月初三(1863年2月20日),张凤林被杀害于信阳明港。
参考资料
正阳英才.正阳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8 19:48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