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华
甘肃省委原常委
张北华 (1911—1975),原名张训荣,又名张恩堂、张维之。山东省商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学生运动,后到长辛铁路工人中做工作。1932年后,任共青团济南市委书记,山东省委秘书长,山东临时省委书记。1933年因叛徒出卖被捕,1937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主席,泰西特委委员、军事部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济南市委书记兼鲁中区党委委员,济南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徐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军管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总工会第一机械工会主席,甘肃省委工交部部长,甘肃省委常委、省监委书记。是中共七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5年7月2日逝世。
个人经历
 张北华,曾用名张训荣、张恩堂、张维之,山东省商河县营子镇人。1911年3月出生,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7月,他在山东临时省委书记任上,因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与20余位同志在济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形成。在党组织的积极营救下,9月至11月间,包括张北华在内的数十名经受铁窗烈火考验的党的干部先后出狱。这时,日本侵略军已陈兵黄河北岸,企图进攻济南,山东的形势十分危急。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制定了在山东各地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并于10月迁至泰安,准备直接领导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并选派干部到泰山西部地区,组织发动泰西抗日武装起义。
蹲大狱4年之久的张北华,眼见国难当头,根本没想回家,而是急切地找到省委,要求参加抗日。
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了泰安城,形势骤然紧张。省委书记黎玉找到张北华,命他为省委代表,立即到泰西,与先期到达的共产党员远静沧、崔子明(当地人)等,领导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第二天早晨,他与青年学生程重远离开泰城,奔赴泰西。
傍晚时分,张北华、程重远来到泰城西南约20公里的夏张镇,与崔子明、远静沧、夏振秋、夏天任等会合,向他们传达了省委“抓紧在日军入侵、国民党逃跑之际,迅速动员人民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随后,他们分赴泰安西部和肥城一带,传达省委指示,加紧抗日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远静沧、崔子明、李文甫、徐麟村、李正华、王仲范、张魁三等共产党员,已在夏张、边院、宋王庄、安驾庄、安临站等地方组织起抗日游击队,起义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武器十分缺乏。张北华与远静沧、崔子明想出了“借枪”的办法,以组织夜间站岗、巡逻和防备溃兵骚扰为由,巧妙地将夏张镇地主、商人掌握的枪支转移到游击队员手里。
12月31日,日军侵占泰安城。当夜,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在夏张小学开会分析了眼前的局势,决定立即举行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月1日凌晨,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程重远等10人,携带11支枪,毅然拉出了夏张镇,竖起了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旗帜。这支小队伍,就是日后威震泰西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基础和中坚。
张北华等先来到夏张镇西北10公里的馍馍山,后因村政权的干涉,游击队只好转移到盘龙山后的鹁鸽崖山洞里。
鹁鸽崖山洞位于陡峭的半山腰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时正值寒冬季节,天下着大雪,刺骨的寒风呼啸着,不时地裹着雪花扑进山洞。张北华和9个战友只好躺在冰冷的石板上睡觉。他们只有一床被子,躺一会儿就冻得浑身发抖。他们挤得紧紧的,相互用身体取暖,终于熬过了有生以来最漫长的寒夜。天亮了,吃饭问题又摆在了游击队面前。张北华带头把身上仅有的10元钱拿出来,大家也你1元我2元地倾囊集资,共凑了24元钱,用作给养经费。
几天后,张北华率领队伍转移到夏张西北6公里处的响水寺,并在四周村庄开展抗日宣传,扩大抗日武装。一些爱国青年慕名而来,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30多人。为了进一步扩大队伍,寻机打击敌人,张北华又率领游击队转移到空杏寺(今肥城市仪阳镇)一带活动,并与其他几支抗日武装取得联系。
1938年1月中旬,宋王庄和肥城安临站一带组织的武装赶到空杏寺汇合。起义队伍扩大到100多人、80多支枪。根据省委篦子店会议决定,张北华代表省委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大家一致推举张北华为自卫团主席,远静沧为政治部主任,葛阳斋为副主席。泰安(西)县组织起来的队伍编为第一大队,肥城县组织起来的队伍编为第二大队,还成立了特务队。从此,泰西地区正式创建了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
身先士卒 勇杀倭寇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成立后,张北华、远静沧便积极地指挥这支年轻的部队寻机打击日本侵略者,并取得一连串的胜利。
1月16日夜,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率领自卫团,冒雪奔袭肥城。次日拂晓前悄悄突进城内,干净利落地将肥城县汉奸“维持会”和伪军全部俘虏,并处决了汉奸“维持会”会长范维新,缴获十几支枪和部分其他物资。
1月28日夜,张北华、崔子明率领60余名精干突击队员奔袭界首。他亲自带一名队员进村侦察,发现敌情大变,村里日军增至300多人。他俩大胆地从住满日军的宅院中摸出3支步枪返回村外。又带崔子明、刘西岐2人再次摸入敌营。张北华像切西瓜似的,接连用大刀砍死3个酣睡的日军。崔子明、刘西岐也毫不示弱,挥舞大刀,挺起刺刀连杀数名日军。被惊醒的敌人,看到明亮的大刀和刺刀,吓得鬼哭狼嚎……他仨砍杀一阵后,为避免损失,抽身撤出村子。在敌人的枪炮声中,张北华果断地指挥部队撤出战斗。这次战斗,毙伤日军20余人,打死战马10余匹,缴获步枪3支。自卫团夜袭界首战斗的胜利,轰动了整个泰西地区,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斗志。身为自卫团主席的张北华,面对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使自卫团和泰西人民十分钦仰。
2月初,张北华率领自卫团重占肥城,公开树起抗日大旗,大力发展抗日武装。到4月,自卫团发展到17个大队、1个先锋连、1个特务连,共2700余人,成为当时坚持泰西抗日游击战争的一支最大的武装力量。
1938年3月下旬,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鲁南台儿庄展开会战。日军利用津浦铁路及附近公路加紧向鲁南运输作战物资。为配合台儿庄中国军队作战,张北华指挥自卫团连续破袭了泰安城南北集坡车站附近的黑虎泉段铁路和泰安至万德区间的铁路和桥梁,并在万德公路上伏击了日军的大车队。3次战斗,干净利落,共焚毁敌军列1列,中断敌人铁路运输10多天,毙伤日军20余人,缴获骡马几十匹和物资一批,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战役。
建党整军 开辟泰西
1938年4月6日,张北华率自卫团在道朗、鱼池一带与当地红枪会共同血战进犯的日军,消灭日军多人,自卫团政治部主任远静沧壮烈牺牲。张北华强忍悲痛,命令自卫团撤出战斗。随后不久,又带领自卫团撤出肥城,转移到肥城边院、北仇一带活动。日军于4月8日重占肥城县城。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张北华和其他领导研究决定,部队分散到各地活动。
1938年5月中旬,郭洪涛率领从延安来山东工作的干部到达泰安九区的边家院镇。张北华立即派人与延安来的领导取得联系,并向郭洪涛详细汇报了自卫团的情况。郭洪涛肯定了自卫团组建武装和开展游击战的成绩,向自卫团领导干部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并指示自卫团要建立基干武装,搞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整党建军,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决定留下随行干部董君毅(即段君毅)等人,与张北华、万里等当地干部组成了中共泰西特委,董君毅任特委书记,张北华任特委军事部长兼自卫团主席。
泰西特委成立后,董君毅、张北华等首先集中力量从开展建党、整军入手,抓了自卫团的整顿和巩固工作。发展了一批党员,各大队普遍建立了党支部,清除了个别坏人,整顿了纪律,调整了干部,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使部队充满了朝气,指战员的军政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自抗战以来,泰西地区的地方顽固派,趁社会混乱之机,纷纷自立山头,各占一方,征粮派款,鱼肉乡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他们只反共,不抗日,经常与我军闹磨擦,抢占我军地盘。在特委领导下,张北华立场坚定、策略灵活,对反共顽固派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斗争。
泰西反共顽固派的代表人物郁仁治企图收编自卫团,并将部队改编为各县保安队。张北华识破郁仁治的阴谋,予以严词拒绝,并对郁仁治属下的几股反动武装对我自卫团的挑衅给予坚决反击。同时,张北华邀请地方武装有关头目开会,诚恳地向他们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告诫他们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还指挥自卫团将境内几股顽固派武装或消灭或驱逐出境,清除了阻碍抗战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绊脚石,为开创泰西斗争新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8年11月,按照中央和冀鲁豫皖边区省委的指示,自卫团各部齐集大峰山区,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刘海涛任司令员,张北华任政治委员。支队下辖3个团和1个独立团、1个特务营,共4000余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由张北华等组织、创建的这支地方武装,成长为山东我党领导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改编后的六支队,分赴各地区配合党组织共同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张北华率六支队第一团活动于东(平)汶(上)地区,寻机打击敌人。12月26日,一团包围了东平县城北王台敌伪据点,经几天围困,29日发起攻击,守敌被迫缴械投降。张北华还指挥六支队一团和泰安(西)独立团围歼了泰安二区汉奸区长薛家俊的武装,并将薛处决。
1939年3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由陕北挺进山东。3月14日,在东平县林马庄和泰西地委、六支队会合。4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根据第十八集团军总部颁布的整军计划,决定开始第一期整军。六支队在一一五师具体帮助下,进行了整编。六支队司令员刘海涛调山东纵队工作,政委张北华改任六支队司令员。这期间,六支队得到进一步扩大,至8月已达5000余人。
一一五师进驻泰西,为创建该地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张北华决心抓住时机,与东进支队紧密配合,积极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此,他率领六支队先后在东平、肥城、宁阳、泰安等地多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并与主力部队协同取得了陆房战斗的重大胜利。在斗争中,张北华带领六支队努力向东进支队学习作战、指挥及训练方法,并抽派干部到东进支队参加实战锻炼,使六支队的军政素质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六支队还和东进支队一起抽出人员开展地方工作。办训练班、培养抗战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团体。开创了泰西农村全民抗战的新局面。8月,张北华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恋恋不舍地离开他曾战斗两年的泰西地区和亲手创建的六支队,随山东代表团奔赴延安。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8 18:24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