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旺,1965年11月生,河北深县人,中共党员,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家,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二级研究员。
人物经历
1965年11月,张发旺出生。
1982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
河北地质学院。
1992年4月—1998年2月,任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
1996年7月,获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
1998年3月—2003年10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科技处处长、所长助理。
2000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
2003年11月—2011年5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
2011年5月—2012年8月,任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所长。
2012年9月—2019年5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纪委书记。
2019年5月起,任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发旺主要从事矿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面的研究,在矿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面,提出了“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及其控制”理论方法,阐明了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问题“链状效应”,提出了控制技术,提出了“含水层再造”的概念,在利用优化的含水层再造成果保护含水层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尤其是在煤层顶板结构与采动应力对含水层再造作用模式及煤层顶板含水层再造的采矿工程实践方面处于国际理论和实践前沿;在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面,对北方岩溶地下水的功能评价和战略进行了研究,进行了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区划,阐明了北方岩溶水的五大功能,并提出了各个功能保护的技术措施;探索了岩溶地区环境地质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与控制的战略建议。利用构造控水理论,在严重缺水地区,尤其是以往工作认为没有地下水的宁南地区深埋的奥陶系灰岩中取得了岩溶水资源勘查方面的突破;在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估方面,开展了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理论与技术研究,对城市发展与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及耦合模型方面有所创新,并建立了一套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调控技术;在水文地质编图方面,编制了亚洲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资源图及地热分布图等。
截至2018年6月,张发旺已发表学术论文125篇,其中SCI论文27篇,编著出版学术专著6部,其主要论著有《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互馈效应研究》《水资源与供水安全研究》《南宁地下水—宁南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亚洲地下水系列图》《干旱地区采煤条件下煤层顶板含水层再造与地下水资源保护》《中国北方岩溶、大水矿区水资源合理开拓利用研究》《中国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勘探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典型矿区地下水环境演化及对矿业城市进展影响预测研究》《宁南水资源综合评价及合理开拓利用研究》《地下水循环对围岩温度场影响及地热资源形成》《煤炭开拓对水土资源的影响及其保护技术》《煤炭开拓引起水土环境演化及其调控技术》《矿业开拓环境界质链及其操纵》《中国固体矿床水文地质勘探评价方法研究》《矿山环境界质研究与评价方法》《采动条件下煤层顶板精细结构变化及其含水层再造》《水工环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等。
截至2018年6月,张发旺已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
截至2018年6月,张发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科研奖励
截至2018年6月,张发旺已获得省级以上奖励6项。
人才培养
2010年7月,张发旺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新员工入职培训班上指出:“青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青年职工要正确理解当前生活条件和现状,克服暂时困难;要坚定理想,不要做一只‘温水里的青蛙’;要不断学习,始终保持对‘奶酪’的危机感;要脚踏实地,争做‘把信送给加细亚的人’;要构建优良人格和良好心态,快乐工作、生活和学习,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为水工环地质事业服务之中,努力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截至2016年1月,张发旺已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8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张发旺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的骨干技术力量,有着登高望远、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国国家建设和民族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北地质大学评)
“张发旺有着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责任感;有着恪尽职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有着开拓进取、务实高效、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评)
“张发旺既是专家,也是勇士,更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中国地质调查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