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平,男,汉族,大学文化,1956年12月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兼任宁阳县医院管理协会会长,宁阳县政协常委,泰安市人大代表,山东省农村卫生协会理事,山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医院协会会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会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会员。
个人履历
自参加工作30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崇尚科学,医德高尚,待病人如亲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热忱关心协助每一位患者,身体力行“三个代表”,谱写了一曲曲为人民服务的颂歌。当医生,他把患者的病痛当成自己的痛若,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廉洁勤政,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甚至不惜“以身试毒”;搞科研,他在医学的海洋里搏风击浪,取得丰硕成果;由于成绩骄人,一项项荣誉也接踵而至。
他先后荣获中国医院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人物,第三届中华世纪风采人物,山东省非典防治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知识分子、山东省计划生育先进个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泰安市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泰安市名中医、泰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30多项殊荣,并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奖3项,6项科研成果分获市、县科技进步奖。
潜学经典 争当名医
1981年,张启平由山东省泰安市卫校中医班毕业分配到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他虚心向中医老前辈学习,经常黑白靠在病房,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中医经典著作和医古文知识,1989年取得了
山东中医学院函大毕业证书。在此基础上,他结合临床实践,大胆探索,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力求在学术上有创新,有提高。
“既然选择了当医生这一职业,就应该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这一崇高的事业!”这是张启平的一句口头禅。工作伊始,他就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全身心地去做好,用自己的医术和智慧为广大人民解除痛苦。30年来,张启平经受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与磨难,然而,正是这些艰辛与磨难使他学业医术上更加出类拔萃。他虚心向中医老前辈系统学习了中医经典著作和医古文知识,并把老师们的经验收集整理,写出体会,力求学深弄懂。1984年,医院领导派他到山东中医学院理论进修班学习深造,恰逢山东中医学院首届函大招生,他深深感到这次机会对自己是何等的重要,整整一个学期,他从没逛过公园,没看过电影,伴着蚊虫的叮咬,经常学习到深夜,在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准备函大报考,最终考入中医专业,并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学业,取得了函大毕业证书,使自己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了中医理论的精深内涵。
1996年2月,有一位患肝硬化腹水的病人,痛苦欲绝。在治疗上他采用了“以毒攻毒”的方法,这其中有一味叫“商陆”的剧毒中药,虽然随师行医时经常应用,但药量最大也只用到5克。给这位病人用药因为量小,没有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如果加大药量,很可能对病人造成生命危险,自己没有把握,又没有更好的疗法。时间就是生命,他就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当他试着服到5克时,药物的毒性使他出现了全身乏力的感觉,用到10克时,出现了肌肉抽搐、头晕、头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此时他的思想有些动摇,当患者那痛苦的病容在他脑海中浮现时,又进一步坚定了他尝药的信念,最后,当药量达到25克时,他每日腹泻由原来的一次增至十多次,连下床行走都十分困难,但正是凭着顽强的意志,他亲身体会到“商陆”的最佳治疗量。后来,这个病人的腹水全部消退,还带病延年。尝药的经历异常痛苦,但能为病人解除痛苦,他心里却感到是最大的幸福。他常说:“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获得‘新生’”。就这样,经过艰苦的努力,张启平在医学的山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着,成为远近闻名的宁阳名医和泰安名医,2001年10月他被
泰安市卫生局授予“泰安市名中医”荣誉称号,得到了社会及人民群众公认和称赞。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曾为他写下“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医精诚济苍生”的赞美绝句。
科研立身 著书立说
张启平不是一个平庸之人,他认为,只有在医学科研上有所作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为了不断增长治病救人的本领,他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杂志,博采中医各家之长,细心观察和精心研究,筛选了八味中草药,经不同加工,研制成了“珍珠八宝散”,此药对于治疗口腔溃疡治愈率达99.6%,他的这一科研成果成了国家发明专利,这在全国的中医药界都十分少见。临床上,张启平发现一些疑难重症治疗起来疗程长、痛苦大、疗效不佳,为此,从1987年他就致力于疑难重症的临床研究,用“泻下通便法”使51例患急腹症病人免于手术之苦。通过传统名优品种的研究开发和剂型改革,把传统的制药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膏、丹、丸、散、合剂、胶囊等多种剂型的同步扩展,使疗效用途都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使自己的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又完成银花退热合剂、人参固本胶囊、康乐胶囊、羚羊降脂胶囊的研制和开发。1999年,他被泰安市卫生局确定为全市中医“八·八二○”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并承担了国家中医局2000年课题研究任务。
“锲而不舍的坚韧”,正是对张启平在专业技术研究上的真实写照和最好评价。在科技工作中,他坚持身体力行,力求在学术上有创新,有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来,写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积累病案3216例,保存记录本37册。1998年以来,他研制的“婴儿保健散”、“珍珠八宝散”被国家专利局确定为发明专利,他的6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市、县级科技进步奖,现已纳入医院制剂室批量生产,年创利润300多万元,给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9年6月5日——6月14日,他的专利产品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从此响誉国内外,2002年9月,国家大型企业北京美通联合公司联合开发该项专利技术产品,产品将出口到世界各地,给国内外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近日,由他研制发明的“小儿多功能诊疗台”又通过了国家专利局的受理审批。此外,他还主编了《脑阻抗血流图临床常见问题解答》、《益寿志》、《小儿家庭医生》等专著,编写了《医古文译解》、《中医自学考试试题详解》等著作,系统总结了他多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出版发行后受到了医学界的赞许。中央红旗出版社《当代共产党人》、省政协《联合日报》、《新山东》、《泰安日报》等十几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了系列报道,泰安市委组织部和《泰安日报》在“泰山之子”和“岱下群英”专栏分别对张启平的工作业绩和学术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1年4月,他光荣的被评为“泰安市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
施医重德 无私奉献
“医术为本,德先行”是一名中医古训,从学医的第一天起,孙思邈的《大医精成》就成了张启平同志从医的座右铭。从医20多年来,张启平对病人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不论作为普通医生,还是医院领导干部,只要病人求医,都随叫随到,从不嫌麻烦。1998年11月,一位糖尿病患者,因家庭困难未得到及时治疗,被折磨得痛苦欲绝,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精神困扰,他夜以继日地查阅了大量中医文献,结合病人全身情况辩证施治,将服用的汤剂变成散剂,依据国家药典标准制成胶囊,采用西药服用方法,既节省了医疗费用,解决了煎药的麻烦,治疗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患者家属感激地撰写了一副对联:“扁鹊遗风传四海,华佗德泽润九州”。
花香自有蜂蝶来。由于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求治者逐渐增多,他都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期望而来,满意而归,对因路途遥远来院诊治不方便的外地患者,他多次为他们支付邮费邮寄药品,而对病人饱含感激之情的宴请与礼品,他都婉言谢绝。张启平在工作中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方位为群众健康服务。他常说:“爱心是医生必备的素质,把全部爱心奉献给每一个患者,是我们医务人员永无止境的追求”。在张启平倡导下,医院在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中率先推出了迅速、高效、便捷、功能齐全的家庭病房,让病人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完善的医疗、护理服务。这一举动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他把社区反映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大事来抓,在医院设立了“扶贫病房”,先后为323名下岗职工、特困户、伤残烈军属减免医疗费17.95万元。救治下岗患者的做法在《大众日报》、《联合日报》、《山东青年报》、《泰安日报》及中央、省、市电视台相继作了报道。张启平从医30多年来,他同情病人的处境,了解病人的疾苦,他用一颗真挚的爱心在医患之间架起了连心桥。2004年10月,他被评为“感动山东十大新闻人物”和“中国世纪十大风采人物”。
个人贡献
“学者贵行之”。张启平的确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用“行”温暖着病人,关爱着同志,赢得了病人和全社会对他的交口称赞。他用“行”遍阅古籍,以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撰写出一篇篇高质量的论文;他用“行”把目光瞄准了未来,与时俱进,创中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