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汉(1901—1933),字作良,四川省三台县联胜乡(今属塔山镇)人。潼川联合县立中学肄业。1929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涪波社”。1930年1月,到袁家庵爱智小学(北区党组织活动据点)任教务主任,利用教学之余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和组建工会、农会,倡办夜校,培养工农革命骨干力量。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7月,重建中共三台北区区委,任书记。1933年1月26日,国民党县政府派出保安队一百余人,于次日包围中共准备暴动的据点张家湾和石缸湾。张天汉等11人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3月1日,被川军田颂尧部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在刑场上,张天汉等大义凛然,高呼口号,英勇就义于牛头山,时年32岁。张天汉牺牲后,由党组织暗中将他的遗体运回家乡宝林寺安葬。张天汉在狱中遗诗云:“浩气冲天穹,丹心照千古,前人未完事,留给后人补。”
人物生平
张天汉(1901—1933),又名卓良,化名姜作良。
1929年寒假期间,党为了进一步开展北区的工作,决定在柳池井袁家庵创办爱智小学,作为北区党组织的活动地点,但经费无着,特支决定,利用张天汉的社会关系和他敢作敢为的胆识(外号龙王),由他以教育委员会的名义与垄断市场管理费的地主豪绅阮禹三(时任国民党三台县党部执行委员),开展争夺诸行斗市的斗争。在一个逢场天,张天汉组织农协会员100多入,以打锣为号,各组会员一齐动手,将斗、秤等一起夺走,要阮禹三交出收市场斗、秤管理费的权利。双方发生械斗,打伤阮氏打手五人,其中重伤四人。阮告到县政府,城区党组织又发动文教界人士大力支持,以有利教育事业为由,迫使县政府支持张天汉等的行动,因而斗争取得胜利。党组织认为张天汉在斗争中表现积极,已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开始考虑他的入党问题。但鉴于他某些社会关系,没匆匆吸收他入党,让他继续参加斗争,经受考验。
爱智小学建立后,县委决定调党员邹扶鹏、赵利群、许本达、邹春霆、胡继瑗等与张天汉到学校任教,张天汉任教务主任。学校实际是区委机关。张天汉在北区区委领导下参与编写宣传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等内容的歌谣,对动员和组织群众起了很大作用。
1930年秋陕西商人勾结本地豪绅在柳池、会龙一带开设西华钱店,放高利贷,低价诱逼农民预售粮食,从中进行剥削。北区区委抓住这件与群众利益攸关的问题,组织农民300余人在西华店门前示威、张贴标语、呼喊口号,赶走了西华店老板。同时又将附近庙宇内的神像捣毁,辟为学校。张天汉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党组织也更加信任他,让他参与更多的活动。
1930年9月北区区委工运委员汪觉如在三合盐厂组织工人开会,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并公开宣传成立苏维埃。厂主和土豪劣绅联名向团防局密报,团防局派分队长胡少卿带领团丁于11月20日(阴历十月初一)将汪觉如逮捕押送县政府审讯。汪觉如经不起考验,供出了组织,使许多同志被捕。十月二日北区区委得悉,决定立即转移分散隐蔽,安排张天汉去绵阳。张迅速处理了学校工作,即同学校工友邹俊声一道去绵阳,刭文信之家以教书为名隐蔽下来。与绵阳特支取得联系后,继续在盐工中进行革命活动。1931年春经兰台中心县委宣传委员、张天汉的老师、同乡刘克谐介绍,经中心县委书记鞠怀安同意,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积极为党工作,准备利用自已的社会关系,在绵阳、江油等地去开展工作。县委同意后,他化名姜作良,春节后便同邹俊声—道向江油出发。不料在路过绵阳城时,遇见平素有怨的老马乡人仲达德,仲向军警告密,于是张、邹在旅店投宿时被捕,邹俊声连夜逃脱。
在狱中张天汉见到原在白池口小学教书的冯希贤等几位教师,认识了因犯军法被押的排长陈志良,他们共同商量设法越狱。他们托探监的人暗地送来一把凿子,夜间轮流凿监房墙壁,同时约定陈志良的好友、连长鲜志成在外接应,并由鲜将他们护送出城,因而脱险。张天汉与冯希贤等四人到剑阁下来场友人定成基家,计划以教书或做生意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但定家害怕株连,不愿久留。因而张、冯二人在江油、剑阁,青川等地的同学、朋友家辗转年余,至1932年5月才回到江油冯希贤家中。与三台中心县委取得联系后,才潜回北区参加北区区委的领导工作。他利用夜间活动,培养积极分子,布置党的工作,因而党团和外围组织又恢复了生机。反高利贷和盐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斗争又活跃起来。1932年下半年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
1932年9月27日,中共四川省委发出拥护红军入川的特别通知,随即派出省委巡视员李少华、团委巡视员黄天元、周司合到三台北区来加强领导,组织农运,筹建武装,计划在北区开展游击活动,以配合红军入川。当时全川斗争形势很好,德阳孝泉兵变,南部升保地区农民武装暴动,田颂尧等地方军政官员急忙调兵遣将前往进攻。在这种形势下,中心县委决定北区在李少华同志指导下,积极发展组织,开展以抗粮、抗捐、抗债为中心的群众斗争,为迎接红军入川,开辟游击区创造条件。张天汉密切配合并安排了李少华等三同志住在可靠的同志家中,化装成医生、商贩等到三合、柳池、会龙、长乐一带开展工作;年底北区有组织的群众达到10000多人,对敌人震动很大。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25日先头部队解放通江县城。12月27日四川省委发出第三号特别通知,提出拥护红军的任务。12月31日潼川中心县委发出《为工农红军占领通、南、巴告民众书》,号召工人、士兵、贫农、学生起来拥护红军,参加红军,开展抗粮、抗捐,抗债斗争。
1933年1月北区区委遵照上级指示配合川陕苏区的军事行动,分散敌人兵力,计划在春荒时节的旧历正月初十(1933年2月4日)在柳池黄泥井一带组织暴动,先解除附近几个乡团丁的武装,割断电话线路,实行开仓分粮,然后开展游击活动,逐步向盐亭方向扩展游击区。当时已组织群众千余人,购置大刀、长矛、火枪等武器,省委还派员秘密运来一批枪支弹药。不料腊月二十八日(1933年1月23目)柳池乡逢场,团总刘公辅逼迫农民交纳二十九军预征三年的粮款。无力缴纳而遭扣押的农民达30余人,因此激起群众义愤,起而反抗。张天汉、李少华乘机鼓动群众,并组织张家湾、胡家沟等地农民八九百人携带刀、矛、扁担、锄把赶到柳池街上游行示威,并高呼口号:“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不准预征粮钱”、“不准关押农民”、“不准横行霸道”。于傍晚在米市街吴家茶馆勒令催粮委员刘公辅立即释放被关押的农民,缓征粮款。刘慑于群众的威力,只好将扣押在乡公所的人全部释放。群众散去后,刘公辅即与区长阮禹三密谋,并派人连夜去县府报告“柳池有共产党组织暴乱”,要求派武装镇压。县政府即派保安大队长谌世达带领手枪连官兵150余名,于腊月三十日(1933年1月25日)夜开到高埝长乐寺庙上。第二天拂晓一路奔石缸湾,一路去张家湾。住在石缸湾的李少华、黄天元等同志由于晚上研究工作,早上还未起床,均被捕。张家湾张天汉的家同时被包围,张天汉听到敲门声有异,知道已无法转移,就到正房张金钟家床下隐蔽,敌人反复搜查,均未发现,就将其子开涛(13岁)及邻居张金钟、张开志,张开蒙绑走,并用马刀砍开涛的背。搜查了半天,后因内奸告密,再次搜索床下,天汉此时紧贴床板,但因所穿长衫后襟拖地,被发觉而遭逮捕,与王光林、黄天元、李少华、胡继瑗及王春林、王衡月、王吕恭,张金钟、张开蒙、张开涛一道被押到三台。在监狱里关押期间,他坚贞不屈,党组织安然无恙,最终于1933年3月1日(农历二月初六)在老西门外牛头山下英勇就义。王光林、黄天元,李少华等同志与其一同遇难。事后,中共成都市委办的秘密刊物《快中快》第14期,刊登了悼念张天汉、李少华的文章,宣传了他们的功绩,号召革命同志向他们学习。
1982年12月,三台县人民政府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张天汉为烈士。
个人作品
过新年
提起过新年,国旗挂街前,想起新年叫人好辛酸。
国内新军阀,各不相上下,一胜一败争割乱如麻。
杀的是民命,刮的是民财,这样杀刮我们怎下台。
工农同志们,团结要齐心,把地主豪绅铲除不留根。
《过新年》是一首近似白话语的新诗,其内容沉重而富有感染力。诗人借“过新年”的描述,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形态和人民生存的现实。由于年年军阀混战,搅得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看不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生活的希望。这种“神仙打仗,百姓遭殃”的日子,人民大众苦不堪言,度日如年,特别是在农历新春过年之际,尤其让人辛酸。连续不断的战事,必然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一些家庭因此有人丧命或致残,或因战火阻隔,不能回家团聚等,这些都让诗人悲愤交加。所以作者写出了“提起过新年,国旗挂街前,想起新年叫人好辛酸”的诗句,痛陈感慨。因为军阀们为一己之私的干戈相向和党同伐异的“戡乱剿共”内战,产生了严重的社会恶果:“杀的是民命,刮的是民财,这样杀刮我们怎下台。”为了人民的生存,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结束灾难深重的历史,革命者、诗人张天汉发出了“工农同志们,团结要齐心,把地主豪绅铲除不留根”的呐喊!
作者在诗中愤怒地批判了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提出了变革社会、铲除一切压迫与剥削的革命主张,发出建立公正、公平、平等的社会新秩序的时代呼声。全诗意脉贯通,构思清晰,文辞流畅,情感深邃,充满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战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