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群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
张学群,男,汉族,1957年10月生,安徽阜南人,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二级大法官。
人物履历
1974.02-1976.12,安徽省阜南县柴集公社知青
1976.12-1980.08,安徽省阜阳市委办公室干部
1980.08-1984.07,安徽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
1984.07-1986.12,安徽省司法厅干部、团委副书记(其间: 1986.03-1986.12,挂职任安徽省肥西县司法局副局长)
1986.12-1988.05,安徽省司法厅政治部任免科副科长
1988.05-1991.04,安徽省政法干校副校长(1989.08明确副处级)
1991.04-1996.08,安徽省司法厅政治部副主任
1996.08-1998.07,安徽省司法厅办公室主任
1998.07-2001.12,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其间:1998.09-2001.07,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1.12-2003.12,安徽省芜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其间:2001.03-2002.01,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3.12-2008.06,安徽省蚌埠市委副书记(其间:2001.03-2004.01,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法学理论专业学习)
2008.06-2008.08,安徽省蚌埠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8.08-2010.11,安徽省蚌埠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0.11-2012.12,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厅级)
2012.12-2013.01,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代理院长
2013.01-2018.01,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2018.01-2021.01,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代理院长、院长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31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张学群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2021年1月25日,辽宁省十三届人大常委员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张学群辞去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社会兼职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主席。
荣誉展示
书法作品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数百幅;
参加过中国书协主办的多次大型展览;
曾获徐悲鸿艺术基金会三等奖;
论文获第四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报刊曾专题介绍;多次赴日本、东南亚等地展出;
先后在合肥、深圳、芜湖等地举办个展;
1993年出版《张学群书法集》,
2003年出版《当代书法百家-张学群》。
2013年10月26日至3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共同主办的“同源同行——张学群 杨彦书画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举行,展览共展出张学群、杨彦书画作品50余幅。张学群、杨彦二人以“同源同行”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形式新颖的作品,如张学群画、杨彦补笔造境作品,张学群书、杨彦补画作品,杨彦画、张学群题款作品,张学群画、杨彦题款作品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对书画艺术是一个很好的发扬和传承,很值得后辈学习。
媒体报道
品赏《当代书法百家·张学群》
2004年05月19日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每每一卷在手,感觉迥然有异:或则刚翻几页便很快放下,感觉没什么玩味之处;或则爱不释手,感觉书里有东西,可玩可品,耐人寻味。近读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书法百家·张学群》(以下简称《张学群》),感觉显属后一种。
其实早在十年前,学群先生就出过一本《张学群书法集》(新华出版社),当时便以其展现出来的扎实的艺术功力和全面的艺术才华引起书坛关注。十年过去,他的又一部新集———《张学群》问世了!品读《张学群》,感觉既熟悉,又新奇。熟悉的是作者的理性,他对传统的把握一如既往,只是面更宽、度更深;新奇的是作者的激情,这些全新的作品中饱含过去所没有的创作冲动,作品更具才情,更有内涵,更富意趣,更耐玩味。
笔者以为,《张学群》之可品赏,在于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上。从《张学群》这本集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数千年书法艺术传统的全面继承和深刻把握。历朝历代的名碑法帖,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及宋元明清行草等,他无不浸淫。他真诚专注地热恋着历史上每一位大师的每一件精品,朝夕读之临之吮吸之,从中获得丰富有益的艺术营养。如他的代表书体行草书作品中,既有宋人的意趣,又含明清的神态,亦见近人的影响,而每件作品又充满个性,与众不同,有张学群自己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张学群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创造、自己的风格以及自己的人品、学养、智慧、心态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学群是当代书法尤其青年书家群体中走传统与创新结合之路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而这部《张学群》乃是继承传统与锐意创新的结晶和范本。
《张学群》之可品赏,还在于理性与激情的把握上。艺术需要激情,也不能没有理性。众所周知,学群先生在书坛是位颇有建树的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创作实践中,始终注意书法理论的研究和思考,其书学论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入选“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讨论会”和“全国第四届书法讨论会”(获三等奖),并先后主编过《书法新论》、《书法新探》等书法论文集。重要的是,张学群不是一个“擅鉴不书”的纯理论家,他的理论更多地来源于他的艺术实践,而又时时指导着他的书法创作。从其两部作品集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书法创作理性之所在。《张学群》中的许多作品,就是在反复扬长避短、弃旧图新中产生的,是在一种美学思想的指导和驱动下产生的,应该属于“理性的创作”。然而《张学群》同时又属于“激情之作”,而且较之作者第一部作品集更富激情。学群先生在其作品研讨会上自云:“平时看书、临帖、写文章,有点想法了马上就提笔。”“有想法和冲动就写。”如果说,“想法”是一种理性思考的话,那么“冲动”显然属于创作激情。在《张学群》中我们几乎很难找到“写字匠”式的作品,很难看到循规蹈矩、千篇一律的作品,原因就在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在一种特定的心境、心态下激情创作的。尤其是几幅手札式和条屏式行草作品,兴至笔随,翰逸神飞,尽得“手挥目送”之意。
当然,《张学群》之可品赏远远不仅这些。比如,我们还可以从动静结合、碑帖交融上去玩味,从笔情墨趣、结体章法、形质神采等诸多方面去玩味。可以说,其味无穷。然而笔者最想提醒读者的是,《张学群》之可品赏,更在于作者的创作态度。他在艺术上有一种永不自满、永不停步、探索不止、不懈追求的精神。学群先生常说,他搞书法的目的是个“玩”字。当然,他所讲的“玩”是有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的。笔者认为,“玩”字因人而异,有人玩物丧志,玩世不恭;有人却能玩出学问,玩出品位。学群先生玩书法,可谓玩出了艺术的真谛,玩出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在品赏《张学群》形式的多变性、内涵的丰富性的同时,足可体味出作者精神的进取性和思想的求新性。唐佳/文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6 11:45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