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中国女秦腔演员
张宁,女,1966年出生于陕西省高陵区,秦腔演员,苏(蕊娥)派传人,1980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学习,1987年毕业后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工作,歌唱家冯健雪的学生,其丈夫为表演演员李小锋。她的嗓音甜美圆润,行腔委婉流畅,善于以声传情,极富“苏(蕊娥)派”韵味,同时吸收了秦腔名家肖玉玲的唱腔特点,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人物生平
张宁戏路宽,唱腔功底扎实,不但演唱秦腔很有特色,还兼唱其他陕西地方戏,如碗碗腔眉户等,如碗碗腔《桃园借水》、眉户《梁秋燕》;此外,民歌也是其所长。像《走西口》《三十里明山》《崖畔上酸枣红艳艳》《又唱流阳河》等。她曾拜陕西省歌舞剧院演员冯健雪为师专门学习陕北民歌,可谓戏、哥互补,以戏促歌,以歌补戏,是一位难得的能戏善歌的演员。她自幼聪明伶俐,模仿力极强,在省艺校学习期间,曾因多次习唱秦腔名家苏蕊娥的唱腔《花亭相会》而磨坏了几盘带子,她模仿的奶腔极似苏蕊娥,被大家称为“当代的苏蕊娥”。毕业后分配到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担任演员,她不计名利,刻苦学艺,努力实践,那怕是当配角演员,她也一丝不苟,非常认真。她说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就是演丫鬟彩女,她也把这当作向主要演员观摩学习的好机会,因而技艺大有长进。她的嗓音甜美圆润,行腔委婉流畅,善于以声传情,极富“苏(蕊娥)派”韵味,同时吸收了秦腔名家萧玉玲的唱腔特点,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便在省上举办的“西凤杯”秦腔青年演唱广播唱腔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三连冠。张宁和秦腔小生演员李小锋是梨园伉俪,夫妻俩经常在一起研讨、琢磨戏曲艺术的唱腔与表演,在团里分配角色较少的情况下,她发愤图强,自找剧本,寻求支持,先后和李小锋等演员合演了《花亭相会》、《苏三起解》、《四郎探母》、《彩楼记》、《断桥》等。秦腔传统折子戏《花亭相会》更是久唱不衰。曾荣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金奖、西北五省(区)戏曲邀请赛一等奖。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专程拜声乐老师展运华为师,提高自己科学的演唱方法和表现力。演出再忙,她都想法挤出时间坚持学习。经过老师的指点,使她收益匪浅。为了拓展自己的表演空间,张宁还拜歌唱家冯健雪为师,学习民歌演唱,并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她演唱的陕北民歌《赶牲灵》、《走西口》、《三十里铺》、《五哥放羊》等深受大众喜爱,获得了中国西部民歌大赛铜奖、并在香港成功地举办了陕北民歌专场,演出名噪一时。
大约是十几年前吧,“离城十里张家庄,我的父人称张百善,我的母高氏人称贤,上无兄来下无弟……”出人意料,一段《离城十里张家庄》的清唱,使当时西安的解放剧场几乎沸腾起来,赢得满堂喝彩,她的嗓音,吐字,行腔,韵味,酷似当年的苏蕊娥,清脆圆润,如品香茗,沁人心脾。伴随着秦腔《花亭相会》唱段的结束和台下评委、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张宁,这位童声奶气的旦角演员以“酷似苏蕊娥”的唱腔特点,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西凤杯”秦腔广播唱腔大赛中脱颖而出,并连续三次获得一等奖。那一年,《花亭相会》火了,张宁红了。对于刚从陕西省艺术学校毕业的张宁而言,这样的成绩让她喜出望外,但她深知自己的实力还很薄弱。“观众和评委把对苏蕊娥老师的怀念转嫁到了我身上,这是对老艺术家的怀念。其实,那时我并没有唱出戏的魂,只是在模仿。”而最早萌发学“苏派”唱腔的想法还是在艺校上学的时候。“我在广播里无意间听到了苏(蕊娥)老师和任哲中老师演唱的《花亭相会》,就学唱了两句,谁知同学们就开玩笑地说我的嗓音特别像苏老师。”从此,张宁便迷上了“苏派”唱腔,听磁带、看资料、学唱腔成了她每天必修的功课。然而,艺术贵在个性,一味地模仿前辈,只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这一点,张宁深有感悟。“一个艺术家,第一步应该是模仿,然后根据自身条件走出模仿的阶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张宁除继承了“苏派”的唱腔特点外,还融入了自己的声腔和表演,并将《花亭相会》中的某些唱词清晰化,听起来婉转细腻,悦耳动听。如今,《花亭相会》已成为张宁的代表作,可谓走到哪唱到哪,光演出就达千余次。当初,为了扮演剧中角色,张宁还特意量体订做了一套“头面”和服装。如今,“头面”依旧夺目,而那套戏服早已磨破。张宁自己都没想到,无意间的一次学唱,竟使自己无怨无悔地走上了这条路。“只要认准了方向,我绝对不会半途而废。”
1980年进入艺校学习时,张宁就一直在尝试,在探索,像一只辛勤的蜜蜂,整日在百花园里搜寻,采集那些最精华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然后经过加工,酿造,再奉献出来。对秦腔旦角行当的前辈、名家,她尽量搜集她们的录音带、光盘,反复听、反复看,一字一句、一腔一调地琢磨,回过头来再根据自己的嗓音、喜好,选出一些经典唱段练习、学唱,其中很多健在的名家,她除了去现场观看演出,还登门求教,请她们口传身授。在排练《苏三起解》时,她就拜肖玉玲老师为师,请她手把手为自己排戏;全巧民老师演出《虎口缘》,她坐在台下仔细看,完了又跑到后台,当面学唱,请求指点……就跟着秦腔名家肖玉玲学戏,并排了“肖派”代表作《玉堂春》之《苏三起解》一折。肖玉玲婉转流畅、淡雅清新的唱腔,细腻传神、楚楚动人的表演让张宁领略到了名家的艺术风采和独特韵味,因而张宁学戏时特别用心。熟悉秦腔的人都喜欢《周仁回府》,里面的《夜逃》中,周仁被老管家误会后百口莫辩,嫂子却在暗处听得一清二楚。那种委屈悲痛的人生况味常常激起许多人的共鸣。2001年陕西省春节戏曲晚会上在这场戏中,国家一级演员李小锋扮演周仁,张宁扮演周的嫂子,两人将此剧演绎得让人鼻酸眼热心碎肠断,全场观众的掌声不绝于耳,张宁那两声哀婉的“兄弟———”叫得观众席上竟有人泪水盈眶。周仁护送嫂子在夜色中逃走时,一位戏迷箭步冲上舞台,手捧鲜花,斜刺里追将上来,令已渐至幕后的“周仁”们欲逃而不可得,只好“束手就擒”,再次走上前台谢幕。这位“勇敢”戏迷的行动顿时在全场惹起一阵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1987年毕业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后,张宁更是得到了马友仙、郝彩凤、全巧民等前辈名家的悉心指导。同样,《金玉奴》的排演也得到了众人支持,尤其是该剧导演蔡志诚老师。《金玉奴》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经典之作,也是秦腔传统剧目代表作之一。因外形和嗓音接近于剧中角色,张宁看准了这出戏,并下了很大工夫来排练。找导演、寻搭档、做服装……2006年8月,《金玉奴》最终成型。虽然还没来得及和广大戏迷见面,但在接受审查时,专家、领导均给了很高的评价,有专家说这出戏将会成为张宁的又一代表作。可谁曾想到,最初排练时,张宁却遇到了重重阻力。“什么年龄不适合啊、外形条件差啊,很多人都说这出戏成不了。”面对这些言语,张宁哭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她马上找来导演蔡志诚,搭档徐松林、段敏君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之中。“行不行,等戏出来之后再说。”张宁凭着这股子冲劲和对秦腔艺术的执著,终于将《金玉奴》排了出来。虽然外形和嗓音与剧中人物有些相像,但在刻画人物心理时,张宁却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一个16岁的小姑娘,在经历了一见钟情、满心欢喜、被人遗弃、最终被害的磨难之后,心理落差跨度特别大。”戏虽难,但张宁得到了蔡志诚的耐心指导。“一招一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蔡老师都非常注重。虽然是传统戏,但他却运用了现代的排演手法,无论是唱工,还是道白都很精彩。”
对一个青年演员来说,走到这一步,本应知足了,可张宁偏偏有点不知足,有点“不安分”,依然在不断尝试,苦苦追求,努力拓宽自己的戏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扮演的胡秀英、白素贞、柴郡主这些角色的唱段,同样有滋有味,入耳动人。近年来,她又拜歌唱家冯健雪为师,涉足歌坛,唱起了陕北民歌,还出了专辑,并在香港成功举办了个人演唱会,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可亲可爱的陕北“甜妹子”。起初,我以为她是在追求“市场效应”,待把她的歌曲、戏曲光盘看了听了几遍之后才明白,她是为了让秦腔的韵味更甜更美。果然,在不少秦腔唱段里,既有民歌的缠绵婉转,又融入了花腔的跳跃欢快,给古老的秦腔增添了现代色彩。 “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裳来到了河边……”当一身兰花花衣服装扮的张宁凭借《小二黑结婚》选曲出现在中国西部民歌大赛台上时,台下的叫好声便响了起来。因出色的表演和唱工,张宁获得了此次大赛的铜奖。张宁说,唱歌一直是她的梦想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学成唱歌。母亲靠养鸡,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四个子女拉扯大,很不容易。现在条件好了,我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2005年11月,在香港举行的“实验传统艺术节”上,在原本以秦腔、昆曲、京剧和河北梆子等传统戏曲艺术为主的演出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张宁却以一场令人耳目一新,歌中有戏、戏中有歌的陕北民歌演唱会大获成功。谈到赴港演出,张宁笑言这是一次真正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过程。原来,在2005年的6月份,香港实验传统艺术节的策划、艺术总监曾念荣先生来西安和李小锋磋商其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实验传统艺术节”的演出事宜中,无意中听到张宁演唱的陕北民歌,立刻被吸引,于是临时决定在秦腔、昆曲、京剧和河北梆子组成的整台演出中,加入陕北民歌的演出环节。就这样,秦腔和陕北民歌这两种代表陕西或者西北地区艺术形式中的“最强音”,同时登上了国际大都会香港的演出舞台,而张宁也在香港完成了她作为一个民歌手的第一场演唱会和专辑首发式。其实事情还得从2003年8月说起,香港当代文化中心节目总监荣念曾来西安与李小锋商议2005年去香港演出的事项,无意间听到了张宁演唱的陕北民歌,颇为惊讶。当得知张宁也是秦腔演员时,荣念曾更是对张宁佩服,便开玩笑地说,歌唱得这么好,还唱什么戏啊。随后,荣念曾便提出邀请张宁去香港开民歌演唱会的想法。这下可把张宁吓坏了,因为自己从未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开演唱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荣念曾走后,张宁并没有把开演唱会当真,但她却认认真真地跟着陕西省艺术学校的老师展运华学起了声乐。无论再忙,她都没间断过,直到后来,张宁仍坚持到展运华老师那里学习。长时间的接触,让张宁对展运华更加敬重,师生之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深了。“展老师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她的毅力、坚韧、爱心是一般女人很难做到的。她用爱心延续着身患绝症的爱人的生命,这让我非常感动,因此我特别敬重她。”展运华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张宁受益匪浅。“在她身上学到的东西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可以说,展运华是我的恩师。”2005年8月,张宁收到了远在香港的荣念曾寄来的邀请函,邀请张宁到香港举办民歌演唱会。拿到邀请函的一瞬间,张宁又惊又喜。“真没想到自己能在香港开民歌演唱会!简直和做梦一样。”就在此时,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张宁录制的民歌专辑将在2005年11月正式发行,这个日子恰好是张宁在香港举办演唱会的时间,两件喜事,两份收获,只是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想。张宁用情真意切的歌声,征服了香港的观众,也走进了每个喜欢她、支持她的人心里。正如张宁在专辑上所写的那样: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香满乾坤。秦腔与民歌,作为张宁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两种艺术形式,早已同张宁的生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秦腔是我的专业,既然是专业,就一定要唱好;民歌虽是业余爱好,但我要把它当作专业来唱,而且还要唱出成绩。”张宁一直用这句话激励着自己。在香港演出的成功让张宁感到了几许欣慰,也让香港的观众再一次领略了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据她介绍,演出结束之后,许多外国的演出经纪人都积极表态,希望能够把陕北民歌的演出推向本国市场,虽然因为签证时间不够,他们推掉了于12月3日在约旦的一场演出,但在美国、韩国等国的演出计划目前正在商谈之中,而一手策划这台演出的曾念荣先生也表示,对陕北民歌的包装、演出,这一次只是“开始的开始的开始”。而谈到自己以后的艺术生涯,张宁则表示,秦腔和陕北民歌都是她的最爱,所以她不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唱歌,首先还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06年12月30日晚在西安人民剧院,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文化艺术报社、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戏曲广播协办的全省秦腔中青年演员专场演出第二场即为由张宁主演的《花亭相会》、《苏三起解》、《金玉奴》等折子戏专场。举办“陕西省秦腔中青年演员专场演出”活动,是在秦腔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保护传承秦腔艺术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实施“人才兴文”的秦腔发展战略,积极搭建适合于人才成长的艺术平台,使优秀的中青年秦腔演员脱颖而出,繁荣和发展秦腔舞台艺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从而加强秦腔保护的力度。对此,著名秦腔演员李小锋说:“她默默无闻了20年,把大部分精力全放在了家里,确实不容易。这次专场演出,我要为她全程服务,让她好好地展现一下自己。”在艺校上学时,张宁便结识了李小锋,并一同排演了《花亭相会》。1990年,两人凭借这出经典之作参加了当年的陕西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他们。同年正月初六,张宁与李小锋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个人生活
张宁和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小锋二人1980年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同窗学习7年,联手演绎了许多经典剧曲:《花亭相会》、《鬼怨.杀生》、《白蛇传》、《走雪》等。从艺30余年来,他们辛勤耕耘,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演绎了《苏三起解》、《三堂会审》、《别窑》、《坐宫》等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唱段。琴瑟相调结同心,鸾凤和鸣当空舞。二人珠联璧合,笙磬同谐,成为秦腔界的黄金搭档,有“秦腔伉俪”、“花亭相会戏鸳鸯”之称。
主要作品
《花亭相会》《苏三起解》《坐宫》《断桥》《走雪》《彩楼记》等。
社会活动
2024年11月,担任西安市文艺两新联合会非遗文化专业委员会顾问。
人物评价
自信的女人是美丽的,张宁对此体会很深。从初出校门时的懵懂羞涩,到如今舞台上的洒脱大方,再到现实生活中的随意平和,爱人对张宁的鼓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小锋给了我爱与自信,没有他的鼓励,我的心态不会这么好。”对于自己并不算出众的外貌,张宁却有自己的另一番见解:“漂不漂亮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当然非常重要。但真正的美丽并不在外表,女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这种可爱来源于自身的个人涵养与艺术修养。只要充实了自己的内心,魅力就会不知不觉地显示在你身上。花再美,总有枯灭的一天,但绿叶的生命力更为长久,我愿意做一片绿叶。”有着平和心态的张宁,有时也会宽慰自己的爱人,难怪李小锋说张宁是他的开心锁。在待人处世上,张宁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常怀感恩之心。张宁热爱秦腔艺术,痴迷秦腔艺术,不管秦腔景气不景气,是热是冷,她都一如既往,不改初衷。加上她肯钻研,悟性好,由她所扮演的角色和演唱的唱段,不论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或是苦中有乐、乐中含悲的,都能较好地把握人物内在的情感。同时,在继承传统,学习名家的基础上,注意发挥自己的长处,创造自己的风格。用她的话说,就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提高”。她参加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时,一段《花亭相会》的唱腔,声情并茂,甜润如蜜,深深感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评委。评语就一个字“甜”!她便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一等奖。
参考资料
秦腔名旦张宁.中国戏剧网.
张宁.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5:0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