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春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馆长
张宪春,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1986年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1989年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的植物学研究所硕士毕业;1994-1997年在职博士。1995至1996年期间在荷兰莱顿大学荷兰国家植物标本馆访问,2003-2004年期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植物研究所访问,2004至2005至在韩国全北大学校合作研究。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现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馆长,中国致公党中科院海淀支部副主委。
研究工作
多年来坚持野外工作,取得了大量标本资料,曾到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研究院,芝加哥Field博物馆,密苏里植物园,英国邱园,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爱丁堡植物园,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比利时植物研究所,根特大学,烈日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乌德勒支大学,匈牙利自然历史博物馆,奥地利自然历史博物馆,维也纳大学,德国柏林植物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乌普撒拉大学,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印度国家植物研究所,旁遮普大学,旁加比大学,新加坡大学,新加坡植物园,俄罗斯阿尔泰大学,越南国立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全北大学等单位查阅标本。独立完成了《中国植物志》蕨类10个科的编研。作为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外联合编委会委员和蕨类编委会负责人,组织和协调Flora of China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编研。在秦仁昌院士提出的蕨类植物分类系统(199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成果)的基础上,从分子系统学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尝试提出了新的分科概念,发表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研究进展:兼论国产类群的科级分类系统”(2008);2011年和国际同行一道发表了最完整的世界“现代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科属分类系统”,并建立蕨类植物新科2个, 肠蕨科Diplaziopsidaceae X. C. Zhang & Christenh.和轴果蕨科Rhachidosoraceae X. C. Zhang。已经完成“中国蕨类植物名录和分布”,《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并着手编写“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科属图志”,以及东亚卷柏科等类群的分类学专著。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了多部专著的编写。独立或协助指导蕨类植物研究生多名,其中5名博士生已顺利完成学业。
2023年6月,国家植物园科研人员联合广西林业科研人员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蕨类植物金毛狗属一新种,本研究成果以“Phylogenomic analysis, cryptic species discovery, and DNA barcoding of the genus Cibotium in China based on plastome data”为题,于2023年6月6日在线发表于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国家植物园孢子植物分类团队张宪春课题组的在读博士生梁思琪和和广西林科院蒋日红为共同第一作者,广西林科院李开祥和张宪春为共同通讯作者。
科研项目
“中国瓦韦属植物的分类学修订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批准号 30470139) (2005-2007)主持人。
“蕨类植物虚拟标本馆和数据库建设”,科技部平台项目(批准号66216F6003)(2006-2008),主持人。
“水龙骨科瓦韦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及宽带蕨属的谱系地理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批准号30770166)(2007-2010),主持人。
“瓦韦属Lepisorus (J. Sm.) Ching的系统学研究”,中国科学院项目(批准号KSCX2-YW-2-0946) (2009-2011),主持人。
“中--俄一些重要维管植物的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批准号 31011120090) (2010-2011),主持人。
“广义伏石蕨属的分类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批准号 31070182) (2011-2013),主持人。
“喜马拉雅的隆起对东亚及东南亚蕨类植物分化的影响”,(批准号2011T1S22) (2011-2012),主持人。
“蹄盖蕨科双盖蕨亚科的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批准号31170199)(2012-2015),主持人。
1.“中国瓦韦属植物的分类学修订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2.“蕨类植物虚拟标本馆和数据库建设”,科技部平台项目
3.“水龙骨科瓦韦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及宽带蕨属的谱系地理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
4.“瓦韦属Lepisorus (J. Sm.) Ching的系统学研究”,中科院其他项目
5.“中--俄一些重要维管植物的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
6.“广义伏石蕨属的分类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
7.“喜马拉雅的隆起对东亚及东南亚蕨类植物分化的影响”,中科院国际人才项目
8.“泛喜马拉雅植物志预研野外考察”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
9.“蹄盖蕨科双盖蕨亚科的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国家自然基金
10. “《中国植物志》的数字化和DNA条形码”,科学技术部重点专项
11. “印度尼西亚热带植物分类调查与生命之树重建的合作研究” 院级国际合作项目
12. “东北亚植物区系研究”韩国环境署生物资源研究所国际合作项目
13.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膜蕨科分类”,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
14. “东亚伏石蕨属(水龙骨科)的物种形成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15. “广义蹄盖蕨科转录组基因的演化及系统关系的重建”上海市园林管理局攻关计划
16. “中华蹄盖蕨复合体的谱系地理和物种形成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17. “蛇足石杉及近缘植物的资源收集和繁殖体系研究” 中科院成套技术服务项目
18. “中国和喜马拉雅地区卷柏属异形孢子叶植物的分类修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 “面向我国出入境口岸动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服务” 中科院其他任务
20. “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国际访问学者”-Ronald Louis Leo Viane(比利时),中科院国际人才项目
21. “植物实物标本库、资源信息整合与共享” 中科院重点项目
22. “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多样性调查和《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编研”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一带一路”专项
研究论文
[4] 郭梦桥,郭捡,张大维,张宪春,刘保东. 2012. 扫描电镜下9种卷柏叶表皮特征的系统学意义. 电子显微学报 31 (2): 163—167.
[5] 张宪春,2012.《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1-20973-8).
[6] 秦仁昌,2011.《中国蕨类植物图谱》.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1-19475-1). 再版重印,对分类和名称变化进行了补充.
[7] 齐新萍, 张宪春. 2011. 中国瓦韦属三种植物的细胞分类学研究.广西植物31: 181-183.
[8] 张宪春. 2011. 亚洲热带植物研究的摇篮—莱顿标本馆.生命世界263:38-39.
[9] 张宪春. 石雷, 2011. 中国蕨类植物研究进程.中国花卉园艺243: 8.
[10] 胡宗刚, 张宪春. 2011. 秦仁昌与植物标本馆.生命世界263:44-49.
[11] 李中阳, 张宪春. 2011. 跟着Ralf Knapp的镜头寻找台湾蕨类植物.生命世界264:92-93.
[12] 张宪春,2011. 第十八届国际植物新大会植物命名分会情况简介.仙湖10 (2): 29.
[21] 郭志友,刘红梅,张宪春,刘保东,2010. 粗齿黔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8(1): 54-58.
[22] 卫然,张宪春,齐新萍, 2010. 肠蕨属和同囊蕨属的系统位置—基于叶绿体 rbcL 基因和 rps4+rps4-trnS 基因间隔区序列的证据,云南植物研究, 增刊17: 46-54
[23] 齐新萍,张宪春,卫然,2010 中国瓦韦属革质叶组的分类学修订。云南植物研究,增刊17: 55-64.
[35] 张宪, 2008. 中国蕨类植物志中两色鳞毛蕨学名的纠正. 植物研究,28 (1): 5–6.
[38] 张宪春等,2008. 石松科,石杉科,卷柏科,水韭科科,木贼科,车前蕨科,书带蕨科,蹄盖蕨科,鹿角蕨科, 槲蕨科,剑蕨科,禾叶蕨科等,《中国高等植物》第二卷,青岛:青岛出版社。
[40] 张开梅,石雷,李东,张宪春. 2008. 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Agardh.)发育过程及其孢子的无菌繁殖. 园艺学报, 35(1): 94-98.
[41] 刘红梅, 王丽, 张宪春, 曾辉. 2008.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研究进展: 兼论国产类群的科级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学报, 46: 808-829.
[42] 许为斌,梁永延,张宪春,刘演. 2008. 水龙骨科一新记录属——高平蕨属. 植物分类学报, 46: 916-918.
[43] 刘全儒,明冠华,葛源,张宪春. 2008. 中国瓦韦属薄叶组的分类学修订. 植物分类学报, 46: 906-915.
[48] 严岳鸿,张宪春,马克平,2007. 中国珍稀濒危蕨类植物的现状及保护. In 马克平(主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VII》,77-86. 北京:气象出版社。
[49] 刘红梅,张宪春,陈之端,董仕勇,仇寅龙,2007. 叉蕨科是一个多系类群:基于叶绿体rbcL和atpB基因的分析. 中国科学C辑,37(5): 575-584.
[54] 张巧艳, 刘晓瑞, 朱玉琼, 张宪春, 刘家熙. 2007. 中国蕗蕨属(膜蕨科)的分类学修订.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1): 44-49.
[55] 王金娟,张宪春,刘保东,成晓. 2007.桫椤科三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5(2): 115-120.
[56] 邵文,张宪春,刘保东. 2007. 海金沙胚胎发育的研究.植物研究27(2): 141-144.
[57] 王丽,张宪春. 2007. 我国的水生蕨类.大自然138: 54-55.
[58] 张宪春, 王丽. 2007. 蕨类植物. In 李振宇、石雷主编.《峨眉山植物》. 39-43, 161-208. 广州:百通集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59] 张宪春,2007. 卷柏科等,《中国高等植物》第二卷,青岛:青岛出版社.
[61] 孙稚颖, 张宪春*, 崔绍梅, 周凤琴, 2006. 中国29种和泰国1种卷柏科植物的叶形态学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植物分类学报 44 (2): 148-160.
[62] 董仕勇, 张宪春*, 2006. 海南产鳞始蕨属(鳞始蕨科)的分类学修订.植物分类学报44 (3): 258-271.
[65] 戴绍军, 王全喜, 包文美, 张宪春, 张大维. 2006.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IV. 金星蕨科-II .植物分类学报43(3): 233-245.
[68] 董仕勇,陈珍传,张宪春*. 2005. 深圳梧桐山蕨类植物区系.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3 (4): 358-362.
[72] 高卉 刘保东 张宪春*. 2005. 中国书带蕨科植物的分类和名称变化.植物研究, 25 (1): 30-33.
[105] 张宪春, 2000. 剑蕨科, in 林尤兴 (编辑),《中国植物志》6(2): 323-335. 北京:科学出版社
[106] 张宪春, 2000. 禾叶蕨科, in 林尤兴 (编辑),《中国植物志》6(2): 297-322. 北京:科学出版社
[107] 张宪春, 2000. 鹿角蕨科, in 林尤兴 (编辑),《中国植物志》6(2): 293-2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108] 张宪春, 2000. 槲蕨科, in 林尤兴 (编辑),《中国植物志》6(2): 267-292. 北京:科学出版社
[109] 张宪春, 1999, 书带蕨科, in 朱维明 (编辑),《中国植物志》3(2),北京:科学出版社
[110] 张宪春, 1999, 车前蕨科、书带蕨科, in 朱维明 (编辑),《中国植物志》3(2),北京:科学出版社
[111] 张宪春, 邢公侠(编),1999. 纪念秦仁昌论文集――纪念秦仁昌100周年诞辰蕨类植物学研究论文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17] 张宪春, 1996.中国蹄盖蕨属轴果蹄盖蕨系植物的分类. 植物分类学报34(2):180-193.
[118] 张宪春, 石雷, 1994.中国粉背蕨属一些种类的增订. 植物分类学报 32(1):93-97.
[119] 张宪春, 1994. 蕨类植物,李振宇主编,《龙栖山植物》,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20] 张宪春, 1993. 蕨类植物, 李振宇等主编,《广西九万山植物资源考察报告》.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21] 张宪春, 1992. 云南蹄盖蕨亚属植物的分类. 植物分类学报30(3):245-255.
[122] 张宪春, 1991. 国产蹄盖蕨属软刺蹄盖蕨组植物的研究. 植物研究11(3): 1-15
出版图书
著作专著
《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主编
《中国植物志》第六卷3分册 主编
《纪念秦仁昌论文集》主编
《朝鲜半岛植物志》编者
《都江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编者
《峨眉山植物》编者
《观赏蕨类》编者
《广西九万山植物资源考察报告》编者
《国际蕨类植物学名定名人索引》编者
《龙栖山植物》编者
《马来西亚植物志》蕨类第三卷 编者
《武陵山地区维管植物检索表》编者
《中国高等植物》第二卷 编者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编者
《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编者
《中国植物志》第六卷2分册 编者
《中国植物志》第三卷2分册 编者
《中国植物志》第三卷2分册 编者
1.《中国茂兰森林蔬菜》, 2020, 北京:科学出版社.
2.《云南马关县野生高等植物及植被多样性》, 2019,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3.《台纸上的植物世界》, 2018, 北京:科普出版社.
4.《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一卷 植物 总名录(上册), 2017, 北京:科学出版社.
5.《中国茂兰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2017 , 北京:科学出版社.
6.《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 2017, 北京:科学出版社.
7.《中国高等植物彩色图鉴》第2卷,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 2016, 北京:科学出版社.
8.《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一卷, 植物 , 蕨类分册 , 2016, 北京:科学出版社.
9.Flora of Korea vol. 1, 2015, 韩国首尔.
10. 《石松类和蕨类名词及名称》, 2015 , 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
11. 《黄荆老林野生植物》, 2015, 北京:科学出版社.
12. 《大巴山地区高等植物名录》, 2014, 北京:科学出版社.
13. 《中国蕨类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 2013, 北京:科学出版社.
14. Flora of China vol. 2-3, 2013, 北京:科学出版社.
15. 《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201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 2013, 北京:林业出版社.
17. 《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秦仁昌主编, 张宪春 修订, 201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8. 《生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与管理》,2010,北京:科学出版社.
19. 《神奇的中美红杉树》, 2009,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 《中国高等植物》第二卷, 2007, 北京:科学出版社.
21. 《峨眉山植物》, 2007,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2. 《中国植物志》6(3) , 2004, 北京:科学出版社.
23. 《观赏蕨类》, 2002, 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
24. 《都江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2000, 四川:成都科技出版社.
25. 《中国植物志》6(2) , 2000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6. 《中国植物志》3(2) , 1999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7. 《纪念秦仁昌论文集》, 1999 , 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
28. Flora Malesiana ser. II, vol. 3., 1998, 荷兰莱顿大学.
29. Authors of Scientific Names in Pteridophyta, 1996, 英国皇家邱植物园.
30. 《武陵山地区维管植物检索表》, 1995, 北京:科学出版社.
31. 《龙栖山植物》, 1994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2. 《广西九万山植物资源考察报告》, 1993 , 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
33. 《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 1993, 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研成果
2008年, 获得印度蕨类协会Bir教授奖章名誉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1 23:42
目录
概述
研究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