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尔
中国安徽籍诗人
张尔,男,1976年7月生于安徽池州,诗人,策划人,现生活和工作于深圳。作品被译介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印地语、瑞典语、日语等。
艺术履历
策划展览
获奖经历
出版物
人物评价
孙文波(诗人)
在普遍把简单主义奉为圭皋,放弃诗歌技艺的年代,张尔坚持通过以技艺建构诗篇,用复杂性探求语言诗意的构成方式的写作,让人感到具有反向的英雄主义精神。他的这一努力我是赞同并欣赏的。因此,他是我愿意阅读的少数70后诗人之一。       
         
臧棣(诗人,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尔的诗保持着一种可贵的现实感,一方面诗人对现实的迷乱怀有高度的警醒,但又未流于廉价的愤怒,另一方面在疏离现实的同时,他的诗又强烈地展现出一种内心的真实和语言的自尊。
王敖(诗人,美国卫斯理安大学教授)
张尔的诗是一种空间的颂歌。大尺度的空间想象,在他的诗里并不是崇高的象征,而是代表诗人在动荡旅途中把握到的万千变化。它们是宇宙、地球、不同的国家与山河大地,像演员粉墨登场,而舞台是由一些较小的空间提供的,那是天台、隧道、虹桥、居民楼、一辆老爷车的内部,既跟我们的心灵共生又跟我们的身体同在,提供时空巨变中可靠的层次感。诗人本人则申请到了一个特殊的观众资格,他对这个舞台深情倾诉,每句话都有可能把我们变成颂歌中感同身受的路人或老朋友。
顾爱玲(美国诗人,翻译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为一个充满时代性的当代诗人,张尔的创造力独一无二。他的词汇、修辞、语法都证明他有着非常独特的思维和思考方式。读他的诗歌就像潜入深渊,而读者很乐意地在那语言制造的深处驻足。他的写作不但涉及到今天的难题,而且突破明天的可能性。
蒋浩(诗人)
张尔的诗歌在近年突然有了豹变:用词险峻曲折,取意批判反讽,在看似断裂的语意推进中却又处处暗藏机锋,旁出他门。从近作可以看出,张尔偏爱反省如隐私般晦暗不明的自我情绪,把它们有意无意地投射在一个接近于街头或舞台的半戏剧半文化中来考察它的有限的现实含量,和不断增值的静态历史感,以此把极为独特的接近于纯个人经验,巧妙地强力扭转为一种不那么轻易辨析的指向未经的公共性。这既是冒险,更是先行。改变诗歌,先改变语言。对古雅的选择不是简单的复兴或致敬,更是结合自己的秉性突围现实。张尔在这点上显示出的天赋不仅仅是迷恋汉语之美,更是他对自己的刻苦用功的信心和酬道。
余怒(诗人)
张尔的诗色泽幽暗,但并非漆黑一团,这其中语速起了关键的作用,叙述的从容冲淡了语言的黑暗,使暴力不显,幽灵不再张牙舞爪,黑夜也就成了傍晚。奇怪的是,这种写作应该属于一个老人,而年轻的张尔如何就这般慢吞吞呢?没有那个年龄段的人的急躁、怨怼、尖利、飞快、骄傲,有的只是均衡、绵延、轻言絮语。就其诗中所显现的气息而言,与其说他在写作,还不如说他在弥漫。看得出来,与这个时代其他的时刻寻求变化的写作者一样,张尔也不愿仅仅在字典的意义领域里从事劳动,他也在撕扯着“语义”,只不过他采取的是一种非暴力的方式,他慢条斯理地“撕”。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05 21:31
目录
概述
艺术履历
出版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