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崿
中共党员
张澜的次子张崿(慕良),于1907年在四川南充县出生。南充是他求学的地方,期间他与罗瑞卿、王燕生成为了同窗。之后,他转至上海同济大学附中深造。1926年,张崿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并与王燕生共同加入了共产党。次年,他远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柏林期间,他积极响应德国共产党开设的工人夜校,由于对活报剧的热爱,他自发组织了活报剧团,深入街头乡间进行演出,以此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他也在报刊上频繁发表文章,活跃于文化领域。通过这些活动,他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用以补贴生活。1938年秋,张慕良积劳病逝。
人物生平
张崿,字慕良,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是张澜(表方)先生的次子。六岁上,先生送子去受推崇的大林寺--南充县北区高等小学校读书。这所小学,是1913年由庞明钦、庞麟儒等邀约一批名流创办的,学校办在庞家的家庙里,座落在芦溪乡和金台乡边界的小山上,校门前有石狮虎,丛林翁郁。由于庞明钦等办学有方,很快就以教育优良著称于顺庆地区。慕良虽年幼,聪颖勤奋,在校一直品学兼优,很受同学、老师、学校推重。
1920年初,以优秀成绩高小毕业,考入南充中学。
1922年,慕良常在南充詹主柯北路词乡会,同大林寺小学来的校友讨论时事和中国前途的问题,和湛伯功发言常常溜溜不绝,见识超群,罗瑞卿很钦佩他们见多识广。当中瑞卿更接近慕良。两人长谈,有时直到深夜。
1923年住进同济大学附中,勤奋学习德文德语。1925年毕业,到了北京。1926年,在北京大学读了两个学期,这期间,他和王燕苏同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临出国时,慕良去武汉看望住黄埔军分校的罗瑞卿,还会见了张默生、王燕苏等。他对瑞卿选择从军的道路很赞赏,对瑞卿鼓舞很大。
1930年,周恩来到了柏林,慕良先向文普说::“国内有要人来”慕良、文晋、成仿吾、谢唯进去见恩来同志,他住的是中等旅馆,生活十分俭朴。
1933年,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上台,国民党使馆对慕良的监视更严密,他立不住脚了,只好离开德国。但是,出走也不容易,反动派就妄图在途中加以逮捕。当他到达法国马赛时,党组织通知他说不能回国了,只能在党组织掩护下,转往苏联。当时,耗传到国内,误说他被捕,遭了法西斯毒手,牺牲了。张澜先生听到,异常痛惜,极度悲伤。
1936年,中共中央调慕良回国在他老人身边工作,通过老人影响四川以至西南实力派,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扩大反蒋抗日的阵地,同时,寻找机会协助党恢复和发展被严重破坏的川北党组织。慕良回到成都,张澜先生看见儿子远道归来,听了十年重要经历的陈述,深感欣慰。特别嘉喜他“立身”“善”,走上了人生正道。
到1937年“7·7”事变,抗战爆发,慕良赞助促进张澜先生和于渊、王干清、张志和等知名民主人士写信给“成都各界救国联合会”,建议发起组建“华北抗战四川民众后援会”。
1938年,慕良不幸逝世,终年才30岁。中共中央曾派徐冰等同志慰问张澜先生和家属。不久,张澜先生派张默生等把他的灵框运回南充,埋葬在南溪口的故居侧,基后有浅山竹林掩映。张澜先生不时登山凭吊爱子,思虑国事,曾对友人说:“我把这些竹子都摸玉了”,以寄哀思。
主要影响
1936年,九、十月间党中央派张澜次子张慕良由苏联回国,协助恢复被严重破坏的川北党组织,并在张澜身边做统战工作。张澜十分高兴,常于他谈论时事。两人都认为四川是中华民族复兴基地,也就是抗战的基地。做好刘湘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可以影响全国,从而更加努力稳定刘湘的决策和路线,形成延安、成都、桂林互派代表的局势,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张澜正是从儿子的身上,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这也为他以后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张慕良以赈灾委员名义,深入川北老苏区通江、南江、巴中一带,整顿被破坏的中共川北党组织。在张慕良的影响下,张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响应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积极从事救亡运动。张慕良即协助他开展四川统战工作。1938年秋,张慕良积劳病逝。
参考资料
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同盟.
张澜与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员会.2021-09-13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4:4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