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张慧瑜,1980年生于山东郓城。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供职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影视文化、基层传播、新闻社会史、对外传播、非虚构写作。
人物经历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本科,1998-2002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硕士,2002-2004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2005-2009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2015-2016
讲授课程
承担《影视与文化研究》、《影视文化与批评》、《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片与专题片创作》、《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实践前沿工作坊》、《非虚构写作实践与实习》、《非虚构写作》、《基层传播理论与方法》等教学课程工作。
学术贡献
《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人民出版社2012年)、《影像书写:大众文化的社会观察(2008-2012)》(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打开锈住的记忆:影视文化与历史想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文化魅影: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文化传播:转型时期的中国电影》(人民出版社2021)
在《开放时代》、《文艺研究》、《电影艺术》、《读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50篇,在非核心、省部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学习时报》、《南风窗》等主流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文章两百余篇。 获得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3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2020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2届“学会奖”专著一等奖(2019年)、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北京文艺评论2019年度优秀作品”(2019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1届“学会奖”论文一等奖(2018年)、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首届视听传播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一等奖(2016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论文三等奖(2014年)、第一届华语电影研究优秀论文征文二等奖(2014年)、2012年度《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最佳书评(2012年)等。 承担2021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以文艺作品质量提升为导向的数字时代文艺批评机制研究》、2019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从转型到崛起——新中国电影专题研究(1949-2019) 》、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重大研究项目《基层传播与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8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有效引导研究》、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史(1905-2017)》等国家、部级项目5项。 主持“文化与媒介”学术工作坊、南门读报小组、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中国根据地时期的信息传播与文化建设”学术工作坊等。
社会服务
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大学高研院经略研究院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等。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曾获2016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一等奖、2014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论文三等奖、第一届华语电影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参考资料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3:4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讲授课程
学术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