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斌峰(1962.5- ),男,哲学博士(南开大学),河南省光山县人,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组长,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逻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副教授,郑州大学哲学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台湾大学(陆委会“中华文化基金”项目)访问学者。
个人介绍
张斌峰,男,1962年5月11日出生,河南省光山县人;1995年获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5年9月1998年12月,在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哲学系前身)任教。曾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
方向为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哲学,尤对当代德国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律逻辑(法律论证逻辑)、符号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等领域或方向,
学术成果
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律推理研究——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视角》(项目批准号:07BZX046;项目代码:90207011106;),另主持和承担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学术成果: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法律的语用分析: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法律推理新探——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人文思维的逻辑--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维度》和《近代墨辩复兴研究》4部,合著8部;主编或编著《法律逻辑学导论》、《法学方法论教程》、《符号学导论》、《中国古典传统与西方现代自由》、《殷海光学术思想研究》、《E时代·新人类·新艺术》等,编有《殷海光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社会兼职
现兼任中国墨子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符号学与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关著作
《人文思维的逻辑--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维度》
《人文学科方法论》
《中国古典传统与西方现代自由》
《殷海光学术思想研究》
出版图书
主要论文
《当代法学方法论的现代价值阐释》,《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
《以司法公正实现公平正义》,《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7版。
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上)——法学方法论研究范式的批判性检审,《政法论丛》2014年第1期。
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下)——试论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语用模式及其新开展,《政法论丛》2014年第1期。
试论司法判决的合理可接受性——以修辞学为视角,《齐鲁学刊》2014年第1期。
交往理性视域下的法律论证,《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法律推理大小前提的建构及习俗的作用(第二作者),《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建构法律推理的新视角:以语用学合作原则为切入点》,《政法论丛》2009年第4期。
《‘意思表示’解释”的语用学透视——语用推理的维度》,《前沿》2010年2期。
法律逻辑研究对象新论,《政法论丛》,2008年第5期。
编选图书
大陆赴台知识分子研究殷海光夏道平纪念会论文合集》,何卓恩,张斌峰,夏明编,九州出版社,2011年;
学术方向
朋友和朋友们的书:张斌峰编《殷海光文集》---老金在线
张斌峰原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后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他的专业方向和学理资源是逻辑学和符号学,但对人文学科方法论有浓郁兴趣。他对傅伟勋精湛的解释,对哈贝马斯深刻的体悟,对“创造性转化”以及人文学科主要是法学方法论丰富而又允当的分析,对“正名”命题的逻辑论述……都是独步一时的。更重要的是,他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解有着与时下政治哲学家不同的致思方向。譬如,他提出一个问题:自由主义如何是可以证成的?显然,这是一个问题。他的基本意见是:自由主义,在当代条件下,需要交往理性。或者说,主体间性的理性交往可能是证成自由主义的可能方向。我理解:哈耶克很可能需要哈贝马斯的介入。这个意见极大地启发了我。在我看来,它具有方法论的价值或意义,值得深入挖掘。
学术魅力
倾听张斌峰说话是一种享受。如果“谈话场”条件佳,他会持续说出论文书面语一般的意见,具有丰富的理趣美。我常常想:如果有准备,应该将他的意见录音,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出色的文章。确实如此,张斌峰的滔滔不绝具有一种神奇的信息密度和力量。他那种学理深厚的放射性言谈提升着倾听者人文思考的质量,同时给人以知识谱系的应有向度和学术安全感。
参考资料
edu.cn/20.edu.cn/20.
aw.zue.aw.zue.
du.cn/2017/0.du.cn/2017/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8 17:11
目录
概述
个人介绍
主要研究
学术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