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庚
中共临沂地委原常委
张方庚(1917.12.28—1995.8.2)曾用名张方信。原中共临沂地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江西道村人。男。汉族。
人物生平
张方庚出身贫农家庭。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1945年10月,先后任桓台县马公乡社会于事、除奸组长,桓台县二区和县交通股股长,中共山东分局社会部侦察组组长,山东军区保卫部侦察组组长、山东军区训练队队长等职。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开展地下革命斗争和抗日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日寇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期间,他带领武装工作队员在北沂蒙地区开展游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1945年10月至1949年12月,历任山东军区保卫部二科侦察员、政法指导员,临沂县公安局副局长、党支部书记,新海连特区公安局副科长。积极侦察敌情,组织群众开展边沿区的对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临沂县委委员、公安局长,临沂专署公安处副处长,中共临沂地委委员、政法党组书记、专署公安处处长,地委委员、政治部部长,地委委员、常委、沂水县委第一书记,地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等职。“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仍坚持努力为党工作。1970年7月后,历任中共临沂地委党校党委书记,地区公安处处长、政治组组长,临沂地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纪委书记。任职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对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党的事业一丝不苟,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一心为公,勤政为民,为全区经济发展及政法、党的建设等项工作做出了贡献。1984年12月离职休养,1995年8月2日病逝于临沂。
人物故事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为了针锋相对地开展对敌斗争,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山东军区敌工部(八路军115师敌工部)抽调了张方庚(原临沂地委组织部部长、行署副专员)、周子明(原枣庄行署副专员)等几位搞过敌工工作的同志,建立了侦察队。开始,他们主要是靠化装侦察,例如巧装改扮成小贩、行商,伺机插入临沂城内,在酒馆、饭店、集场、赌局等敌人经常出入的地方,搜集情报。这种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也从敌人口里摸到了一些只鳞片爪的情况,但不系统不准确。特别是一些重要敌情,根本就搞不到手。
能不能寻求一种更好的方式了解掌握敌情呢?这时,张方庚猛然想到,过去在白区工作的同志,都是利用职业作为进行工作的掩护,那么,咱们能不能搞点职业掩护呢?后来,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情报处,几个同志一商议,都认为“以职业为掩护,加强敌工工作”是个好办法。在谈论到以什么职业作掩护时,有位同志讲了听到的一个故事,他说:“今年春天,有位同志到临沂城里去侦察,刚进南门,就看到聚拢着一伙人嚷嚷,近前一看,原来是两个汉奸正在打架,一个汉奸的衣裳已被撕成布条,另一个汉奸的鼻子被打破了,鲜血淋淋。据围观的群众说,这两个人都是烟鬼,为争买一盒烟打得头破血流。”听到这里,他不由心中一动,随即脱口而出:“敌占区缺烟,咱们根据地里有的是烟,俗话说得好。亲友见面,烟酒为先,我们何不在烟上做做文章呢?”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大家就异口同声地说:“好主意!”
滨海地区的农户,原来就有种黄烟卷纸烟的习惯,当时纸烟供应非常紧张,只有大连、青岛、上海等地有正规的卷烟厂,许多人是吸不到纸烟的。他们就用简易小型的土机子,手工制成卷烟到市场上出售,所谓的土卷烟机只不过是用几块木板和铁皮制成的,但卷出的香烟也能和真的烟卷一样好吸好看。每到烟叶成熟的季节,敌工部工作人员就在莒南县的十字路、相邸、大店等集镇上,把一家一户生产的卷烟买进来,然后通过自己的地下工作人员带进敌占区,一部分卖给小商贩,与其建立供销关系,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供应给我们的地下工作者,让他们以卷烟作诱饵,靠近日伪军,掌握敌情。
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卷烟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单纯从农户中收购,显然已供不应求。有些已经收购的卷烟,由于质量太差,日伪军中比较高一级的头目根本不用。为了让卷烟打入敌人上层,使其在敌人核心中发挥作用。1943年5月,山东军区政治部敌工部研究确定,自力更生,建立烟厂。
兴建烟厂的决定下达之后,他们迅速做了各方面的准备:在莒南十字路北的扁山脚下刘家扁山选定为厂址,因为该村具有建烟厂的有利条件,该村在1940年建立民主政权,1941年建立党支部,党组织坚强,群众基础好;村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河,尤其村北面山连山,便于掩护和隐藏,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加之村里村外农户历来有种植烟叶和卷烟的习惯,农民经常为维持生计采用土卷烟机制作卷烟到四处市场上出售。
厂址选定后,派人到上海购买了卷烟用的罗纹纸和制烟用的香料,聘请了技艺比较高超的卷烟师傅,招收了几名卷烟工人,开始生产。
作为刘家扁山村的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他们相信共产党,热爱八路军,烟厂办在这里,热情的村民捐出大批的桌、椅、凳、床等,腾出最大最好的各种用房20间给烟厂用,自己住偏房,把最好的床铺让给职工睡,自己打地铺,有些户三代人住在小茅草屋里,村民刘继亭将几间大屋连同哥嫂结婚用的新房腾出给厂子,而自家八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烟厂用的土卷烟机不足,有木工手艺的刘继允就一夜不睡觉帮着制作。卷烟生产任务紧,人手缺乏,不少村民积极参与工厂的建设,主动帮着切烟卷烟,有的帮助拣拾烟叶,有的帮助加工,有的帮着装成品,事事处处离不开村民们无私的支援。
要生产香烟,就得有个商号,创个牌子,到底叫什么牌好呢?当中有这样一段插曲:大鸡烟厂创办时,主要负责人、山东军区保卫部干部张方庚同志提出了一条起名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名字要通俗,含意要深刻。按照这个原则,大伙进行了热烈的议论在场的同志都发了言,不多会就想出来十几个名字,都感到不理想,一直讨论到下半夜。忽然,传来了一声雄鸡长鸣,启发了大家的灵感,张方庚同志一拍大腿说:“有了”,就根据该村村东有个金鸡岭和劳动人民盼鸡叫、盼天明、盼翻身解放的意愿,确定叫“大鸡”,烟厂的名字也随之叫“大鸡烟厂”了。烟厂职工孙鲁光同志静静地坐在一旁,默默地用笔勾画着什么。当同志们问起他有什么想法时,他笑了笑,把手中的纸一举,一只英武的大公鸡展现在面前。大家同声高喊:“好!”没容大家继续称赞,他又高兴地吟诗一首:
阴云漫天雾重重,
东风横扫露寒星,
雄鸡高歌天破晓,
红日冉冉正东升。
在一阵热烈的赞扬声中,他们确定了香烟的牌子。
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鸡烟作为专供品,被送往延安,受到了来自各解放区的七大代表们的广泛好评。自此,大鸡烟红遍了整个解放区。
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临沂城内四千名拒降伪军,虽然被我军彻底歼灭,但一批日特和国民党特务却潜伏下来,敌人的鲁中、鲁南和滨海三个战略区都向临沂派出了特工人员。为了统一指挥,加强领导,彻底搞清临沂城内的敌特活动,山东军区保卫部研究确定,在临沂城内南关大街上建立大鸡烟厂临沂分销处,并确定由张方庚同志担任分销处的经理。他们又继续利用大鸡牌香烟联络各方人士,调查了解情况,查清了隋玉贞等一批暗藏的特务分子,揭露打击了他们妄图组织反革命暴乱的罪行,保障了社会治安,巩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权。
参考资料
历史的商标:大吉大利话“大鸡”.莒南县史志办.2012-05-29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8 10:0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