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禄(1932年-1953年),汝阳县人。1951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4月21日,在鲜金刚山战斗中,同战友吕玉久3次冲进火海,救出8名朝鲜妇女,第四次冲进烈火时壮烈牺牲。朝鲜人民为他竖碑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其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爱民模范”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人物生平
张明禄(1932年-1953年),三屯村人,幼年家境贫寒,上小学三年即辍学,每日上山拾柴、采野菜,缺吃少穿,度过苦难的童年。明禄从小性情良善,乐于助人,他常约几个伙伴上山拾柴,每到陡滑路段,他总是把小伙伴一个一个拉过险境。回家时再帮助小伙伴把柴捆好。因此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都乐意和他相处。
1951年10月,他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伍后被编入63军187师后勤处担架营三连五班当战士。在连队,他工作积极,每有紧急任务,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1953年4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美国飞机向朝鲜黄海道平泉郡金刚山投下了大量燃烧弹,山上山下一片火海,50几个当地老百姓和400多名志愿军战士赶来救火。虽然张明禄和吕玉久那个班夜里奉命执行任务,一夜未曾睡觉,到起火时才睡了三四个钟头,但听说起火,他们马上起来拿起救火工具,便朝山上跑去。张明禄边跑边喊着:“我们快上山打火,不然朝鲜人民的仓库就要受损失了!”在救火当中,张明禄、吕玉久最勇敢,哪里火大,他们就到哪里去打火,脸被熏黑,头发被烤焦,他们也不管。扑灭了南山梁的火,把扑灭的火堆交给四个年轻妇女看守,以防复燃。他们又向另一个地方跑去,忽然听见一阵叫声,他们回头一看,见刚扑灭的火又燃烧起来,浓烟直往上冒,那四个年轻妇女被火包围,乱成一堆哭叫不止。张明禄、吕玉久二人迅速跑回去,冲进火海,一个人背一个分两趟把她们全救出来,放在一块大岩石旁边,又奋力把大火扑灭。不久,又听见半山腰传来朝鲜妇女的叫声“救人啦!救人啦!”,张明和吕玉久立即朝叫声的方向跑去,看见火海中有4个妇女挤在一堆哭叫着紧紧抱在一起,张明禄、吕玉久不顾一切冲进火圈里,每人背一个,手里拉一个,一口气跑出火场20多公尺,把她们放到防空洞里面。没等她们完全清醒过来,张明禄、吕玉久又向东边跑去,边跑边喊:“火里还有人吗?”忽然看见浓烟烈火里还有一个黑影(是一块巨石),他以为是一个人又向火里冲去。从此再也没有出来。
大火熄灭了,被张明禄、吕玉久救出来的8个妇女,跑进尚在冒烟的火场寻找救出她们的志愿军同志,只见张明禄、吕玉久一个扑在大石头上,一个躺在一边。他们为救朝鲜妇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张明禄时年21岁。被张明禄、吕玉久救出的8个朝鲜妇女申善花、金玉善、崔春凤、郑玉男、郑景男、李洁世、李淑贞、吉熙子守在烈士身旁,泣不成声地说:“我们能活着,是您牺牲了生命,救出了我们。”同年8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和朝鲜黄海道平泉郡人民政府为张明禄、吕玉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在金刚山树碑纪念,碑上用朝、中两国文字刻着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张明禄、吕玉久的事迹。被救出的8名妇女亲手绣制锦旗一面,并购买人参等礼品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次赴朝慰问团转赠给烈士的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记张明禄“特等功臣”、“二级爱民模范”的称号,追认张明禄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后人纪念
汝阳人民为了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张明禄烈土,经研究决定并报上级批准,于一九五五年在汝阳县城,修建张明禄烈士纪念馆一座。纪念馆占地面积2974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投资十二万元。馆内设有纪念亭、纪念堂、陈列室。陈列室正中安放着张明禄烈士的遗像,两侧陈列着经烈士抢救而脱险的朝鲜妇女,仓库以及张明禄烈士在朝鲜安葬墓地、墓碑和朝鲜人民悼念烈士的活动情形等照片。还有朝鲜人民和祖国各地人民给烈士家属的慰问信等。纪念亭正中竖着六角形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当时省、县领导同志的题词和张明禄烈士的事迹简介。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潘复生的题词是:“学习张明禄烈士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省长吴芝圃的题词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张明禄烈士永垂不朽”。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毕占云的题词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为制止战争争取持久和平而奋斗”。中共伊阳(现汝阳)县委书记娄承悦的题词是:“中朝人民永久友好烈士精神万世长存”。伊阳县副县长张云祥的题词是:“亲密的中朝人民友谊牢不可破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张明禄烈士纪念馆建成后,每年的元宵节、“清明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期间都相继开馆,全县人民瞻仰烈士人数每年达三万多人次。张明禄烈士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永远教育激励着汝阳人民不断前进!历年来省、地、市、县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张明禄烈士纪念馆的建设,并确定专人管理。现在馆内绿树成荫松柏长青,四季鲜花清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