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西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在家乡读私塾时,已表现出遇事独立思考,胆色过人的非凡才能。清
光绪二十五年(1899),法国强占广州湾后,在麻斜开办安碧沙罗学校,主要培养法语翻译人员和为法租界服务的公职人员。张明西应考录取,四年学习业满,成为最早一批懂法语的本地人,当上法租界政府雇员——师爷。在法国广州湾公暑堂任职中,他力所能及,为民众办事。
当年法国侵占“广州湾”(今湛江旧称,曾为法国殖民地)后,最早在坡头麻斜建“东营”和公使署,1912年把“总督府”迁往“西营”(现霞山区旧称)。虽然“东营”时期法国人留下的痕迹不多,“法国师爷”张明西的故事许多人仍有记忆。故居“师爷楼”还保留在坡头麻斜。
张明西又名张耀庚,小时候读过乡间私塾,在“东营”读过法语,在“西营”就读“益智中学”。由于成绩优秀,被法当局聘为职员,后当为翻译官,在法当局高官身边做事,当地人称他为“法国师爷”。
民国21年(1932),他在赤坎选择临近沙湾海,交通方便的海萍村(今创业路附近)办起裕大布厂,共有100多台手工织布机,雇请工人400多名,生产平民布、土布、蓝灰黑布,以满足平民需要。因其价格低廉,很受消费者欢迎,声誉较好。裕大布厂规模较大,人数较多,是广州湾第一家纺织厂,开创广州湾纺织家庭作坊走向工厂化生产的先河。裕大布厂建成后,厂址成了赤坎城建的中心点之一,推动了赤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当时西营(今霞山)到赤坎的客车站,就设在布厂对面。
抗日战争期间,张明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创办的麻斜小学,一度是邻近地区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时下,他任麻斜小学董事长,全校师生高举抗日旗帜,组成晨呼队、话剧宣传队、墙报标语组、演讲募捐组,到各地宣传抗日。他带头捐献,与师生共募捐到15000毫银,支援前线抗战,还从裕大布厂捐出军用被服用布300匹共4.5万市尺,支援南路人民抗日军。他与抗日爱国将领张炎交往甚密,张炎每次到赤坎都到裕大布厂下榻,还到麻斜小学视察,向师生作抗战动员。民国34年(1945)张炎遇害,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斩草除根,搜捕张炎旧部和眷属。张明西知悉张炎旧部缺少粮食,马上冒险组织群众多次运粮接济。他秘密找一小渔船,让张炎夫人
郑坤廉及儿女化装成渔民,避过敌人搜查,逃出广州湾,安全到达香港。
民国34年(1945)9月,广州湾日军投降,张明西腾出自己的酒楼(今中山一路建设旅店)给国民政府军作军部,负责日军受降和接收及筹建湛江市。为纪念抗战胜利,还把酒店命名为胜利酒店。民国35年(1946年)他乘台山轮从香港回湛江,船在途中遇水雷罹难,享年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