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林,1960年11月14日出生于上海,祖籍山东,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中国内地男演员、
行政人员、剧团团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海派”影视代表人物,有“海派小生”之称。出演多部电影及电视剧,代表作品有《大酒店》等。
祖籍山东的张晓林,于公元1960年11月14日(农历庚子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在
上海,长在上海,但他却具有山东人的特点:身材高大,性格豪爽,童年的理想是当一名体育明星。中学时曾是上海市田径队员,专攻
110米栏,还获得过
田径赛金牌,然而一次意外创伤(1979年)使他的体育明星梦破灭,只好告别体坛。接着从
体工队转业到上海第七
毛纺厂担任机修工,呆了近三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
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位学生,在这位学戏剧的朋友的鼓动下,1982年,张晓林信心不足地走进了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考场。谁知他却过关斩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的
电影学院。
四年后,带着对
电影表演艺术的系统知识,张晓林
毕业分配到
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参加了《女儿经(1986)》、《黑色诱惑》、《
少男少女们》、《
残酷的欲望》、《
上海舞女(上下)》等电影及《大酒店》等电视剧的拍摄。特别是80年代后期,上海影视界为振兴上海
影视业,推出一批“海派”影视片,张晓林不仅有着山东汉子的外表,还富于江南人的机警、灵巧。因此,很自然地成了“海派”影视片的代表人物。如他在影片《
残酷的欲望》中主演杀人犯、钢琴家刘克,把一个才华横溢,却不被重用,刚愎自用的杀人犯,演得惟妙惟肖。此片海味很浓,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但张晓林真正被称为最杰出的“海派小生”的作品,是电视连续剧《大酒店》,这是一部充满当代上海现实生活味的电视剧。张晓林在剧中饰演改革
家丁大伟,真实、细腻的表演,把年轻有为,英俊潇洒的丁大伟塑造得生动有趣,从此,“海派小生”的美名不胫而走。
从主演了《东方大酒店》、《
上海舞女》之后,青年演员张晓林名声大震。他的名字、照片频频出现在各种
报纸、杂志上,他被人们誉为“风流倜傥的硬派小生”。最近,他又荣获了第三届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在一次表演研讨会上,张晓林作了一个题为《但愿我不是流星》的发言。他说:“在我们国家,电影演员也许是最易出名的行业。拿我来说,从影只有四五年,拍了近十部影视片,就得了这个奖那个奖,被捧为‘明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心里明白,自己离明星的标准还远着呢。”的确,现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人有一种崇拜影星、歌星、球星的倾向。有人拍了几部影片或唱了几首
流行歌,就被影迷、歌迷们捧为明星。于是,明星上奖台、登报纸、做广告,风光得很。甚至明星们的衣着、发型,也被人视作“时髦”。这使人想起法国作家多尔吉列斯曾捉弄过某些“
弄潮儿”的故事。有一次,他心血来潮,故意用驴尾巴蘸上
油画颜料,在画布上胡乱涂了一通。油彩还未干,他就亲自把“画”推荐给展览馆,并煞有介事地为这幅“画”取了个正儿八经的标题:《亚碍里亚湾的黄昏》。一些评论家得知名家推荐此“画”,便也煞有介事地称赞“这是幅令人叫绝的前卫画”云云。当然,我们这里无意影射现今的明星都像这幅“画”。但是,明星应名副其实地称得上是人才之精华,捧得太多太滥,也就不成其明星了。结合自己的拍片实践,张晓林又说:“我接连主演了好几个角色,有的还引起不小反响。但细想起来,我却深感不安。因为,对一个受观众青睐的演员来说,要突破自己,以新的形象、新的表演闯出新的路子,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演员与歌星、球星一样,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时日不长,加上竞争激烈,犹如一叶小舟在银海里搏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些人演了几个角色出了名,由于不自重自爱,事业上缺乏进取,结果是昙花一现。这些人尽管被人称为“明星”,但华而不实,光亮并不持久,实际上只是转瞬即逝的流星。”对于一些演员纷纷流到
国外求学或谋生,张晓林感叹道:进行文化
艺术交流,出国考察、留学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一个演员来说,其事业必须扎根于自己的国土才能开花结果。正如
谢晋导演说的,由于国情不同,文化氛围、
艺术趣味以及欣赏习惯不同,一颗中国的明星很难在国外的影坛闪烁其光芒。前几年赴美的青年演员不少,有的还是知名度颇高的明星,可有几个能在
好莱坞立足?“与其在外面寄人篱下,还不如在自己本土扎扎实实地耕耘。对一个青年演员来说,最能施展才华的是祖国的影视天地。”张晓林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自从他主演《东方大酒店》和《
上海舞女》以来,又接连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众多银幕、荧屏形象:《生死之间》中的公安干警,《
封神榜》中的周武王,《
都市刑警》中的刑警队长,《
月随人归》中的航天工程师……他以饱满的激情进行艺术创作,在每一部作品中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但愿他不是转瞬即逝的流星,而是一颗名副其实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