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植弟
鄂西自治州人大原副主任
张植弟(1929-1999),出生年份另一说为1930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湖北巴东人。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北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任,中共巴东县委第书记。1977年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99年11月,张植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时年69岁。
人物生平
张植弟(1930—1999),曾用名罗光弟,湖北巴东人,巴东“泉口精神”的代表人物。
张植弟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11岁起就在地主家做长工,直到全国解放。1950年1月,他在巴东泉口村先后任泉口、罗坪农会主席,12月入伍,在巴东县公安队担任民警。1957年11月,他先后任巴东县公安二大队主任、泉口管理区信用社会计、管理区主任。1958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2月任泉口公社党委书记;1964年,他被评选为湖北省劳动模范;1966年,他任沿渡河区委书记;1968年任中共恩施地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巴东县泉口公社党委书记;1972年11月,任中共恩施地委常委、巴东县委副书记。1973年10月,任巴东县委第一书记、县革委会主任。1978年5月以后,他先后任中共恩施地委副书记、鄂西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恩施州委顾问。
1960年,张植弟任泉口公社党委书记后,常年蹲在生产队,住在农户家,带领群众开垦坡度较缓的荒地,“向山要粮”,使“吃饭靠供应、用钱靠救济”的泉口,变成粮食自给有余、年年对国家有贡献的公社。1965年,他被推荐为代表,参加北京天安门国庆观礼。在观礼过程中,他结识了山西昔阳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并在观礼结束后,专程去大寨参观学习。回到县里,他自掏腰包为20多个生产队各买一本《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和一根钢钎,首先带领三大队二生产队的社员在贾家水井挖坡平地,抬石垒坎,改出坡改梯样板田,并召开全公社现场会,要求各生产队抽调精壮劳动力,组建常年坡改梯专班,在陡哇的山坡上改田不止,陆续改出一片片能保土、保水、保肥的高标准梯田,此举使公社粮油产量逐年上升,由此泉口被树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1973年,他任巴东县委书记后,带领巴东人民弘扬“泉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全国学大寨,全省学泉口”的口号中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其时,他仍然保持亲历亲为的作风,带头扎实苦干,栉风沐雨,餐风宿露,走到哪里都要同那里的基层干部比手茧,为改善巴东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植弟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1977年8月,他在党的十一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他到地(州)委工作后,分管农业、农村。其间,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实践地(州)委提出的“多种经济超粮食”的工作方针,为全州放手发展农村多种经济,特别是发展茶叶生产作出了特殊贡献。1994年9月退休后,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恩施州的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向州委、州政府献计献策。1999年11月,张植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时年69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30 14:3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