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泗洲
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泗洲(1920年-1980年),四川简阳人。曾用名张跃洲。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为四川省简阳县棉丰乡乡长,农业合作社社长,棉丰人民公社社长、党委书记、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1968年后,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1969年、1973年分别在中共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人物生平
张泗洲,又名张跃洲,1920年,出生在简阳县一户农民家里。十二三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从10岁起,他先后在家乡和石堰子、海螺河等地帮人放牛、当雇工。1947年7月,张泗洲在瓦子乡(原棉丰乡)司家湾结婚安家,佃土务农,闲时作脚力挑酒。
1951年,张泗洲担任瓦子乡农协会生产部长。他种的棉花亩产皮棉达到20公斤。1951年11月,他被选为县棉农代表,出席川南区棉花生产专业会议。1952年土改后,张泗洲组织11户农民,在司家湾办起全县第1个互助组,取得粮棉丰收。8月,出席内江专区劳模大会,获“内江专区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纪念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被评为县植棉劳动模范。9月,出席四川省劳模大会获“四川爱国丰产奖章”。10月1日,应邀到北京参加出席国庆观礼。
1953年,张泗洲联合两个互助组,在司家湾成立全县第1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张泗洲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改为棉丰乡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久又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张泗洲均任社长。1956年9月,他参加第3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又参加中国农业出国访问团,出访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
1954年9月,张泗洲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当选为中共简阳县委委员。1958年10月,担任棉丰公社社长。11月,出席四川省农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获“四川省工农业劳动模范奖章”。
1963年,出席全国群英会。1964年1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省农业厅棉花试验站聘为特约研究员。张泗洲工作积极负责,长期坚持参加生产劳动。1957年起,在棉丰13队蹲点,每年平均劳动200天以上。1963年会议多,仍劳动170多天。
张泗洲解放前是文盲,解放后坚持学习文化,到1964年,已能自写讲稿、阅读书籍。1957年至1966年,他先后引进和培育棉粮品种上百个,培育繁殖品种20个。培育有“棉农14号”棉花品种、豌豆与小麦杂交的“豌豆麦”引种有“阿波小麦”和“广场矮”、“岳农1号”、“南京1号”等数十个水稻品种,还和省农科院合作,实验“红皮早”、“抗美茗”等红茗品种。
自1960年起,在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张泗洲进行了“闪电造肥实验活动。他还在棉丰公社进行了“四尺开厢、粮棉套种”的耕作制度实验。他与县内名中医郑子壬一起研制“药物蒸汽疗法”,治疗浮肿病。
张泗洲的科研活动,对当时简阳县广泛开展群众性农业科研,以及提高农业产量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但张泗洲有骄傲自满情绪,在科研和工作中,常有不能容忍不同意见的情况。
1968年,张泗洲相继任省、地、县三级革委会副主任,省贫协会副主席、县贫协会副主席以及棉丰公社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69年,被免去省、地、县革委副主任职务。同年4月出席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73年8月,出席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张泗洲对粉碎“四人帮”一时不能理解。1977年8月,中共简阳县委同意张泗洲不宜再担任棉丰公社党委书记和革委会主任职务。9月,经省革委批准,张泗洲在简阳县一定范围内讲清问题,接受批评帮助。中共简阳县委对张泗洲进行了专案审查。1980年1月,结论为“属于说错话,办错事问题,本人应认真吸取教训。”1980年8月,张泗洲因患肝癌病逝。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1 19:4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