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涌涛,男,1962年6月18日出生于山西神池县青泉岭村,中共党员。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历任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第六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金融证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外事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个人生平
1980年9月——1984年7月 ,就读于
中国政法大学1984年8月——1989年7月,在北京人民譬察学院法律教研室任教
1989年8月——1992年12月,在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执业
1993年1月——1994年6月,参与发起北京市同达律师事务所
1994年创办张涌涛律师事务所(该律所是1994年
北京市司法局批准的
两家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另一家是谢朝华律师事务所)
社会评价
张涌涛律师去世五年后
陈桂明
抛却深秋室外的寒意,也忙完了一天的各种安排,终于回到了温暖的家里。照例打开电脑,准备照旧写上若干文字以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此时,电脑上显示的时间已经是11月16日凌晨了。五年前的今天,我还在南粤佛山出差。上午九时许,老同学、国浩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合伙人黄伟民的电话打到了我的手机上。
“张涌涛走了,你知道了吗?”一个不幸的消息传过来了。
“走了是什么意思?”很显然,我不相信是真的去世了。
“就是说他已经不在了”声音低沉,语气沉重。
“什么叫不在了?”我还希望“走了”还有别的含义,那就是,“走了”未必就是“不在了”,“不在了”未必就是“去世了”。
“二十分钟之前,他已经因病去世了!”我还是听到了哪个可怕的字眼……
“什么病?多长时间了?”
“肺癌,大概已有半年了。其实我们也是前不久才知道他生病了”。
怎么可能?同一家律所的同事怎么能不知道?
或许可能,的确可能。因为与我一样,许多与他相识的朋友从未想到过一直生龙活虎并带有磁性男中音的张涌涛竟然与生病挂上钩,竟然一生病就得了不治之症,竟然不知不觉在半年多的时间之后就使生命画上了句号。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在这半年多从查处病情到化疗抢救的日子里,他竟然将病情保密到只有助手和司机才知道的范围。直到已经确认自己生命无多的时候才告诉了同所的几位合伙人,才开始与这几位合伙人讨论国浩所的未来美景。
了解情况的人知道,这就是张涌涛,这就是那个经常将工作挂在脑海的张涌涛,这就是那个永远将刚强、要强甚至是逞强展示在同事面前的张涌涛,这就是那个总是要求完美、追求完美、苛求完美的张涌涛……
我也属于了解张涌涛的人之一,但我又属于并不理解张涌涛的人之一。比如说,我不理解他为什么竟然因为工作而使自己成了一个“钻石王老五”,也不理解他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人生乃至最重要的身体如此苛求,更不理解他为什么得了如此严重的病还要遮遮掩掩跟同事向朋友们保密。
我最早知道张涌涛还是在1994年,那一年
北京市司法局批准了两家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律师事务所。一家是谢朝华律师事务所,另一家就是张涌涛律师事务所。当时,作为《法律与生活》记者的我正在采访谢朝华律师事务所。于是,同时也就知道了张涌涛律师事务所。但是,真正见到并熟悉张涌涛还是在我于1995年底进入全国律师协会之后。更确切地说,是在1998年6月国浩律师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之时。
当然,我已经从两位老友即国浩律师集团另外两位创始人李淳、吕红兵嘴里得知了国浩即将诞生的过程,得知了组建律师集团的张涌涛律师,得知了他们即将在人民大会堂掀起中国律师业的一个小高潮。
后来,果然如他们所料,在首访中国的克林顿总统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上的人民大会堂,他们揭开了中国律师界第一块至今也是惟一由司法部批准的“律师集团”牌子。尽管据说是司法部为了某种需要而最近将彻底取消“律师集团”名称,但丝毫不能抹杀张涌涛等律师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而对中国律师业改革与发展所作出的可贵探索及巨大奉献。
当时,我是见证者之一。我见证了许多领导应邀前来热情祝贺的盛况,见证了金融界、企业界、政法界名流看好国浩这个新生事物的盛情,更见证了张涌涛作为集团核心合伙人风风火火地忙前忙后、跑前跑后。
有感于他们的探索勇气与改革热情,我将国浩全所同仁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台阶上的合影照片制作成了《中国律师》1999年的杂志年历。现在,这张照片已经成了国浩所最权威的记忆,这张年历已经成了《中国律师》杂志最难找的资料,而其中站在中间那个叫做张涌涛的创始人则已经成了我们最怀念的人。
为了怀念,为了纪念,为了思念,每年11月的这个时候,李淳律师都要从深圳赶到北京,吕红兵律师都要从上海飞到北京,不论什么原因离开国浩团队但仍关注国浩的律师都要回到
国浩律师事务所。他们在这里召开追思会,在这里叙说张涌涛给他们带来的激情、热情、豪情,在这里回顾张涌涛为国浩奉献的大气、豪气、神气,在这里感念张涌涛对北京律师乃至中国律师所作出的奉献与贡献。
因为在他们眼里,张涌涛是“律师楷模”,张涌涛是“国浩灵魂”,张涌涛是一座永远照亮他人、启迪后人的丰碑。
今年的这个时候,他们又坐在了一起。
昨天下午,张涌涛律师逝世五周年追思会在国浩律师集团会议室举行。北京市司法局的有关领导来了,
北京市律师协会的主要领导来了,老朋友来了,老同事来了……
匆忙赶到会上的我在主要发言结束之后,也做了一般发言。我在发言中,由衷地表示了自己的感慨。与其说这是一次追思会,不如说是一次反思会。五年过去了。我们除了追思张涌涛律师对国浩、对国浩这个团队、对北京律师业乃至对中国律师业所作出的业绩与成就。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反思每个人工作与生活的结合、职业与事业的结合、显能与示弱的结合。尤其是最后一点,我们更需要认真反思。
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其实都有自己的弱点,但是都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正如张涌涛律师,他给别人展示的永远是自己的才能和精力乃至刚强,但却不愿意显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身体的脆弱。结果耽误了休息,耽误了治疗,耽误了心灵的放松与放下乃至放弃。
于是,他所在的家庭失去了一位令人骄傲的重要成员,他精心打造的国浩团队失去了一位使人自豪的灵魂人物,他任职的
北京市律师协会失去了一位叫人扼腕的优秀会长。
五年前的今天,我在旅途中立即用手机写出了一副长达64个字的挽联,以寄哀思:
天妒英才远去学法律用法律当律师办律所感念国家涌泉之恩始终如一真挚;
地憾君子已逝管公事理私事为事业做事业动听浩荡涛声之音依旧如此美丽。
五年后的今天,我在这里写上若干文字,表达我们的追思,转达我们的反思,送达我们的哀思。
不幸的消息让我们震惊,无限的感慨让我们追思。呜乎!斯人已远去,生者当珍重。
今天上午,李淳律师、吕红兵律师、黄伟民律师、王卫东律师等合伙人照旧将前往坐落在昌平南口的天寿陵园献花、祭酒,向远在天国的张涌涛律师传达国浩同仁们的哀思与惦念。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永不退色的惦念,这是一种永不忘记的惦念,这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惦念。
午夜即将过去,遥祝远方的张涌涛律师同样迎来一个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