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
北魏大臣
张琼(473-538年),字连德,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人,鲜卑族。北魏后期将领。
人物生平
张琼,字连德,代人也。年轻时强壮健康,有武艺,北魏时从荡寇将军升为朔州征虏府外兵参军。随葛荣作乱,荣败,尔朱荣拜他做了都督。因征讨元颢有功,除汲郡太守。建明初,为东道慰劳大使,封行唐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转太尉长史,出为河内太守,除济州刺史。尔朱兆败,投奔高祖,迁汾州刺史。天平中,高祖偷袭夏州成功,以琼为慰劳大使,并留他镇守夏州。不久,张琼因北周文帝攻城,战死,赠使持节、燕恒云朔四州诸军事、大将军、司徒公、恒州刺史。琼有二子,长曰忻,次曰遵业。
六镇之乱
太和改制后,六镇成为改革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拓跋鲜卑建国北魏时,所依靠的军队是以鲜卑人为主的部落兵,士兵身分很高,作战勇猛。迁都洛阳后,部落兵发生分化,迁入河南者为羽林、虎贲,勋贵与士族同列;相反世守边陲六镇者则由“国之肺腑”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分低下,由是引起六镇军民的普遍不满。北魏末年,吏制败坏,经济衰退,六镇遂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
孝明帝孝昌元年(525年),六镇爆发了武装起事,昔日国之爪牙,今则成为反对北魏政权的“叛民”。北魏虽多次进兵镇压,但仍未将乱事平定,最后依靠原六镇所抵御的柔然兵,把起义镇压下去。乱事虽平,但六镇军民的安置,又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因此引发日后葛荣领导的更大规模的河北起事
河北起事杜洛周率领因六镇起义失败而被俘迁到河北的兵民在上谷(今北京延庆县)发动的起义。起义反抗北魏政府的残酷统治,得到了人民的普遍响应。
孝昌二年(526年)八月,鲜于修礼(后由葛荣领导)也在定州(今河北定州市)起义,两支起义军所向披靡,北魏政府军节节败退。但此后起义军内部争权夺利,葛荣杀害了杜洛周,吞并其部队。
杜洛周上谷起义的第二年,原怀朔镇兵鲜于修礼等率北镇流民反于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改元鲁兴,率师赴中山(今河北定县)。北魏朝廷以杨津为定州刺史﹑行台﹐守中山;又遣长孙稚偕河间王元琛率军来援。四月,修礼大败长孙稚等。五月,魏又以元渊为大都督,督元融﹑裴衍来援。八月,内奸元宏业杀害修礼,修礼部将葛荣诛之,代修礼领义众坚持斗争。九月,葛荣趋瀛州,击败魏左军都督元融,又俘杀元渊,义众大振,葛荣遂自称天子,建国号齐,改元广安。
孝昌三年(527年)正月,葛荣打败赵郡豪强李元忠,攻克殷州(今河北隆尧东)杀死刺史崔楷,进围冀州。七月,相州刺史元鉴据邺叛魏降葛荣。八月,魏遣源子邕﹑裴衍等攻邺,斩元鉴;又遣子邕逼葛荣。十一月,葛荣克信都,俘冀州刺史魏宗室元老元孚及当州豪强潘绍等五百余人。十二月,败源子邕﹑裴衍等,进围邺城。
武泰元年(528年)正月,定州长史李裔以中山降,俘刺史杨津;瀛州刺史元宁以城降。葛荣克冀﹑定﹑瀛三州,据守鄚城的河间大族邢杲和割据勃海的豪强高干,各率部曲乡里十余万户南逃。二月,葛荣杀杜洛周并其部众。三月,克沧州。至此,葛荣拥有燕﹑幽﹑冀﹑定﹑瀛﹑殷﹑沧七州之地,南围邺城,西逼并﹑肆﹐兵力极盛。七月,葛荣围困相州。九月,大将军尔朱荣率骑七万讨葛荣于滏口,葛荣兵败被俘。十二月,葛荣余部韩楼据蓟城反。
永安二年(529年)九月,尔朱荣遣侯渊率兵镇压韩楼,韩楼弃蓟城出走,途中被俘杀,六镇起义至此失败。
自正光四年怀荒镇民暴动,至永安二年韩楼被镇压,六镇镇民﹑流民坚持武装斗争达六年。义军在葛荣领导的后期号称百万,据河北七州,是魏末最大的一支起义武装。张琼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跟随葛荣的。
河阴之变
北魏末期孝明帝因与胡太后不和,下诏尔朱荣入京。尔朱荣行至半路,却又被下诏停止行程。
大通二年(528年),胡太后党羽杀死孝明帝。尔朱荣借口为孝明帝报仇,发兵攻陷洛阳,杀死大臣王公等两千余人,并将胡太后和幼帝沉入河中淹死,这就是河阴之变。改立元攸为帝,是为孝庄帝。尔朱荣却在此时返回晋阳,以大丞相之位遥控朝政。从此以契胡酋长尔朱荣为首的北镇豪强、酋帅集团控制了北魏政权。
葛荣义军发展的同时,尔朱荣势力也急剧扩大,高欢段荣尉景、蔡俊等怀朔豪强先叛洛周,后背葛荣,投奔秀容。尔朱荣器重高欢,常参军谋。
武泰元年(528年)三月,尔朱荣以胡太后鸩杀孝明帝为借口,与并州刺史元天穆与尔朱荣勾结,自晋阳出兵向洛阳,至河阴
四月,攻陷洛阳后,立元子攸为帝,并将胡太后和幼帝沉入河中淹死,杀朝臣二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
七月,葛荣围邺,众号百万。九月,尔朱荣率精骑出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与义军展开会战,尔朱荣使侯景为前驱,高欢阵前诱降。葛荣轻敌,尔朱荣出奇兵,表里合击,葛荣兵败被俘。十月,葛荣牺牲于洛阳。
而跟随葛荣的张琼被北魏政府大丞相尔朱荣所看重,并授以都督职位。
征讨元颢
武泰元年(528),北魏北海王元颢受命前往邺城抵御葛荣农民起义军,恰逢尔朱荣攻破洛阳,废北魏幼主元钊,朝局动荡,面对葛荣的强大势力,元颢为求自保,投降南梁武帝萧衍,受封为魏王。公元528年10月,元颢一行由南梁假节、飚勇将军陈庆之率领的七千甲兵护驾,踏上北归建立新朝的征程,首战克铚城;北魏孝庄帝元子攸起初不予重视,继续派遣大将军元天穆率领大军先去平定齐地,待剿灭邢杲后再挥师讨伐元颢,陈庆之抓住战机,于公元529年4月,一举攻克荥城、梁国睢阳;元颢旋即在睢阳登基称帝,建元为孝基,是为北魏建武帝。
永安二年(529年)6月,北魏大丞相天柱将军尔朱荣、右仆射尔朱世隆、大都督元天穆等,纠集士众,号称百万,拥卫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杀气腾腾奔向洛阳,绕过陈庆之的梁军,奇袭洛阳,北魏建武帝元颢兵败逃亡,逃到临颍(今河南漯河市北)后,被县卒江丰斩杀。
张琼则在跟随尔朱荣征讨北海王元颢的战争中有功劳,被尔朱荣提升为汲郡太守。
追随高欢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北方爆发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的大起义。高欢先后参加了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领导的起义队伍。在义军中暗集死党,窥测时机,发展个人势力。后来,他看到契胡酋长尔朱荣势力强大,便与死党尉景、段荣等叛离义军,投奔尔朱荣,并很快赢得尔朱荣的信任,取得亲信都督(尔朱荣卫队长)的职位。
永安三年(53O年),魏孝庄帝诱杀尔朱荣于洛阳,高欢乘尔朱氏混乱之机,说动当年被尔朱荣兼并的六镇起义军二十余万众军民归顺自己,并把他们带往河北,这二十多万之众的六镇兵民,遂成为日后高欢起家的政治资本和军事力量。
第二年(531年),即北魏普泰元年,高欢率众进据冀州(今河北冀县),笼络当地世族地主,利用民族隔阂,煽动反尔朱氏情绪,一时人声鼎沸,势力陡增。永熙元年(532年)三月,尔朱兆率二十万大军进攻高欢。高欢以逸待劳,以少胜多,重创尔朱军,乘胜进据魏都洛阳,成为实际控制北魏政权的“太上皇”。这年的七月,高欢攻克晋阳,彻底铲除尔朱势力。
尔朱荣死后,随着尔朱氏和高欢的对抗中尔朱氏的败落,张琼追随了高欢。
北魏分裂
北魏政权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后,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
永安三年(530年 ),孝庄帝元子攸利用朝见机会,诛杀尔朱荣,导致尔朱兆起兵攻破洛阳,杀死孝庄帝,拥戴立节闵帝元恭太昌元年(532年),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潼关以东的尔朱氏势力,杀节闵帝,立元修为帝,即北魏孝武帝。北魏政权落入高欢手中。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不愿作高欢控制的傀儡皇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 十月,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后,决定赶元亶下台,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东魏孝静帝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但之子也。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十一岁。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
永熙四年(535年),宇文泰拥立元宝炬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西魏。高欢以原六镇流民为主,建立强大武装,自己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使之成为东魏政治中心
东魏西魏相较,东魏地域广﹑人口多,经济发达。高欢屡次发兵进攻西魏,企图吞并对方。天平四年(537年),东魏军在小关之战大败,大都督窦泰自杀,高欢撤军。此后,在沙苑之战(537年)﹑河桥之战(538年)﹑邙山之战(543年)中,双方互有胜负。
天平五年(538),高祖偷袭夏州成功,任命张琼为慰劳大使,镇守夏州。不久,张琼因周文帝攻城,战死,获赠大将军、司徒公、恒州刺史等职。
主要成就
张琼先前跟随葛荣参加了六镇起义武泰元年(528)九月,兵败降尔朱荣。永熙二年(533),尔朱兆兵败后,又归降高欢。天平五年(538)十一月,卒。一生戎马倥偬,经历了从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河阴之变、北海王元颢叛降南梁、东魏建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张琼去世之前,掌管东魏政权燕恒云朔四州军政大权,在东魏建国后,张琼在跟随高欢针对西魏的多次战争中屡有战功,包括沙苑之战(537年)﹑河桥之战(538年)等,为日后文宣帝高洋建立北齐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及其逝后,“祭以太牢”。根据《大戴礼记·第五十八·曾子天圆》:“诸侯的祭祀,用牛来祭拜,称作太牢;大夫的祭祀,用羊,称作少牢;士的祭祀,用猪,称作馈食。”张琼去世后,当时朝廷按照诸侯的规格来进行祭祀,可见级别之高,足以说明朝廷对其生前功业的肯定。
人物评价
李百药北齐书》:“高祖(高欢)霸业奠基之初,招集天下英勇之士。张琼等人虽说不是有先知觉悟之人,而时运来到,他们也就驰驱于疆场,报效于军旅,无日休歇,无时偷闲,义在御敌,共襄宏图,成就功业,克敌制胜,有值得称颂之处”。
李延寿北史》论曰:“张琼………等,并运属时来。或因羁旅,冯附末光,申其志力,化为王侯,固为宜矣。孝卿功臣之胤,自致公卿,立履之地,亦足称也。”
轶事典故
普泰中年,张琼长子张忻跟随尔朱世隆担任都督,因功劳娶了北魏平阳公主,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州刺史、南郑县伯等职位。张琼常常担忧张忻在朝廷中的锋芒太盛,常亲自私下说:“凡人做官,不如处在不高不低的位置,张忻官位太高,我深深为他忧虑。”而张忻性情豪险放纵,之后与公主感情不合,不久被武帝所害,当时人们都称赞张琼有先见之明。这件事情在《北齐书》张琼传中所记载。
《北齐书·张琼传》《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张琼墓志》有记载。
家族成员
长子:张忻,北魏 迎娶平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州刺史、南郑县伯
次子:张遵业,北魏宁远将军、云州大中正、固安县子等;东魏清河太守、建州刺史。
史籍记载
《北齐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张琼,字连德,代人也。少壮健,有武用。魏世自荡寇将军为朔州征虏府外兵参军,随葛荣为乱。荣败,尔朱荣以为都督。讨元颢有功,除汲郡太守。建明初,为东道尉劳大使,封行唐县子,邑三百户。转太尉长史。出为河内太守,除济州刺史。尔朱兆败,归高祖,迁汾州刺史。天平中,高祖袭克夏州,以为尉劳大使,仍留镇之。寻为周文帝所陷,卒。赠使持节、燕恒云朔四州诸军事、大将军、司徒公、恒州刺史。有二子。长忻,次遵业。
《北史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一》
张琼,字连德,代人也。少壮健,有武用,初随葛荣为乱。荣败,尔朱荣以为都督。后历位济州刺史。及尔朱氏败,归神武,拜沧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天平中,神武袭克夏州,以琼为慰劳大使,留镇之。寻为周文帝所陷,卒。赠司徒、都督、恒州刺史。
墓志铭
《张琼墓志》,全称《魏故使持节司徒公张君墓志铭》,入窆于东魏武定六年(548)十月廿二日。志石为近年新出,现藏真定刘氏墨香阁。志石为青石质,高74厘米,宽76厘米,凡34行,满行34字,通篇共1113字。
《张琼墓志》的书法总体来说代表了东魏时期的主流书风,以清秀典雅为主要特点,若用康南海在《广艺舟双楫》中对魏碑书法艺术之“十美”的总结,《张琼墓志》至少可独具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五美,而这五美恰好都代表了魏碑书法由雄强朴厚向清秀雅致化的发展方向,诚为隋人、初唐楷法开一先则,正如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4 18:4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