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徵,山东莱阳人。字卿旦,号华平,张嗣谟次子。著名双山家族张梦鲤孙子。《
莱阳县志》序作者,著有《滋树馆稿》、《足余居诗草》、《玉署集》(各一卷)和“莱阳八景诗钞”等部分诗文,迄今仍流传于世。
生平
张瑞徵,山东莱阳人。字卿旦,号华平,著名双山家族张梦鲤孙子。《莱阳县志》序作者,生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卒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进士,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宏文院编修、浙江典试正主考、詹事府詹事、左春坊、左中允,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汝南道。康熙己未(1715)举博学鸿儒,书法直逼晋人,亦精绘事,尤工山水小绘。著有《滋树馆稿》、《足余居诗草》、《玉署集》(各一卷)和“莱阳八景诗钞”等部分诗文,迄今仍流传于世;在本市属于双山张氏第十一世,九世祖梦鲤为明代大理寺卿,家族世代簪缨。
传记
顺治壬辰进士,选庶常,洊历宫允,出为汝南道,汝南水旱频仍,荆榛满路,瑞徵下车,即修葺城垣,捐资赈济,地方渐有生人之乐,其折狱明敏,辨冤析枉,尤表表一时。光州贼袭商城,会剿擒戮,瑞徵之力居多。其典试两浙,所拔皆知名寒士。至居乡训子孙,惟务忠厚,戚党待举火者甚众,后以寿考,卒于家,祀乡贤。
译文
张瑞徵在1652年中进士,大考第3名选庶吉士,翰林庶吉士大考第7名授翰林院检讨。历任詹事府右春坊中允(俗称宫允,在清代都是文官循资迁转之阶,名义是东宫官职但并无实际)。任命为汝南道台,汝南地区水旱灾害频繁,荒芜难治,张公一到此地,就修葺城墙,捐出自己的俸禄赈济灾民,汝南才有了生机活力。张公断案子明察聪敏,辨别冤案,尤其是表现卓异。光州的贼寇袭击商城,官兵集中力量进行剿灭,张公出力最多。担任两浙地区的主考官,所选拔都是地方有名的贫寒名士,不因为两浙地区的富室夤缘攀附而有所偏心,官至河南省按察司副使。致仕返回家乡,以忠厚的思想教育子孙,亲戚乡党们生活常常需要靠他的接济,后来安乐而寿终于家中,入祀乡贤祠。
《文选》
御制《大清会典》拟序
朕以藐躬诞膺帝眷(我以才德不足继承天帝的旨意得到上苍眷顾),缵(zuan)承祖宗洪绪,永清四海,丕增式廓,九年于兹矣。今亲览万几,宵旰靡遑。思开万世之模,爰定一代之制,因念二帝三王之法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法以心运,道以法彰,在天下不可一日废法,在君心不可一日忘道。然道必有所寄,而法必有所存,譬诸衡量,既悬,斯难欺以轻重(过称之后就轻重清楚不可欺骗),惟其平也,绳墨既陈(工匠所用取直线的绳墨铺设物体上使用),斯难欺以曲直,惟其公也。规矩既设,斯难欺以方圆,惟其正也;夫持之以平,则无偏;出之以公,则无私。人住操法以治天下,而苟弘纲虽举,众目未张,其何以昭示群工,垂诸永永乎??用是(因此),兢兢夙夜,罔敢荒宁,思绍休烈于无疆,毖丕基而式固,特命诸曹纂辑旧章,经,以本朝之訏谟(大计宏谋远略),纬,以往代之良法,务期稽古而不泥于迹,靡不纤曲委备,尽制尽伦。
书成若干卷,名曰《大清会典》。朕于朝夕省览之暇,益有私焉。典,以言乎其常,必经常以达变斯之谓“典”,会,又统乎其约,必宗约以该慱(tuan,忧虑,亦通“团”)斯之谓“会”,行于当世。为国家之弘训弘谟,传诸万年,即帝王之大经大法。庶几古今纲纪备载斯编而中外奉行,得以信从而寡过已。抑从来言治者,不过创守二字。顾开始则创为难,图终则守为难。若创之始则逆计夫守,守之会适并劳乎创。则以创兼守更谓难,故智者创法,愚者守焉;愚者守法(遵守旧有法度不会权变),智者神焉,将见法臻画,道有渊源,必严法而后可以变法。虽变法亦不至于无法,昭兹来许,是训是行,所赖今日之修明者岂浅鲜哉!
《书》(指《尚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则罔所愆。《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各种典章我都效法文王,早日平定四方)。绎思古训,盖此物志也,由是镂之简册,灿若日星,藏之东序,凛如金石,我子孙其敬念之,我二三臣工(诸位臣子)其敬念之,尚亦赞赞孜孜,襄朕至治(诸位孜孜不倦地帮助我,使得天下大治)。以登进于二帝三王之道乎?故序。
第三名授翰林庶吉士张瑞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