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皆春10岁入前袁村读私塾,14岁因家境不济辍学务农。17岁在本庄办私塾,同时拜本庄中医眼科医生张纯忠为师学医,精研《内经》、《本草纲目》、《审视瑶函》等中医名著。
20岁弃教从医,兼顾农事,自此从事中医眼科60余年。因其善用土单验方,野生药材,治愈病人眼疾,且常显药到病除之功,在阳信、无棣、沾化一带久负盛名。远至北京、黑龙江、新疆等10多个省市的病人,也有慕名到阳信寻其就医者。
1953年张被阳信县城关区卫生所聘为中医大夫。1956年调阳信县医院工作。此间,张治愈宁津县柴胡店一长年眼疾患者,被该患者认为义父。张曾多次被延请为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的领导干部诊治眼病,均收到明显疗效,数次婉谢山东省有关单位调其往省城济南工作,矢志留住家乡,为民服务。1959年张主持创建了惠民地区第一处中医院眼科—阳信县中医院眼科。虽居偏僻小县,但慕名求医者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张用药精细,配方严谨,对中医眼科证治方法有独到之见,常说:“用药如用兵,不在多,而在精。古人治目疾偏重寒凉,岂知寒凉之药克伐胃气,阻遏清阳,有损于目。我之用寒凉药倍加谨慎,一则量轻,二则酒制,以减其力。”主张对病人应辨证施治,灵活配伍。在临床中,张常靠观察儿、母体质、乳色,诊断小儿病情,用以母代子服药,剂量小、费用低、疗效快,尤施惠于多数家境不丰实患者。对少数穷困病人,张义诊舍药,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张在为病者诊治眼疾的同时,还特别注重眼睛保护,讲求眼病的生理预防之道,认为“保护眼睛,内则使人清心寡欲,外则惜视减光,心清则火自息,寡欲则水自生,惜视则目不劳,减光则膏常润,目不着物则心无所用,心无所用则神不弛,神不弛则心自固,故保之有方,守之有道,用之有节,脏腑平调,目自无病”,并以自己年逾八旬,双目仍炯炯有神,视物不花为身证。张毕生致力中医眼科临床与实践,于晚年培养了张庆刚、张友芳、周奉建等眼科大夫。1960年受山东省卫生厅委托举办中医眼科培训班,自编教材、言传身带,历时一年,为山东省各地培养了45名中医眼科专业人才。
晚年著成《眼科六十五症》、《眼科一百例》,经周奉建等整理成《
张皆春眼科证治》一书,于1980年7月由山东省科技出版社出版。